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转身
2009-11-27凌弘毅
凌弘毅
立的情况,使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明确总参谋部的主要职能是策划而非指挥),让军中只有一个核心,从而围绕着这个核心对军队进行改革,同时任命了苏/俄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位文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得益于油价暴涨,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这使得普京能够加大对军队的投入,这对于促进军队稳定,以及后来进行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改革当中,除了裁军这种“通常手段”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模仿西方国家进行军队职业化改造,尽管目前看来并不是十分顺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一切都在缓慢而有效的进行中,普京结束了任期,被认为是“普京代言人”的梅德韦杰夫登场了。梅德韦杰夫在上任初期延续了普京的军改路线,沿用了普京在其后期任命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尽管他不受军方待见。此时谢尔久科夫从普京时代末期开始酝酿的改革计划也陆续浮出水面,他和梅德韦杰夫、普京都意识到了军队职业化对俄军未来的重大意义,并且按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他变卖了军队中的一些闲置资产(其中有些甚至是“一战”时期的设施),把得到的钱用于军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知道要招募到更多高素质的兵员,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谢尔久科夫意识到当前俄军机构臃肿,军官与士兵的比例过高,他下决心要裁减军队员额、重组中央指挥机构,争取在2016年前将俄官兵数量降到100万左右。同时,谢尔久科夫非常注意军队的训练,俄军修正了大量的训练设施,提倡使用模拟训练装置,甚至表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从美国引进相应装备。尽管谢尔久科夫设立奖金用于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军官,但他的改革措施仍引起了军内的强烈反对,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再次对立,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因不满曾“三次辞职”,但高层并未予以理会,最后被原负责军备事物的国防部副部长的马卡洛夫所代替,支持谢尔久科夫的马卡洛夫知道建设一支现代化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这也可以看作高层对谢尔久科夫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已经降格为总理的普京并未干涉军队改革事物,只是在其权限内给予国防工业系统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于俄军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上述几个阶段中俄军的改革并未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虽然不能全盘否定所有改革,但大部分改革均局限在裁军、机构调整的框框之内,而就在这一时期俄所处的环境却不断的恶化。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可以看作俄对近年来北约东扩、东欧反导系统部署等问题的一次强烈回应,俄军虽然在此次冲突中迅速取得了胜利,但是冲突中所暴露的问题却悄然成为俄新一轮剧烈军事变革的导火索。
“五日战争”激起千层浪
2008年8月8日,当国人沉浸于奥运狂欢时,格鲁吉亚日侵南奥塞梯,企图以“先发制人”的方式解决美、俄、欧博弈背景下“领土问题”,俄罗斯立即进行了“快速”、“强有力”的干预,俄、格冲突随即爆发。在此次冲突中俄罗斯只用时不到四天就将格鲁吉亚的军队赶出南奥塞梯,并在此前“解放”了阿布哈兹,此后更是陆续摧毁了格军的几乎所有重要军事设施。最后由于法国总统出来“调停”,俄、格两国最终于13号签署了“停战协议”,整场冲突仅耗时五天,因此很多人将这场冲突称为“五日战争”。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的角度看,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这5天俄军“雷霆万钧”的行动更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乍看起来俄军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的话,俄军胜利的背后显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彩,更多的是一些值得反思的东西:
