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三对接”加快推进项目兴县

2009-12-02张常明

关键词:祁阳发展

张常明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地方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祁阳,要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就必须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加快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突出观念、环节、机制“三对接”。

一、观念对接为最先,要强化“三种意识”

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祁阳要加快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具备发达地区全新的观念、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

(一)强化项目意识。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是增强后劲的基础和支撑,是实现跨越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事实证明,近几年祁阳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是项目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产业集聚,增强了发展后劲,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的理念,真正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做到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以项目推动发展。

(二)强化机遇意识。实践证明,抓住机遇,发展就会领先一步;痛失机遇,发展就会落后多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祁阳要紧紧抓住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国家扩大内需、国内产业转移和东南沿海项目外迁、资金外流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有关政策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凸现的政策机遇,紧紧抓住祁阳是革命老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享有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等有关政策措施的难得机遇,努力找准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找准重点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点,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力争在各个投资领域高人一等,先行一步,抢占先机,多上项目。

(三)强化目标意识。有目标才有动力,有责任才有压力。近年来,祁阳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发达地区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无论是企业发展速度还是项目建设的规模,都有很大差距。因此,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面对多年少有的大好机遇,面对富民强县的繁重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增强追赶意识,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制定出更新更高的项目工作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先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在追赶中奋力跟进。

二、环节对接为重点,要严把“三道关口”

项目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中间环节多的社会系统工程,祁阳要加快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严把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三道关口。

(一)严把项目开发关。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来开发。重点围绕国家在农业、工业、能源、交通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投资重点,按照“两高一低”要求,科学研发一批好项目。同时,切实加强与国家、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的计划盘子。要围绕本地优势资源来开发。工业,重点围绕培育机电制造、矿产资源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和发展壮大科力电机、海螺水泥、金浩茶油等骨干企业,着力开发产业关联度高、拉动能力强的关键项目。农业,充分利用优质稻、油茶、果蔬、竹木和畜禽水产等优势资源,依托龙头加工企业,研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项目。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浯溪碑林、漂流之乡的品牌优势和革命老区优势,加强旅游和文化资源融合,不断研发和包装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将祁阳建成桂林、南岳大旅游圈和华南地区观光旅游的新亮点,使旅游业成为祁阳的新兴产业。要围绕外地产业转移来开发。以港澳台、长珠闽为重点地区,以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为重点对象,重点依托工业园区开发和引进项目,聚集发展机械电器、食品加工、轻纺服饰业,着力引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项目。

(二)严把项目建设关。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破难题。针对“用地难”,可采取“抓规划留足空间、抓清查盘活存量、抓集约提高效率、抓改革搞活流转、抓报批多争指标”的“五抓”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针对“融资难”,可采取政府推动、银企互动、利益联动等多种方式和立项争、招商引、银行贷、上市融、民间筹、财政挤等多种渠道,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针对“用工难”,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外出劳工“回归工程”,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搞好农村劳动力的对口培训和订单培训,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确保有技术专长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抓进度。对投产达产项目,加强协调和服务,力争早目完工,形成规模生产;对在建项目,落实建设条件,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建设速度;对即将开工的项目,加强指导,主动帮助完善开工条件,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对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的项且,做好跟踪促进和前期筹备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论证报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力争早日开工;对储备项目,认真梳理,积极创造条件,分类策划包装,力争早日推出招商。

(三)严把项目管理关。一要加强质量管理。所有项目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实现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加强安全管理。把责任落实到项目业主身上,落实到监管人员身上。做到安全设施“三同时”不到位不放过,施工管理不到位不放过,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三要加强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项目资金专户,明确专人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一支笔审批,确保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项目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体制,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

三、机制对接为保障,要创优“三大环境”

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靠好的机制做保障,而机制好不好,又体现在发展环境上。当前,祁阳要加快推进项目兴县,就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优的问题,在大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软环境。

(一)创优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能放宽的放宽,能优惠的优惠,能办的事情坚决办到。政策跟着项目走,规定随着需求变,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放到投资者最满意的程度,努力降低客商来我县投资经营的成本,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创优服务环境。积极实施“政府提速工程”,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切实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缩短审批期限,优化审批方式。对重点建设项目,可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

(三)创优施工环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做深做细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尽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注意文明施工,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一些村组或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但对恶意破坏项目建设,阻碍工程施工,强揽工程项目的人和事,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猜你喜欢

祁阳发展
刘文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