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斯,世界矿难头号杀手

2009-11-27

环球时报 2009-11-27
关键词:坑道号牌煤层

截至11月25日,黑龙江鹤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已经导致107人遇难,这是又一起因瓦斯气体造成的重大煤矿事故。据统计,在1999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14起重大煤矿事故中,13起的元凶是瓦斯。那么瓦斯事故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多种。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11月25日通报,“11.21矿难”的主要原因初步查明,系矿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遇火引发瓦斯爆炸。所谓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煤体在地应力和瓦斯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同时伴有大量瓦斯涌出。此时如遇电气火花或者其他明火,就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我国的煤矿均为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一直是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新中国成立以来,24起死亡百人以上的重大煤矿灾难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就有21起。专家们预测,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矿井内的瓦斯涌出量还会进一步增大,瓦斯灾害将越来越成为煤矿灾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熟悉国际煤矿行业的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瓦斯事故是世界煤矿灾难的元凶。现代煤矿业对电力的依赖,使瓦斯遇电爆炸的可能性大增。1999年以来,国外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14起。除1起事故是火灾事故外,其余13起全部是瓦斯爆炸事故。这些特大事故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乌克兰6起、俄罗斯3起、哈萨克斯坦2起、印度、哥伦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各1起。可见瓦斯事故是造成煤矿灾难的主要原因,瓦斯问题是世界产煤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曾经深受瓦斯之苦,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消灭了重大死亡事故。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但是大多数煤田的煤层瓦斯含量被认定为中到高等,这很容易引起煤与瓦斯突出。同时,澳大利亚煤矿生产又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自2003年起,全国煤矿开采实现了“零死亡”。澳大利亚在瓦斯防治方面具有独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设备,值得中国借鉴。

为了防止瓦斯突出的发生,澳大利亚广泛采用了瓦斯预抽采技术,以使未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降低到突出极限以下水平。

从技术装备上,澳大利亚的采煤坑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一部瓦斯监测仪,随时将矿井里各部位的瓦斯含量汇总到地面控制中心。坑道空气中的瓦斯含量如果超过1.8%,安全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达到1.9%,安全系统便会自动切断钻机电源,强行停止采掘;达到2%时,煤矿必须立即向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汇报。

建立救生坑道与安全站也是澳大利亚长期摸索出来的经验。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在每一个采掘区都开辟有救生坑道,配备氧气瓶、面罩等应对事故的救生设备,同时在采掘区入口处设有号牌存放栏。存放栏内有多少个挂钩就表明采掘区内有多少套救生设备。如果挂钩上挂满了号牌,就说明该区域内法定人数已满,任何人不得入内。救生坑道内有一条挂着许多荧光手柄的管线,这是矿工的生命线,它只通往安全站。采煤工人在采掘区内如遇危险,可用救生坑道内的特设电话与安全中心取得联系,同时迅速从安全柜内取出救生设备,佩戴好后拉住生命线迅速赶往安全站,等候救援。

此外,澳大利亚在矿井管理方面也建立了有效的制度。澳大利亚各矿井严格控制下井人数,对进入工作面的人数实行严格控制,任何人员下井前必须进行两次登记。第一次登记姓名和矿灯号;第二次登记姓名和牌号。所谓的牌号,是指每个下井人员在工作面的入口处必须领取一个号牌。通常号牌分早班、中班、晚班和周末班几种,颜色各异。每一个进入工作面的人必须拿一块,出来时挂回去。当没有号牌时,外边的人必须等到里面的人出来以后才能进去。目的就在于限制工作面的人数,同时,一旦发生事故,工作面上的人员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营救。 据记者了解,在一些瓦斯浓度较高的煤矿,澳大利亚还实行“电工委派制”,定期派遣电力检查官对煤矿进行电力安全方面的检查,防止由于电力系统故障引发瓦斯事故。

除澳大利亚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找到了一些先进技术用于预防瓦斯事故。德国是传统的采煤大国。目前,德国采矿工人在井下作业时,会在衣领、衬衫口袋或者腰带上携带一种“气体检测报警仪”。这种报警仪可以测量一氧化氮、氧气、瓦斯气体等各种气体的浓度,一旦瓦斯气体浓度过高,便会发出报警。这种报警器时尚小巧,较大型检测仪器更为方便携带,深受矿工好评。

日本煤储量不高,但是在煤矿安全技术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日本目前正在推广“煤与瓦斯共采”项目,像建造大楼一样,严格设计煤矿坑道,通过坑道向煤层里面注入二氧化碳,利用二者不同的物理性质将瓦斯挤出煤层,并在坑口建设瓦斯发电站,直接将这种致命气体转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既减少了煤矿事故,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澳大利亚矿井常备的救生设备。

日本矿井通过向特定坑道注入二氧化

碳气体,将瓦斯挤出煤层,有效降低了

瓦斯事故发生率。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陈 枫 本报特约记者 奇 云 王 鹏

多数事故由瓦斯造成 合理利用可变废为宝

猜你喜欢

坑道号牌煤层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煤层的厚度关系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顶板结构及控制技术研究
战时指挥所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落地怀化
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号牌
6月底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