其一,俄军在此次冲突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反应速度,但细看的话,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通过种种消息来看,俄军总参谋部实际上对这场冲突发生之前竟然没有丝毫觉察,最后从总统到军队总长都只能从媒体了解到相关信息,曾经是克格勃的普京甚至还在观看奥运开幕式,这说明俄罗斯的情报系统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对一个关系紧张的前苏联国家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国家了。至于人们谈到俄军在“数小时”集结完毕,这个“数小时”有消息说12小时,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不过是58集团军第19摩步师所辖三个团下属部队组成的3个营级规模的战术集群(需要指出的就是这样规模的部队,在推进时也是磕磕碰碰),而6个团级规模的战术集群和三支特种部队组成万人部队集结完毕则是8月10日的事了。其中暴露出的是俄军的指挥情报系统已经出现问题,军队的战备率是不高的(据称不到20%),同时部队编制结构也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其二,纵观整个战役,我们发现俄军所采用的战术仍然是前苏联的老一套,这说明俄军的军事理论发展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尽管美军近年来在历次局部冲突中的表现给了俄军巨大震撼,但显然俄军还没来得及、或者说没条件学。先进的军事理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而俄军根本买不起进行类似美军战斗所需的武器装备,尽管他们有与美国人相当的技术,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源源不断的出口到国外,有些评论不无嘲笑的说,“如果格鲁吉亚能多挖几条地道的话,说不定胜利就是他们的”。总而言之,俄军的现代化进展十分缓慢,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其三,在俄军的一些传统弱项上,如夜战、电子战、无线电侦查、通信以及后勤等依然有很大不足,不说有什么突破,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如通信设备在一些较深的山谷中),只是格在类似领域也表现一般,才未引起大麻烦。反观格鲁吉亚,在西方帮助下建立起的本国“史上最佳武装力量”,在这些方面的设备甚至比俄军要好,其实格军在战斗中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训练水平和战术素养,只是在总体上还不大成熟,无法发挥出最大潜力,否则俄军可能将不会赢得如此轻松。
俄、格冲突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俄罗斯高层的高度关注,梅德韦杰夫公开表达改革的必要性,并列出了改革的重点方向:优化编制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战斗的需要;提高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将采购先进装备列为优先项:增加对官兵生活设施的投入。在总统表明态度之后,俄罗斯国防部也迅速在之前改革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军事改革计划,当这份计划的部分内容公开之后,其尺度之大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一场号称“二战”以后最彻底的军事改革也就此拉开序幕。
“谢氏”改革方案
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方案比之前四任国防部长,力度大了许多,其中有部分内容也是他前任们希望做,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做成的。如果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能够成功,那么它的意义将是无法估量的,不仅是“二战”以后,或许也是沙俄之后彻底的一次变革。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方案的核心目的是将俄军打造成一支机动灵活、训练有素、装备精
良的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这个目标将主要通过精简人员、改变编制结构、调整军队教育体系、提高官兵待遇、更新武器装备、加快职业化进程等方式实现。具体的细节俄国防部并未公开,这种“暗箱操作”的方式在国内也引来了不少批评,但从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还是能够对其中的要点有个大致了解:
精简人员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根据计划,俄军的战斗人员数量将从目前的113万在201.2年之前减少到100万,这比之前的计划提前了3年。其中军官将是被裁减主体,目前俄军中军官比例高达32%,改革后的军官人数将从目前的35.5万减少到15万,其实际裁减的数量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多,有相当数量的到龄军官将在未来三年自然退役,此前做出的军官延长服役计划也将取消,加之其他一些因素,实际裁减的数量在1235左右,他们大部分都将被转成文职人员。这么大规模的裁减,军队高层当然要做出表率,国防部总部机关的人员数量将由22000减少到8500人,总参谋部也将相应裁减50%的人员,此外俄军的将军数量也将从1107减少到886名。还有一个问题是俄军中各级军官比例呈“鸡蛋状”,中间粗两头细,改革将会减少上校、少校、大尉这类军官的数量,增加初级军官的数量,从而使各级军官比例符合合理的“金字塔状”。此外,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俄军将取消“准尉”这级军衔,而目前俄军中准尉的人数高达14万,这部分人的去向值得关注。
