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学生党支部堡垒改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2009-12-01邵长坤廉世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风体育建设

邵长坤 廉世伟

一、学生党支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思想政治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好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形象和威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改进学生学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而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又离不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组织及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高校党组织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把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因此,学生党建必须按照这一要求,进行工作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创新局面。

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学风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所论“体育学生学风”是指体育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状态和总体学习风貌,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气氛、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也获得了生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学风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风气。高等学校的学风作为校风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据我们调查了解,体育系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有理想、有追求已成为了体育系学生的主体形象。但也发现有的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浮躁、惰性大、急功近利;(2)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求享受、贪玩耍、怕吃苦,个别学生自命不凡;(3)诚信意识薄弱,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不好;(4)缺乏团队精神,生活纪律涣散,时间花在上网聊天、打游戏上的较多。

体育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生源的素质对学风的客观影响

现在报考体育专业的生源逐年增多,随着生源多,可选择的人才相对较多,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应该较高。然而现在大多数体育考生在中学阶段未从事专业体育训练,甚至到高三估计已考不上普通高校的分数线后,才改报考体育专业。这种没有良好体育基础的考生,考上体育系后,普遍存在没有专项体育技术、技能较差等问题。相反真正从小从事业余体育训练的考生,体育技能好,而文化素质又相对较低。造成在本科的学习课堂中出现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现在随着体育专业招生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了文化考试的分数线,这种措施虽然对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术科教学难度加大,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2.教与学关系处理不融洽的影响

在学风建设方面教师作风起主导作用,要使学风有根本性好转,教师是关键。当前体育系绝大多数教师治学严谨,能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学生不敢迟到、早退、请假,更别说旷课。但也确实存在极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对自己要求不严,教学缺乏艺术性。由于准备不充分、讲课简单、讲授水平有限,授课无趣,课堂索然无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不严,学生来去自由,不查勤、不问因,随其自便,只管将一堂课讲完。久而久之,不能自控的学生自然对教师就有了了解,趁其弱点、钻其漏洞,以体育竞赛为由,上一半课便早退去当裁判。这种教师只教学,不管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者工作的影响

社会上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浮躁、功利、散漫、虚荣等不良学风现象出现。

四、加强我院体育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理想引导学风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动力和发展方向。目前学风方面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都是源于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和成才动力不足。只有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具有远大抱负,才能够对其自身具有恒久性的激励,发挥经得起考验和压力的激励作用。

因此,需要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形势政策课、学风讲评等机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找到学习动力和方向,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使命感、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成才。例如,针对新生刚入学时的迷茫,先开设入党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邀请书记介绍系里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提高学习积极性;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做学习规划讲座,引导同学合理利用时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建设良好班风,以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

社会心理学将学习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认为是个人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个体和环境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班风、学风建设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系统过程。调查发现,班风良好的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强烈,学习积极性往往也较高。而班风涣散的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缺乏,相互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系,往往学风较差。建设良好班风,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在班级里重点培养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为入党积极份子,尽早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使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建设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入党积极份子等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沟通与联系,双方配合共同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3.加强师德教育,以教风促进学风

教师的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良好的学术造诣,能够影响大学生追求科学的态度,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优良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直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其潜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上升为稳定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多方位、多层次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自身优良的学习品质。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一个学校教风的好坏则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随着现在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有的教师仅忙于一般的教学,或者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事情,从而疏忽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随堂听课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强化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联系,鼓励同学多与教师沟通,并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专业教师。

4.严肃端正考风,以考风监督学风

考试作弊对学风的培养关系重大。考试作弊容易取得成绩,学生就会不认真上课,影响课堂纪律,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因此,考风正则学风正,必须严抓考风考纪,不给投机取巧者以可乘之机,消除侥幸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平时下功夫上。首先,应该注意考前教育,讲清道理,晓以利害,把问题尽量消除在萌芽之中。其次,制定作弊惩罚的措施,真抓严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5.调整生活习惯,以环境影响学风

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教育,良好的学风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相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辅导员需要深入学生生活,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家长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工作、思想、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写成一份学期总评,期末时寄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对子女在学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督促教育子女,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双方共同把学风建设提高上去。

培养良好学风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因此,在新时期高等学校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而党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辅导员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改正方法、端正态度,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武宝珍.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02).

[2]李爱民.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04).

[3]薛辉,薛玲.论政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

[4]蔡志源,陈瑞宏,傅友发,刘锐.关于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猜你喜欢

学风体育建设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