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职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效

2009-11-26赵翠莲

教师·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堂实效

赵翠莲

摘要:全国许多高校对如何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涌现出许多灵活新颖的授课方式。但这些授课方式在面对高职学生时,并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本文从高职学生的几个负面特征入手,分析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课堂实效。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高职学生特征;课堂实效

1982年10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将思想品德课纳入教学计划,到2006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规定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合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其间关于思想道德部分几经变化,但核心都是如何更好地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各地高校也纷纷响应,在改进讲课方式上做各种尝试。面对高职生,笔者在实践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时,发现虽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笔者认为之所以这些灵活生动的讲课方式对高职学生的实效有限,是因为高职学生存在的一些负面特征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在他们身上的实现效果。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负面特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在他们身上的实效就成为本文的立意。

一、高职学生的几个明显的负面特征

1.实用心理较重

大多数选择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都抱着学一门实用技能,为将来谋一份相应的工作的心态,因此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多了一层实用心理。这种急功近利的实用心理直接影响到其对课程的选择上,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文科类课程的现象,觉得这样的课程对以后的就业没有帮助。于是出现冷漠旁观课程中安排的各项活动,尤其对课程中所讨论的道德专题不感兴趣等现象;在课余时间更是较少主动阅读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书籍。许多学生认为这类书籍对以后就业没有帮助,还不如上网看看新闻或多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

2.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

笔者对所教班级学生就是否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的问题进行简单调查,得到的消极回答占到很大一部分。其中有的回答:不清楚,有的回答:没有,有的甚至回答:懒得去想。其形成原因有的是部分高职学生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还未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有的是抱着混毕业证的心态,对以后工作的安排依赖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心理;有的是来到高职学校后心理落差较大,逐渐放弃了原来的人生目标,开始自暴自弃。

3.自卑心理较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等。但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要比普通高校学生重,并且对未来有很浓的悲观情绪。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属于在高考“独木桥”中没能成功渡过去的学生。一是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有的是因为以前学习成绩不如同龄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甚至自己父母眼中是差生、不良学生,而形成了自卑心理;也有的是由于高考失误来到高职学校后,受社会上存在的对高职学生的不理解和偏见的影响,形成对未来就业和个人发展方面比较悲观的心理。二是在生活上,高职学校的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较大,集体生活使这种差距体会更深刻,也慢慢地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一般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或不想表达自己,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参与程度较低,或不参与讨论,不回答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或总是对老师的观点故意提反面的例子,故意明确说出对老师布置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蔑视的态度,急于想表现自己的独特或优秀。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学生大多不能积极地化自卑为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而这正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

二、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实效

1.讲明课程的“实用价值”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用心理较重的特征,教师可以在第一次课时着重分析本课程的“实用价值”。将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吸引过来非常重要,因此授课尽量做到形象、生动,可以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先从他们对知识的取舍角度来说在内心接受这门课程,以后再逐渐矫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较为新颖、灵活的授课方式(如案例赏析),让一部分同学觉得此课程是休息课、放松课、娱乐课,而这也成为此门课程“不实用”的另一个因素。这就要求授课老师要提前对将采取的新的授课方式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心理有所准备。并将各种新的授课方式的长处向学生们大概说明,避免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放多媒体影视材料,觉得是在娱乐便开始睡觉,或者在老师安排进行实地调查时,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等。教师在每次课后应及时与学生沟通,考察他们对本堂课的感受,觉得其有没有价值,是否有所收获,以及是否认同授课方式。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让学生们觉得此门课程“以人为本”。同时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留心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中以小见大,对这种身边的案例学生们会觉得更真实、实用。

2.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

清晰的人生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之源。一旦确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对其有帮助的知识。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可以采用几步走的方式,比如:首先分析学生没有人生目标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年龄偏小还是依赖心理太重,是自暴自弃还是玩物丧志。针对不同的情况在课下进行前期的帮助教育和矫正教育。然后在课上把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讲解清楚,并将其提升为学生们进入大学后第一个亟待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意识到其重要性。最后分析学生们自身的优势与欠缺的因素,制定长短相结合的努力步骤,督促他们按照目标去严格要求自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并不需要制定如此详细的计划帮助其确定人生目标,必要时,可以与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医生共同解决某些学生存在的问题。

3.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内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贴合性,所讲授的内容针对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越高,课堂实效也就越高。但由于大学的老师多是讲完课后,学生就很难再看到其人,所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老师,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特殊问题,抓不到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症结。因此笔者建议讲授思想道德课程的老师应同时兼做所授课班级的辅导员,直到思想道德课程讲授完毕。这样能够对所教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针对所发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在课上因势利导,在课下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个别教育。

例如对于前述所提的大多数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重的问题。老师在与学生接触中分别了解其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将典型的、普遍存在的自卑原因作为一个专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讨论。同时在课下对不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学生情况,单独进行疏导教育,留心发现这些自卑学生身上的闪亮点,适时的在课堂上或其他场所进行表扬,逐渐培养其自信心,鼓励其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以及课堂活动,帮助其逐渐克服自卑心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拟定具有激励作用的班训,个人自训等,时刻提醒、鼓励学生,使其甚至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警句。

(作者单位: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课堂实效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课堂实效与教学反思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强化“孝道”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关于民办专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思考
丰富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