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研室为主体开展实践教育学行动研究

2009-12-01张秀琴高国武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育学课程

钟 铧 张秀琴 高国武

多年来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科目教学不景气的状况令人关注,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公共教育学课程及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教研室应该成为开展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的主体,发挥其应尽的职责。本文以德州学院公共教育学的实践探索为例,说明以教研室为主体开展公共教育学教育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条件性等。

一、公共教育学教研室的实践研究职能

公共教育学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在系、部或二级学院直接领导下组织和从事教学、教改、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是确保和提高公共教育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它的职能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决策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教师发展研究、考试与评价研究、课程研究等。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其余五个方面都属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因此,从事实践研究是公共教育学教研室的基本性质和职能。

公共教育学是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类专业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该课程教学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评价等要求统一,甚至同一。目前公共教育学陷入了“师厌教、生厌学、效果差”的艰难困境,需要进行研究、改革。公共教育学研究涵盖了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诚然每一位教师对教学质量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单凭教师个人的一己之力难以使整个教育学课程脱困,只有凭靠教研室集体的力量,众志成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公共教育学才能获得新生。因此公共教育学教研室应该把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有责任、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二、公共教育学教研室的教育行动研究及其案例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及程序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2]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提出研究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就是实施、执行计划,主要任务是实施行动方案,对行动进行监控、调整。考察主要是通过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为获得研究效果提供材料和依据。反思主要是整理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方案。反思的任务是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为下一轮的教学循环作准备。

(二)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案例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德州学院的公共教育学教学并不理想,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存在厌教情绪;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厌学、旷课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应考。2006年以来,教育部对德州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启动了公共教育学教研室的行动研究。学院要求各专业教研室要认真履行职责,狠抓教研及教改。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研室号召全体教师要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并申报了“德州学院实践教育学之实践研究”课题,教研室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氛围。

2.了解现状,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方案

为了获取公共教育学课程及教学状况的信息,教研室组织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座谈,发放“德州学院公共教育学课程及教学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共教育学教材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教学缺乏示范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研室认为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原因错综复杂,进一步的研究及改革是必要的、迫切的。这项改革应该是综合性的,首先要明确公共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进而明确课程目标,形成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更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改革等。通过学习讨论,将公共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为实践教育学,拟采用熊川武教授的《实践教育学》[3]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教科书,为促进师范生的教育知识向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为了考察学生“教育应当”知识的掌握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学业成绩评价需要将平时考查与期末考察相结合,还要改革期末考试的内容等。教研室还专门组织了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理论学习,教研室主任尝试进行案例教学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分章节编写相应的教学案例。从2006至2008年整个实践教育学的实践研究分为酝酿、准备、实践、反思四个阶段。

3.实施行动方案,考察行动结果

为了慎重起见,实践教育学教改方案先由教研室主任来“实验”,其余三位教师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密切注意观察学生,课后与学生座谈,及时写备忘录,课题组其余教师借助录像及文字记录等形式及时将课堂教学记录下来。为了获取今昔对比的效果资料,课题组还请来了上一届学过教育学的四名学生来听课学习,课程学习对他们没有学分一类的功利性价值,是自愿报名,只是因为喜欢教育工作,希望真正懂得教育、掌握教育的本领。

4.反思教改过程及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对公共教育学教研、教改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对此次课程及教学行动研究形成了如下认识:(1)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们觉得学习内容实际有用了,教学方法生动活泼了,特别是案例教学、课堂模拟表演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地形成了教学实践智慧。(2)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研、教改活动中,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学主动性、自我效能感增强了,教师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此次课程及教学行动研究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的内容分量大与课时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大三学生准备考研与专心学习教育学的矛盾,所学内容与将来参加应聘考试内容不一的矛盾,这些矛盾或问题将伴随实践教育学的后续改革过程,如何解决值得研究。另外,如何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研室开展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教研室主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就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而言,它是集体行动,需要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缺乏有效的组织,很难保证行动研究的顺利进行与圆满成功。所以,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需要教研室主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乐于并能够带领教研室教师来开展行动研究。教研室主任“在业务上,应该是本学科的中坚,由此易形成极高的学术权威性,能引导全体教师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上,是领头雁和开拓者,能积极带领广大教师开拓进取;在管理上,有高超的组织行为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能团结并带领教师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4]因此,教研室主任必须由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教学过得硬、教师信得过、服务意识强,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乐于管理、敢于管理的教师担任。

(二)充分调动和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要靠教研室全体教师来实施,因此教研室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教研室主任必须正确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教研室主任必须意识到资深教师是学科前进的领路人,中年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是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要带头尊重老教师、团结并支持骨干教师、关怀和培养青年教师。其次,学校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激发公共课教师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积极性。例如,评选教学名师,使教师们认识到从事教学及教学研究,也能获得学校、甚至全社会的认可;加重教研在职称评定中的分量,将教改立项、教研论著、教研成果获奖及教学比赛获奖等与科研类似项目同等对待,那么教师们就会重视课程及教学行动研究;设立教学型教授职称,教学型教授与科研型教授的各种待遇基本相同,这样就使得教师们有了踏踏实实从事教学及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建立稳定的、高职称的、专职的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

由于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地位不及专业课,有些高师院校的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并不稳定,一些年轻教师教了几年公共课就申请教专业课去了,有的专业课教师因为评职称工作量不够,就临时安排上公共教育学,评上职称了就放弃了公共教育学教学。有些教师认为“教公共课不如教专业课”,于是一边教公共教育学,一边教专业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及研究中来。有些高校习惯于让低职称的教师教公共教育学,而低职称的教师急于提高自己的职称,为了评职称必须进行科研立项或写学术论文,他们也没有心思、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对教学敷衍了事。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低职称、兼职化状态不利于教研室全体教师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非常负责地进行公共教育学的行动研究。为了持续地开展公共教育学行动研究,教研室要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职称的、专职化的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新文,朱建华.加强教研室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0).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育学课程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