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9耿鼎:技术为王

2009-11-30

时代风采 2009年19期
关键词:重机厂里昆明

瓜 瓜

1948年,13岁的耿鼎作为一名童子兵,参加了淮海战役。

由于气候潮湿而寒冷,耿鼎长了一身疥疮,到渡江作战时,他与部队家属和伤病员一起留在了后方。1950年1月,耿鼎转业到了重庆。战争之后,百废待兴,各个部门大量要人。耿鼎没上过学,组织上把他送到速成识字班,学习b、p、m、f,开始认字。到1953年,因为生产建设的需要,他进入技工学校,这是耿鼎接受技术启蒙的开端。一年多以后,工厂就催着要人,耿鼎到了重庆的一家兵工厂,那时,厂里有几名老师傅和耿鼎同是北方人,是抗日战争时就迁到重庆大后方去的。老乡见老乡,拜师学艺顺理成章,耿鼎学到了他们的许多绝招,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

此时的耿鼎事业爱情双丰收。还在技工学校时,耿鼎就和一位来自昆明珠玑街的女子谈起了恋爱。1958年,有情人终成眷属。1958年,为了支援云南。耿鼎妇唱夫随,到了昆明。

筹建昆明重机厂时,厂里要加工30多根铣膛,这是一件考验人的活计,难度大,要求高。厂领导问耿鼎:“你能不能干?”耿鼎回答:“可以干,没问题。”结果,耿鼎一人开着机床,身边七八十人围着他转,既打下手,又学技术。

1984年,北京搞了一个工具展览会,既有理论又有实物,要求各个省派种子选手观摩学习,耿鼎和其他云南“种子”一起结识了当时全国著名的技术能手,其中就有后来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倪志福。当时,这些高手之间相互学习的风气十分浓厚,问什么教什么,倾囊相授。

耿鼎回到昆明,同样做了很多实物,在昆明和各个地州巡回讲座,大力推广。1966年,全国推广会来到昆明,之后又由耿鼎带队到贵阳、重庆、成都等地传授技艺。耿鼎初学深孔钻时,通常在一根2米长的柱中打20毫米的孔,采用自动转屑,只需五六分钟,人很轻松,打出来的外斜度,不会超过一根头发丝。后来,厂里生产20台断面车床,需要在一根立柱上打95毫米的孔,一般的加工太慢,三四天打一孔,耿鼎利用深孔钻的原理做了一套工具,30多分钟打一孔,精度仍然很高。过去车大螺母,因螺矩太大,光洁度差,效率也低,几个班次都做不出一台。耿鼎制作了一个浮动导杆,操作时再不振动,光洁度有保证了,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五倍。类似的东西,耿鼎在厂里推广了几十项。

耿鼎在云南各地讲学、推广、攻关,为各厂培养了上千人的技术骨干。仅昆明重机厂的300多名刀具队队员,后来成为厂级领导干部的就有100多人。

耿鼎经手的大项目有很多。1988年,昆明重机厂要从德国引进塔吊起升的卷简,为了不负众望,他被派往德国考察学习时,就把回国加工的方案都做好了;1990年,小龙潭煤矿引进2台昆明重机厂和奥地利合作生产的履带式斗轮机,每台都是800多吨的大型设备,耿鼎作为项目安装负责人,其技术的精湛高效得到外国专家和厂方的一致赞赏;在几家磷肥厂和氮肥厂,耿鼎亲自安装的干燥机,首尾几十米的距离,误差都不会超过半毫米……

从普通车工,到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副总工艺师,耿鼎技术为王的本色从未改变。

1999年,耿鼎虽已退休,但余热不减。一家军工企业委托他们厂生产潜水艇发射鱼雷装置,一些人同意,另一些人说根本就做不出来。最后,只好“请耿师傅回来看看”。

耿鼎花3个月时间看完了图纸,边看边考虑实施方案。在模拟的水仓中做实验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水深处鱼雷的阻力大小,由于内空直径大,30多米长的装置,其连接的精度从头至尾误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内,设备要求相当高。当每个零部件的加工方案拟定以后,耿鼎终于下结论:“可以做”。

鱼雷发射装置成功地安装运行之后,这家军工企业的总工程师拜耿鼎为师:“我是你的关门弟子”。

如今,耿鼎儿孙满堂,一大家子生活得其乐融融。游泳、爬山、钓鱼、打羽毛球,74岁的人,着自衬衣,穿背带裤,看上去腰板挺直,精神抖擞。或许是钻研技术的原因,耿鼎思路清晰,记忆力惊人,几十年前的往事,其发生的年月仍旧记得一清二楚,这是他人生的一种幸福。

猜你喜欢

重机厂里昆明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中国重机行业发展的状况及看法
昆明美
倪进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生意太差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
不教技术只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