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2009-12-01牛小敬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术案件干部

牛小敬

一、当前高校腐败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特点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自主权增大,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随之增大,但是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却没有及时有效地跟进,形成了事实上的同级不好监督、上级疏于监督、下级缺乏有效监督的局面,致使腐败行为屡屡发生,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1.腐败案件数量上升。高校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一块神圣的净土,但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却频频曝光,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索贿案,四川省部分高校教材采购中职务犯罪案,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受贿案,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受贿案等等。从以上所列举的情况来看,高校的违纪违法案件正在不断地增长,呈上升趋势。

2.腐败案件与经济领域紧密联系。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日益凸显,与社会的关系也日益紧密。一些与经济领域密切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例如在涉及基建工程项目的主要部门基建处,涉及图书采购的主要部门图书馆,涉及大宗物资采购的国资处等方面的个别领导干部意志不坚定,出现了以“回扣”“设计费用”“工作补助”等为名目,收受贿赂,有的个人中饱私囊,有的私设“小金库”。目前高校基建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已成为干部违纪的多发点和纪检监察工作最棘手最艰难的监督范围。

3.学术腐败盛行,科研经费流失严重。随着高校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职称评定、职务升迁与切身利益、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为了完成评定职称规定的学术论文,抄袭他人文章,高价请人代写成了学术界“皇帝的嫁衣”;为了提高学术地位,科研成果弄虚造假司空见惯;为了拿到科研经费、科研项目,托人情、拉关系,给“回扣”送“提成”也成了“潜规则”;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需求,用科研经费购车、买家电、出国访问、观光旅游、来往应酬成为“正当开支”,腐败之风盛行于学术界、出版界,给学校、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学生造成恶劣影响。

4.职务犯罪特点突出。高校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教师甚至某些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谋取私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例如学术委员接受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在职称评定工作中营私舞弊;系总支书记或辅导员接受学生礼品或学生家长馈赠安排学生入党;招生委员会向学生家长索取巨额金钱为落榜学生敞开方便之门;基建、图书等部门收受承包商、代理商贿赂为其私吞国有资产铺路搭桥。

二、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金钱至上观念肆意泛滥,物欲膨胀失去了道义约束,唯利是图、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和现象逐渐影响到了高校,一些立场不坚定的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权钱交易资本,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学校基建、采购物资、招生等机会以权谋私,大肆敛财,严重败坏了高校的风气。

2.体制方面存在不足。高校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是纪委“双重领导制”,即同级纪委既监督同级党委,又要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直接导致监督主体很难深入到监督客体的内部实施监督,从而使高校监督机构在监督方式和效率上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监督内容上,一般只对同级党委成员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监督,缺乏对重大问题、要害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在监督部位上,一般侧重于把普通党员和一般干部视为监督的主要对象,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强有力监督;在监督时效上,往往停留事后监督,案件发生了才去监督,缺乏提前介入和超前监督。“双重领导体制”使高校纪检机构直接处于其监督对象的领导下,重要的政治资源被党委所控制,不能独立行使执纪权,缺乏对群众意见的灵敏反应机制。

3.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存在的学术腐败问题,除了与教师的学术操守有关外,最主要的是与当前高校的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合理有关。学术管理的行政化导致行政权力对学术行为过多地介入、干涉,使学术掺入了太多的外部因素;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科研经费等都采用简单的数字量化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的评价往往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加上学术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许多教师弄虚作假,一些有名望的博导教授也利用自己的权利投机取巧,侵占科研经费,造成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贿赂和学术交易泛滥成灾。

4.廉政文化建设长期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廉政理念发生扭曲,廉政信仰发生动摇。其表现在行为模式上是对腐败现象的容忍默许甚至羡慕,期望效法攀比;表现在观念形态上是笑贫不笑贪,对腐败见怪不怪,对清廉敬而远之,甚至挖苦讽刺。这种社会意识虽不占主流,但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民众性,并由此不断地催生新的腐败。

三、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负责的一项重要制度。高校纪委、监察处要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协助学校党委建立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科学的责任目标分解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线条的压力传递机制。组织各党委(党总支)和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与分管的校领导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创先评优,绩效考核与责任制落实情况挂钩。纪委、监察处要切实当好参谋,分解任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工作职责。

2.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为官、廉洁从政,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及时纠正自身不足,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干部做到廉洁从政,仅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应加强管理,自觉接受监督。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可以起到提醒和警戒作用,能够帮助领导干部及时纠正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误,从而防止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领导干部要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学会在监督中开展工作、推进事业,在监督中保持本色、实现进步。

3.注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的校园环境。廉政文化作为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和监督的作用。高校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把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以廉政为主题,以宣传先进的廉政制度和廉洁理念为重点,通过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将廉政文化与师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廉政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方法,务求实效,使廉洁、诚信、守法等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头脑之中,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4.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遏制腐败滋生蔓延。高校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财务管理、基建工程招标、物资设备采购、招生和收费、校办产业和后勤社会化等权力比较集中、资金密集的部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这些权力重点部位。通过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高校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机制。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都要列入学校预算管理,非税收入要全部进入财政专户,坚决杜绝“小金库”、公款私存和“账外账”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通过深化高校资金配置体制改革,形成公平竞争、交易透明、运行规范、廉洁高效、监督有力的高校采购机制。通过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体制和校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成高校教学、科研和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深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实施“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严格规范办学、招生、收费行为,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办学机制。

5.大力推行校务公开,确保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推行校务公开既是落实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高校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强化权力制约,防止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要求。校务公开,一是要扩大公开的内容。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和实施方案、财务收支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经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人事变动、招生计划和收费项目,以及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等,都必须公开。二是要丰富公开的形式。通过召开教代会、党政工联席会、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利用报刊、网络以及文件、简报、公开栏等平台和载体,做好公开工作。三是要提高公开的质量。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以及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投诉举报、信访处理、整改纠正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公开及时、全面、真实、准确,提高校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与不及时公开的问题。

6.严肃查办案件,依纪依法惩治腐败。惩治,本身也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对党员干部的一种教育。只有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当前,高校正处于违法违纪现象易发多发时期,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处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中的商业贿赂案件,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腐化堕落、学术腐败案件等。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纪律、管理方面存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堵塞漏洞,加强管理,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当前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8(1)10-12.

猜你喜欢

学术案件干部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左脚丢鞋”案件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学术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