山东即墨 发展新能源 扮靓新农村
2009-12-02唐正亮杨青贤
唐正亮 杨青贤
山东省即墨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总体目标,自2006年以来,连年将农村新能源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发展沼气,同步实施了以“改厕、改圈、改厨”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消灭了困扰农村多年的“草堆、土堆、粪堆”三大堆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
截止目前,全市已投入7200万元,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2000个、畜禽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站46座、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4处、蔬菜生产园区“四位一体”沼气池160座以及沼气示范镇4个。年“消化”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200万吨,年产沼气520万立方,惠及16个镇(办事处)80个村庄的3.8万人口,每年可为农民节省煤、电、液化气等能源支出800万元。
——提高认识、宣传发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认为,发展农村沼气是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清洁工程,是发展循环农业的生态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基于这种认识,该市从2006年开始,连年将农村新能源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责任制和奖惩考核办法,在青岛市政府给予补贴的情况下,再出台配套政策给予扶持,农民建设一个户用沼气池需要投入1000元,政府给予该户农民补贴2000元。按照这个标准,农民建多少沼气池,市财政补贴多少资金,上不封顶。
早在20多年以前,即墨市就有村庄零星建过沼气池,但因为技术落后、后续管理乏力,导致产气量低、使用效果不佳,建起的沼气池几近废弃。由于以前沼气建设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导致多数农民存在想建而不敢建,等待观望的心理。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扫除群众的思想障碍,成了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营造浓厚的建设新能源、使用新能源氛围,即墨市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一是针对农民劳动、作息时间开设“流动课堂”。配备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车载DVD、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充分利用雨天、夏季晚饭后等农民休息时间,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现场播放沼气使用录像带,宣传此种新能源的使用意义,现场解疑释惑,与群众互动。2006年以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累计下乡900多场次,行程30余万公里。
二是投入30多万元,在移风店、刘家庄、七级、金口等镇村建设农民科技书屋58个,免费配备相关的图书、音像等学习资料3万本(套),供农民群众自由学习。
三是开设空中课堂进行“炕头培训”。农业部门在即墨电视台、即墨市委工作简报、即墨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设“新能源推广”、“田园”等农技服务栏目,农民劳作之余,坐在家中即可收听收看节目,观摩学习使用新能源的好处。
四是利用农民群众赶大集的时机“送知识下乡”,出动宣传车巡回播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好处,发放宣传材料,在大集上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向群众讲解,回答群众的提问。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宣传车670辆(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举办专题讲座500余次,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农民群众最认实惠,说的再动听,生活中看不到实际效果,他们也不会买账。为此,即墨市按照“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沼气户、沼气村、沼气镇建设规划,以在全市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市农业部门专门成立了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组,分管副局长刁岳岩带领环境能源站8名技术人员首批进驻段泊岚镇,自己起灶做饭,和农民吃住在一起,指导开展沼气建设。
2006年,工作组首先选定了两委班子团结、村庄经济基础较好、群众建设热情高的段泊岚镇东瓦二村作为沼气建设示范村,并选择了10户村干部和党员作为试点户,进行试点示范、重点突破。建设之前,工作组带领这些群众和其他有建池意愿的农户,到周边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建设沼气池的技术和经验,并组织他们参加农村新能源建设培训班。先让试点户把沼气池建起来,再让群众亲眼看到使用沼气的效果。
建设过程中,挖池、投料、密封……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组8名技术人员皆亲历亲为,不仅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还亲自和农民一起下到满是泥浆的沼气池中施工,手把手传授施工技术,爬上来时满身都是泥浆。
一个多月后,沼气池建设完成,“一池三改”效果显现:往日“做饭烟熏火燎、粪堆臭气熏天”的问题解决了!那些想干而不敢干、不会干的群众动心了。再加上政策扶持,沼气池建设一呼百应,迅速在面上推广开来。2006年当年,东瓦二村带头发展沼气用户82户,入户率达到80%以上,示范带动周围姜家庄、东章村、程戈庄二村、姜家坡村4个村庄共建成沼气池350个。辐射带动温泉镇、鳌山卫镇、移风店镇、刘家庄镇、田横镇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座,中小型沼气池6个。
宣传在前、示范在后、重点突破、面上开花。用上新能源的农户尝到甜头口碑相传,吸引了其他镇的更多农民自发到用上新能源的亲戚朋友家里参观,跃跃欲试也想建设沼气池。即墨市因势利导,一方面,从各个村庄挑选出一批有责任心的人员,自2006年以来,每年组织开展沼气初级生产工培训,使每名施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建池技术,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生效一个”,确保了建池质量。目前已培训260人,使沼气建设村每村都有1-2名技术员。
另一方面,及时组织全市23个镇(办事处)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副镇长在东瓦二村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推介经验、观摩学习。随后,每年都召开现场会、观摩会、沼气建设工作协调会,在每年申报沼气建设项目的村中,首先选出10—20户带头建池,多层次示范引导,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识和热情,促进了新能源建设的全面发展。2007年在七级、大信等15个镇(办事处)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2000个、中小型沼气池9个、秸秆气化站1处;2008年在16个镇(办事处)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500个,中小型沼气池8个,“四位一体”沼气池10个,同时建设1000m3可为500户农户提供日常用户的大型沼气池一座。
——加强管理、注重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受益面广的民心工程,要保证把好事办实落,必须加强管理和服务。为此,即墨市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质量、确保安全。建设过程中,由即墨市农业部门给予指导,各镇严把材料、施工、验收三道关口,统一购置水泥、管道、灶具等主要原料,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统一规划设计沼气池的建设内容、规模和质量,统一采用先进的水压式新技术建设沼气池;建设竣工后,经验收达到设计标准的,由验收人员、技术员、施工队、农户分别在用户卡上签字确认,确保农户用上安全放心的沼气。
二是在全市选择了19个村成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政府出资为农民购置了沼液沼渣出料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可随时为全市1.2万座沼气池提供进出料、日常维修、甲烷检测等项目服务,加强了对沼气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在每个村组建起一支安全检查管理队伍,给每一个沼气用户发放安全使用宣传画和安全使用规定,并进行集中培训,使户户都能掌握沼气使用和安全操作规定。制定“村每周、镇每月、站每季”安全检查制度,对已建成的沼气池进行建档管理,一户一档,根据建池时间定期对沼气池进行检查维护,统一进行换料,确保了沼气池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率。
四是成立了沼气协会,制定了章程,统一为农户使用管理沼气提供指导和服务,让农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逐步形成沼气建设、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目前,该协会探索建立了“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利用养殖畜禽粪便作为沼气原料,再把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发展绿色蔬菜和粮食种植,再用粮食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实现了沼气产生的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即墨市农业局唐正亮杨青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