优化各军兵种编制结构是俄军此番改革另一焦点,俄陆军目前的编制结构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确定的,50年代中期经过了朱可夫微调,之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俄军目前编制结构由“军区-军-师-团”四级组成,而改革之后则将由“军区-作战指挥部-旅”三级组成,目前俄军中的坦克和摩步师都将进行这种改变,按照方案每个师将编成两个旅。这种新的指挥体制可能是受到俄、格冲突的启发,如上所述,在冲突中俄军的主力就是6个加强团(这样的加强团与旅的规制相似),而这些加强团的指挥也是由北高加索军区临时建立的一个指挥部进行,虽然在实战中出现了指挥不连贯的问题,但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技术原因,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从如今的国际形势来看,大规模战争下的师团级会战已经不大可能出现,而像格鲁吉亚这样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则可能是未来面临的主要作战样式,近年来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证明,四级指挥体制下的指挥和机动能力是很难满足作战需求的。其实俄首任国防部长在1992年提出的改革方案就试图进行“师改旅”的尝试,并在1993年开始在北高加索军区进行试点,改编了第5摩步旅,但由于当时俄军仍沉醉于大规模师团会战,在他们眼里团是军队的“精神支柱”,离开“精神支柱”,俄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加之试点部队在车臣战争中的惨痛失利,改革最后告吹,如今我们看到的俄军独立摩步旅多是那个时期各军区试点的产物。不同的是当时改革的旅仍在军级单位的领导之下,而此轮改革的旅则是在新确立“作战指挥部”的领导之下,这个新单位的定位、以何种形式存在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不过应该是兵团级的作战单位。
空军方面,空军将建立一个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过去负责莫斯科和中部工业区防空任务的莫斯科军区防空兵司令部将被囊括进去,陆军航空兵的建制也还将暂时留在空军,在为其配备更精良的装备后可能交给陆军,空军的“军-师-团”指挥体制将改为“军,基地一中队”,新的指挥体制中每个基地将下辖3-4个中队(与苏联时期的团规模相当)。
作为俄军的骄傲,空降兵在俄军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俄罗斯军改史上,前防长罗季奥诺夫和前总长克瓦什宁曾数度要裁撤这个兵种,最终都因各界的激烈反对而失败。谢尔久科夫的此次改革也没落下空降兵,不同的是以往是要削弱,这次却是更加重视。谢尔久科夫赞称,“我不认为俄罗斯有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需要,我们已经有数支空降部队,它们必须得到加强,每个军区都将拥有一个空降旅以应对各种紧急任务和执行不可预知的行动”。根据改革方案,目前的4个可空降师将被改编为至少7~8个空降旅,同时俄军也将强化空中运输力量。此外,在俄军改历史上备受关注的军区定位,新一轮军改也没有进行太多改变,仍将拥有指挥辖区内的所有驻军的战役战略司令部地位。
俄军优化各军兵种编制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2012年前打造一支永久性的满员常备部队,这与苏联时期将部队分成常备部队和动员部队不同。上世纪80年代苏军共有200个陆军师,但其中只有50个师处于满员常备状态,其余部队则是平时处于一定的战备状态,只有到战时才动员预备役军人达到齐装满员的水平。这种随时准备“大打”的体制维持到现在,可遗憾的是这种体制下的满员常备部队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十分糟糕。梅德韦杰夫已经表示,俄军将进行永久常备部队的建设,那些非满员的部队将全部被取消。俄军做出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前能对俄构成威胁的国家如果要对俄罗斯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地面进攻,肯定需要长时间准备和部署,如此俄罗斯便不需要花重金在和平时期保持这样一支预备部队,而满员常备部队的建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陆军规模下降的影响。
在军事教育体系改革方面,俄罗斯目前的65所高等军事院校将被裁减,目前这些院校每年培养出1.5~1.67万军官,而在确定裁减军官员额之后,俄军每年需要的军官仅在7000~8000人左右,这是军校进行相应改革的重要原因。改革后它们将变成10个系统的教育机构,分别是分属海、陆、空三军的3家研究与教学中心,6所院校和一所大学,以往的院校都将被吸收到新的系统中,只有管理层会减少。新的教育系统将不仅具备培训人员的职能,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整合,难度无疑是巨大的,而背后需要的大笔资金更是难以估量的。
上述四个方面是此次军事改革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也是分歧最大的地方,在一片争议声中从何下手成了棘手的问题,最后俄军决定将莫斯科军区的近卫摩步第2师(即“塔曼”师)、近卫坦克第4师(即“坎捷米洛夫卡”师)、近卫空降106师(即“图拉”师)列为首批试点改革的对象。这三支部队在俄军中的崇高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它们是各自兵种中的翘楚,可以说它们的发展史就是浓缩的苏/俄军史,无论是“8·19事变”、“十月事件”这样的政治事件,还是车臣战场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拿这些部队开刀,意味着谢尔久科夫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姿态,改革的决心也由此可见。
