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道救险

2009-12-02董胜利

航空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着陆场黑鹰山口

董胜利

震惊世界的四川“5·12”大地震,震动了华夏大地,也震惊了世界。汶川顿时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一场跨越疆界的救援就此展开。军民航的直升机火速向成都、绵阳等地集结,然后飞往最需要的地方。驻蓉某陆航团更是首当其冲,所属直升机尽数出动。一时间,成都上空直升机穿梭往来,轰鸣声不绝于耳。这声音好像出征的战鼓,敲击着我的心房,也唤醒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20年前,我曾有幸在这个英雄的部队服役,也参与执行了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记得是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马上到作战室受领抢救任务。当时我在该部任副团长,让我承担此任,说明情况很严重。到作战室接受任务后方知原委:日本圣心女子大学的山口宏教授带领该校的一个“三国文化考察团”由西安乘车往成都方向行进时,走到剑门关附近,不慎翻车。成员多有伤痛,其中以山口宏教授受伤最重。尽管所有伤员受到了剑阁县剑门关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又从成都派出了以华西医院为首的最优秀的医生组成的医疗组赶到现场并提出了最佳治疗方案,可严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人感到焦虑:山口宏教授的腰伤,虽说不至于致命,但由于他同时患有冠心病,任何疼痛的刺激都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进而引起无法挽救的后果。而且事发地剑阁县尚不具备病情恶化后的处置能力。用汽车转诊,山路迢迢、奔波劳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情急之下,只有求助于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

任务紧急,来不得半点拖沓,我和藏族优秀飞行员勒干波、领航员王学华马上投入到救援飞行前的准备工作中。航管部门也紧急申请调配救援航线,气象部门向我报来了本场及航路天气情况,机务人员火速赶到外场准备、检查救援用的直升机。由于是野外着陆,我特别担心的是由对方选择的场地能否满足我的着陆条件。

在机场,机务人员向我报告直升机准备完毕,状态良好。我再次对直升机做了飞行前的检查,确信一切良好后跨进了直升机座舱。这是一架美国产“黑鹰”直升机,也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高温高原型直升机之一。能驾驶“黑鹰”是飞行员的骄傲。沟通联络后,开车、起飞一气呵成,“黑鹰”直升机带着抢救日本友人的急切心情,疾风般向目的地狂奔而去。掠过翠绿、富饶的成都平原,一会就到了秦岭山区的脚下。这是条东西走向、划分华夏大地南北分界的山脉。在成都平原北侧边缘拔地而起,山势陡、落差大。当年李白正是行走在这段山路上才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要在这样的地区进行野外降落,无疑也是对飞行技术、胆略和空地协同的一个考验。

在接近降落区时,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刚才成都平原上还阳光明媚,菜花芬芳。可接近山区,遇到了轻雾和霾,能见度仅有1000米左右。按规定,这样的天气标准是不符合目视飞行条件的,况且又没和地面沟通联络,起降场条件也是一无所知。但是生命无价,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完成任务。为保证飞行安全,有利飞行操纵,我将飞行高度保持为相对高600米。此时的目力所及仅能达到直升机正下方的一片区域,给搜索带来较大困难。我立即将直升机飞至川陕公路的右侧,并对机组进行了分工:由勒干波和王学华负责左侧搜索,我负责右侧搜索。预计时间到了,可仍然没有看到剑阁县城。我们经过简短商量,又向前搜索了3分钟,可仍未发现剑阁。我果断后转180°,继续沿川陕公路往回搜索。这次我仍负责公路右侧的搜索,但更换了搜索片区。

往回飞了近3分钟,就发现模糊的县城轮廓出现在直升机下方。按事先通报的位置,我们在半山坡上找到了作为临时起降场的中学的篮球场,上面铺了块用于标识的T字布,有一面红旗在场地中央舞动。由于场地狭小,两端的篮球架已放倒,土质的场地上也洒了水,以免扬尘。从降落场选择来看,倒是比较理想,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因场地设在半山坡上,离山较近,不好建立航线。二是因抢救日本友人,在当地影响很大,来了许多围观的群众,且离着陆场地很近。我们商量好着陆方案后,沿着山脊顺向下滑,瞄准着陆场,调整下滑曲线,到着陆场上空1米高度,略作悬停,还不待尘土扬起,就迅速轻柔落地了。成功的野外着陆,也可以说是任务完成大半了。我们关闭了发动机,耐心地等待伤员的到来。20分钟后,一行人抬着山口宏教授出现在着陆场边。我与护送的医生进行了简短的接洽,询问了病情等相关情况,又检查了担架在直升机上的固定情况,就重新回到了座舱。

按照预定计划,我们将飞往西安机场,将伤员送往第四军医大学的灞桥医院进行治疗。机组将下一段航线进行简短的再次协同后,就果断地启动了发动机。能在野外场地顺利启动,全依赖“黑鹰”直升机上装的APU,它是一个小型的启动发动机,用机上电瓶将它启动后,再通过它发的电启动发动机,进而摆脱了对地面电源的依赖,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装备。直升机工作正常后,我轻提油门变矩杆,向选定的方向柔和推杆增速,生怕产生些许颠簸,增加山口宏先生的疼痛。

随着直升机的前飞,天气越来越差,最后完全在云中飞行。虽然机上装有欧米茄导航系统,但我们仍和其它领航手段互相参照,以便及时修正航向偏差。主要原因是这个系统在平原地区导航精度尚可,但在山区飞行时,精度就明显变差,这也是利用长波导航的短处。虽然无法和今天普遍使用的GPS相比,但在当时也算是很先进的了,远胜于地标罗盘领航的原始手段。虽然我看不见地面,但我知道,茫茫云海下,就是让古人望而却步的秦岭。现如今,“黑鹰”像“云海轻舟”一划而过,而不必再嗟叹“难于上青天”。接近西安前,我和机场沟通联络,机场方面已知这是救援直升机,马上指挥其它飞机避让,让我以最快的速度落地。刚停稳,山口宏教授就被转上早已等待在那里的救护车。“蜀起秦落”,犹如挥手之间。

因抢救及时且方法正确,山口宏教授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并发来了感谢信。我相信:在他的记忆中,不仅有着中国一千年前的历史故事,更会记住今天中日两国人民的美好情谊!

责任编辑阚南

猜你喜欢

着陆场黑鹰山口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成功着陆
航天员将首次着陆东风着陆场
“黑鹰”坠落传奇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小山口水电站泄洪系统泄流能力计算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美国“黑鹰”直升机在大学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