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

2009-12-01申圆圆刘东平高曙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校训理工科人文

申圆圆 刘东平 高曙光

中学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选择理工科大学的学生人文知识积淀甚少,而在大学阶段,专业的细化和知识的专业化也导致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甚至有人说:“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没文化。”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理工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与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素养和层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院校如果固守一味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淡化了塑造灵魂、陶冶心灵、规范行为、完善品格的工程,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理工科专业的培养任务之一。

一、正确认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与道德意识

现今社会的流行音乐、网络文化等多以娱乐性为主要特征,一些学生为了排解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就通过消极、颓废的音乐或书籍来发泄情绪,而对那些包含着民族情感、民族气韵、凝聚着历史感和使命感的文化产品不屑一顾。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一些理工科大学生还出现了缺乏政治意识与民族归属感、日常行为不够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种种问题。可见理工科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史常识的匮乏和精神世界的失衡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2.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对高等院校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1]从而使高等教育中出现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忽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的现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理工科大学生,读写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遍欠佳,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以后,则体现为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薄弱甚至缺失。

3.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及时完成目标定位与角色转换

由于过早文理分科,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非常少。进入大学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了“高考”这一奋斗目标,无法及时进行目标定位与角色转换。此时的大学生心理年龄的成熟度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对事物的认知度和判断力也因其片面的社会文化常识而显得薄弱。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来挖掘其潜力,拓宽其知识面与兴趣面,对他们的角色转换进行有效引导。

4.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消除理工科大学生负面情绪,降低高校恶性事件发生率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2]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高智商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理工类大学生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文史类大学生。切实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他们接触文学、艺术、法律等知识,提升其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消除理工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是降低高校恶性事件发生率、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有效手段。

5.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拓宽理工科大学生就业面

面对高校连年扩招、高学历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岗位“门槛”升高和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震荡,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已不容乐观。近几年,金融、电子、物理、化学、医药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再下滑,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更成为普遍现象。通过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积极挖掘他们的各方面潜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有效拓宽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面,增加其就业率。

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探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理工科院校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里,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教育也已成为学校工作重点。近几年,国内高校就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大量积极的努力,如增加理工科学生阅读社科书籍的学分、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许多值得探索之处。

1.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从经验来看,仅仅靠开设文科课程进行知识灌输,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效果并不好,必须在高校营造一个浓郁的人文氛围,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校训。“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精炼文字概括,是学校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浓缩,集中体现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与旗帜。”[3]在教育部2007年评选出的优秀校训中,“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云南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等十八所高校的校训榜上有名。目前,许多大学由于在办学定位上仍存在偏颇等原因,致使校训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目标,“求实”“求是”“团结”“勤奋”“创新”“严谨”等词均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众多校训中。要想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校训必须首先成为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气息的灵魂。部分高校也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客观地评估本校校训,使本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优秀校训的引领下得到提高。

(2)学风。优良的学风,正是人才素质的集中体现。高校一方面应强化学生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建设,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应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大学学习不应只体现在文化课学习上,还应体现于大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即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的同时,形成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态度、一种意识。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从而凝炼出学校的文化特色,滋润学生的心灵。

(3)宿舍文化。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以宿舍及周围场所为主要空间,共同生活、学习、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是高等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4]宿舍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比班级、学院甚至学校更为重要的一个亚群体,更是大学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高校的素质教育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宿舍管理工作的改善以及加强宿舍文化活动的良性运行十分重要。理工科院校应积极建立健全以宿舍为单位的党、团、学生组织等基层组织和制度,制定宿舍发展计划和学期目标,鼓励学生在宿舍内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发挥宿舍这一环境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工作中的作用。

(4)第二课堂。学习空间和范围非常广大的第二课堂,是一种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效教育方式,是增进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种严谨教育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可以称之为一种活泼教育,它更丰富、更灵活、更开放、更自主。第二课堂的教育方式更突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学生既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也可以是活动的设计者。理工科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5)人文讲座。正如熊庆来先生所言:“夫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生命与精神。”人文讲座正是传达这种学术生命与精神的最好载体,是营造校园浓郁文化气息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内许多优秀的高校目前都拥有如东陆讲坛、孔目湖讲坛、百年讲坛等固定的人文讲坛,但是少数高校在组织人文讲座时仍存在种种弊端。理工科院校必须客观认识人文讲座的价值,使讲座在数量与质量上达到平衡,方能发挥出人文讲座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真正作用。

2.加强精神内涵修养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用正确的舆论对他们加以引导。必须坚持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理工科大学生向先进思想靠拢,逐渐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理想与信念。一个有素质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这个过程不能通过说教模式来完成,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各高校情况不同,就要在具体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范式。例如通过两课教育、入党培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继而使他们在理想与信念的支持和指导下逐渐提高人文素质。

(3)学生心态。这里的学生心态主要特指学习人文知识的心态。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人文知识和理念。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教导他们树立一种欣赏而非审阅、探索而非记忆的学习态度。在端正心态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人文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产生提高人文素质的自觉意识。在学生心态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进而使其心态得到升华,使学生完成“有趣—乐趣—志趣”的思维转变。

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要求科学和人文教育携手开阔我们的视野。要解放思想,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期待不久的将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能有飞跃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全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离京.发挥高校职能作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01).

[2]胡平,刘倩.从校园暴力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J].中国青年科技,2006(12).

[3]罗嘉军.着力发挥校训的育人作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4]张大勇.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猜你喜欢

校训理工科人文
人文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