内部反对声浪
在谢尔久科夫公开了他的改革方案之后,立即激起了大片反对声浪,而最激烈的声音就来自俄罗斯军方内部,尤其是军队高层。翻开俄军的军改史,这
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据称俄军高层有十余名高级将领提出辞职以示抗议。其中原因,当然不排除这些将军们真的认为俄罗斯目前正受到严重威胁(这在苏联时期走过来的将领中大有市场),这种改革将削弱俄军战斗力,使俄军无法有效应对未来威胁。但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不能忽略的:
首先,如此大尺度的改革无疑将会侵犯这些高级将领的既得利益,谢尔久科夫曾说过,“某些人试图以各种方式坚守岗位,这不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而是害怕失掉久居并靠之谋私利的职位”。俄军内部的腐败已是尽人皆知,近年来俄政府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但这些资金并没真正转化成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前防长伊万诺夫在临离职前进行了一次审计,结果显示俄国防预算竟有40%被侵吞!税务部门出身的谢尔久科夫在就任国防部长时,竟然带去了20名审计员,这实在让人惊叹。
其次,与俄军中的固有思维有关,由于俄军在“8 19事变”、“十月事件”、车臣战争等上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此后叶利钦对俄军也相当“客气”,在经济处于困难的时候叶利钦也没那么多精力管理军队,基本上采取的是“统而不驭”方式。俄军因此也拥有了高度的自主权,无论是日常的行政事务,还是军事事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军费的使用也没有相应的监督。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俄军自然不会想着去改革,首任文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到任时,他们甚至认为是来为他们在政府中争取更大利益的。后来伊万诺夫提出要进行军事改革,这种公然“插手军队事务”的举动自然引起了部分军内高层的不满,尽管最后普京出面罢免了总长,但伊万诺夫的改革仍然是比较谨慎的。而带着审计员去当国防部长的谢尔久科夫在资历等各方面都无法和克格勃出身的伊万诺夫相比,他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更容易引起军方的不满。
从目前看来俄政府高层并没有措理那些俄军高层的反对,相反,梅德韦杰夫则在各种场合表示改革的必要性,这等于隐性地强化文职国防部长的权威。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俄罗斯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类似西方“民主国家”以文领军的状态,这或许也可以看作俄军正在进行的另一种改革。
“准尉”背后的困局
在此次改革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点的就是取消“准尉”这一级军衔。“准尉”在俄军中是一级十分特别的军衔(分为准尉和高级准尉两级)。目前,准尉在俄军中担任的职务十分广泛,主要负责一些技术活或各种仓库的管理,虽然他们是最低一级军官,但他们做出的贡献不可小视,多年来在军中深受欢迎。俄军中许多笑话都反应了这点,比如,“不要试图让准尉相信地球是圆的,否则他会让你把它变平”。关于取消这级军衔的理由,俄军总参谋长马卡洛夫说,目前俄军的14万准尉中只有2万人与战斗和战备任务有关系。根据改革方案,“准尉”这级军衔取消后,原来他们的职位将改由合同兵负责,而14万准尉军人主要有两种去向,一是退役转业;二是继续留在军中,但转变成合同兵或晋升为军官担负指挥任务。这背后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是此次军事改革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首先,是准尉以及其他同样必须退役的军官、士兵的待遇问题,按照规定,改革中被裁减的官兵都将得到一笔遣散费,服役10年或20年以上的应该得到一套住房或者更多的优待,据统计后者有将近12万,谢尔久科夫曾表示只有在国家履行承诺之后才会让官兵退役。而以俄军目前的供给水平来看,要在2~3年内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制定改革计划时这个问题尚未显现)。此外,这些退役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也将是笔不小的开销,金融危机背景下萎靡的就业市场能否给退役官兵合适的岗位也是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俄军的改革进程将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发酵成军队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就是合同兵的问题,它是俄军此次改革的一个核心。改革的目标就是建成一支完全由合同兵组成的职业化军队,上述改变军队编制结构和打造常备部队都是基于这个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谢尔久科夫的此次改革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是不成立的。用合同兵取代传统的义务兵主要是考虑到兵员的补充已经严重不足,现在俄国内适龄青年逃避兵役的手段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俄军因此不得不降低征兵标准,这样兵员的素质也跟着降低了,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走类似于西方职业化建军道路。俄军的职业化道路始于叶利钦时期,1996年叶利钦确定了由混合兵役制(同时招募合同兵和义务兵)向职业化过渡的方针,但由于改革进程明显过于仓促,加之社会和经济的多方面原因不得不一拖再拖,最后无疾而终。普京上台后重新确立了职业化改革“三步走”路线,首先是确定试点部队以评估职业化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制定相关法律,随后是在常备部队中推广,最后推广到全军(2012年前),并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谢尔久科夫此番改革与普京此前制定的路线是吻合的。
然而现实的种种矛盾注定了这条路是不会平坦的:其一,现在俄国内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着普遍的忧虑,如果到时真的发生大规模入侵,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是不够的,如何使舆论信服也是俄军今后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二,俄国内担忧取消义务兵制将会中断俄罗斯的军民联系,可能进一步破坏俄国内业已下降的保卫国家的使命感;其三,尽管政府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俄军目前的待遇仍然较差,无法吸引优秀、甚至足够的兵员,比如俄罗斯专门建立了培养合同兵的学校,原计划年初开学,但是由于无法招募到足够兵员只好将开学时间延长到今年夏天:其四,俄国内和军队的许多政策法规尚无法与完全职业化的军队相适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并使一支职业化军队训练有素所需要的时间是十分漫长的,很难想象3年的时间能够完成这样的计划,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至少是十年以上,如果强为的话将会破坏军改的质量。
新军事学说中的玄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国家的军事改革往往都会遵循各自国家的军事战略,而军事战略则服从于国家的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因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在俄罗斯两者分别可以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军事学说》中得到体现。前者作为一份战略级文件,可以被视作涉及国家安全各方面的一个总纲,而其下一级的文件则可以视作对这个总纲详细阐述,军事学说便是如此,军事学说要告诉军队应该做什么。目前俄罗斯已经在1997年和2000年时分别出台了两份《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这两份文件都反映出了在相应时期俄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俄相关的军事政策文件,如军事学说都是在随后一段时间相继出台。1997年的《安全构想》体现的主要精神是改变苏联解体以后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幻想,北约东扩等一系列事件,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再次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视作敌人;而2000年的《安全构想》则可以视作对1997年版本的强化,毕竟科索沃战争等重大事件再次沉重地打击了俄罗斯。随后的军事学说都体现了《安全构想》的精神,并指导着军事改革的进行。
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以“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为标志,国际形势再次发生了深刻变化,反恐战争和能源的争夺问题日益显现。而北约的继续东扩、颜色革命,以及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并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都让俄罗斯切实感受到了现实的威胁。这种情况下2000年版的《安全构想》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相关的军事学说亦然。尽管俄官方在一些场合中的言论体现了对形势认识的变化,但并未出现一个具体的文件来综合阐述,军方在新军事学说的制定上更是显得十分急切,但在国家安全的新总体战略未定的情况下,新的军事学也只能“待产”。终于,在2009年红场阅兵后的第4天,俄罗斯正式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前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将主要来自传统军事、边界冲突和能源等三个方面,为了应对这些威胁,报告简要地规划了军队的建设原则。有了大方向,“待产”许久的新军事学说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据称新军事学说的草稿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现。
对于新的军事学说,俄国内的呼声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尤其是在谢尔久科夫改革引起众多争议时,有观点就认为应该尽快制定出新的军事学说,以规范改革方向,统一各界的观点。俄国家安全委员会最早在2007年3月就表示它们将会同其他部门讨论新军事学说的起草,其后虽有俄军高层表态将起草新军事学说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但都未见具体动静。直到今年2月俄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宣布新军事学说的起草工作小组成立,有意思的是起草负责人就是这个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一年三度辞职的前总长巴卢耶夫斯基。巴卢耶夫斯基对谢尔久科夫前期改革尚且怨气那么大,对新改革方案的态度可想而知。巴卢耶夫斯基曾表示,新的军事学说将反应出世界地缘政治和军事形势的最新变化,军队应该在对外政治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应该使“合法使用”核武器作为战略威慑的一种工具。不言而喻,巴卢耶夫斯基口中的“最新变化”必定是渲染美国及北约等外部威胁,这种观点在俄军内有相当的市场,俄罗斯军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就跳出来表示,“新军事学说必须明确俄罗斯要具备打一场世界大战的能力”。这些观点显然是与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相冲突的,毕竟谢尔久科夫打造的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的着眼点本就是立足本土和局部战争。值得玩味的是,巴卢耶夫斯基等此次军事改革的反对者,是否会利用这次起草新军事学说的机会“巧妙”的抵制军事改革是俄军改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动向。方法其实很简单,改革势必要服从国家军事战略的,而他们如果能够在新军事学说中加大北约、美国等威胁的调门,自然就意味着俄罗斯必须维持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如此,到时反对者便能够以改革与军事战略脱钩为据,对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进行否定。
结语
兵者,国之大事。军事与国家的一切总是息息相关的,纵观俄罗斯历史上的历次军事改革,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整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对国际环境认知的偏差,加之国内政治动荡和经济上严重困难,俄军在90年代发展的严重倒退并不难理解。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具有强烈大国情节和尚武精神的国家,在历史上,“以军兴国、以军强国”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在俄罗斯国力复苏后会重新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毋庸置疑的,进八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和能源价格上涨给了俄罗斯这个机会,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军事改革不仅是保卫国家的需要,更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尔久科夫作为跨越梅、普两代领导人的国防部长,这使得他能够制定连续有效的国防政策,军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革。谢尔久科夫的此番改革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这也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最全面、最具建设性的改革方案,他立足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建军方针也是适应当前世界发展潮流的(它的身后也还有这一座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核武库)。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在改革方案进行之前未在军内进行广泛论证、统一认识,导致了目前的改革遇到了种种阻碍,并且在方案的实施中操之过急,如上文提到的合同兵等问题,毕竟一支军队的转型需要付出的艰辛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承受的,如果操之过急不免适得其反。加之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对俄罗斯虽然不能说致命,但影响也不小,军队改革所需的大量资金也让改革蒙上了一层阴影。梅德韦杰夫已经宣布将原定在2002年前将军队员额裁减至100万的时间恢复至原来的2016年,这意味着俄高层准备让改革进程更加稳妥,显然这是合适,但从目前来看改革措施并不会打折扣。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到2016年的话,那梅德韦杰夫获得谋求连任,或者如果要“迎接”普京“归位”的话,从两人的理念看协调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连续性,政权的更迭必定会对改革产生致命的影响。也许,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治国需要“梅、普配”,治军也需要“梅、普配”。
(编辑/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