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是校园发展的推动力

2009-11-26李文峰

教师·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管理机制

李文峰

摘要:本文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应该怎样构建和谐校园,分析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加强管理、如何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自己某些独特的思考和看法,如“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关键词:和谐校园;人的发展;管理机制;人际关系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它蕴涵着健康和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依赖于组成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如政府、军队、企业等)和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和谐。毫无疑问,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和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教育的理想追求。以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来说,在历经40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之后,学校由一所半工半读、破旧不堪的学校发展为湖北省机械、汽车行业唯一的一所省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无论规模、水平还是效益在鄂东南中专学校中都是名副其实的“翘楚”。秘诀何在?两个字:“和谐”!

可以说,“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那么,应该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任何事业,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真正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在“人”字上做文章,围绕一个“人”字,调整、理顺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从而使整个学校的发展呈现一种内和外顺、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态势。

内和外顺的关键是“内和”,也就是学校内部和谐,我们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和谐”:

一、“人的发展”的和谐

学校内部和谐,“人的发展”的和谐是关键。这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实际上是一个学校的命脉,它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水平和效益,进而对学校的和谐与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的发展”的和谐——最主要的也就是教师团队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和谐发展——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极目标。

因而,学校在制定政策、进行管理时应以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为根本着眼点,各项制度、政策、条例都应该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而学校管理的关键在于让教师安心、顺心、全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自主成长。举例说,本校就有这样一个重要管理制度:《教师评价淘汰制》,其基本内容是学校设立一个严格的标准,由学习委员和另外一名学生每星期两次在教务科给该教师的授课情况评分,按照规定,评分多次不及格的教师被坚决淘汰出讲台,另行安排工作。这项制度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与各项政策相配合,学校还应该尽力做到把最优质的资源向教育教学方面倾斜,比如拿出大量经费培训教师,鼓励教师进修,帮助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等。

但是,提高教学质量光靠制度的调节还不够,校领导和管理层还应该十分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领导层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团队的和谐与否。领导应处处以支持人、鼓励人、关爱人的态度,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提升关心、支持教师的力度,千方百计地为教师的成长引路子、搭台子、扶梯子、压担子。一方面,领导层要十分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本校就经常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在活动中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组织教师观看先进个人教学录像、撰写师德论文、进行演讲比赛等,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另一方面,领导们还应经常深入教师中间去,走进课堂到教学第一线作教学指导与研究,和教师们一道研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学中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鼓励他们多作业务交流,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将业务研究成果共享;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教师则应给予具体到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一个蓬勃向上、甘当人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势必形成。

至于学生群体的和谐发展,我想,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这是因为综合素质是学生们走上社会后的本钱,社会并不欢迎那种死啃书本、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综合素质意味着一个学生的底蕴和内涵,意味着他的能力和竞争力,甚至可以说“综合素质高”与“和谐发展”是同义语。因而,学生必须从以往片面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到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轨道。而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专业知识的多少,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尤其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青年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进一步加强、完善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在校学习为终身学习。

综合素质的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是心理品格素质,学校应该特别注重对青年学生的心理疏导。跨进校门的十六七岁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人生“转型”的特殊阶段的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是: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幻想和憧憬;但同时又躁动不安,对外部世界和自身都充满着各种矛盾与困惑。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和行为偏差等问题。为人师表者有责任帮助他们平稳、成功地度过这个对他们以后的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年龄段,让学生们以平和、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为此,本校采取三个为主:疏导为主,正面教育为主,全面关怀为主。

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们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一个个和谐发展的学生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和谐校园的土壤里破土发芽,蓬勃生长!

二、管理机制的和谐

和谐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制度。一个和谐的管理机制必须能够确保管理层的各个成员之间和谐共处、协同作战,但是,管理层的和谐并非“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并不是说管理层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那就“和谐”了。实际上,和谐并不是指完全同一,和谐的含义是“和而不同”,其实质就是用“和”来协调“不同”。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管理层的和谐应该是不同意见经过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后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里,解决矛盾,实现管理层和谐的关键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遇到问题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辩论、交锋,甚至激烈的争执,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得以充分反映和碰撞,从而形成一种民意顺畅的氛围,这就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而最终由校领导集思广益、权衡利弊所作出的决定又充分体现了“集中”的精神。两者之间其实就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学校各级管理层要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管理层的各个成员要争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当然,对其他各项具体的制度建设也绝不能松懈,比如加强对教学、科研、考勤的管理,加强校务公开、财政公开,加强工会建设等。

制定制度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决不能使规章制度流于教条化和形式化,成为“聋子的耳朵”——无用的摆设。为了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应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的管理原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上下一个标准,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否则就是片面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地考虑到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特点,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项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和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这也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总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既要体现约束性、纪律性,又要体现人性化、人格化,我们必须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柔性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

除此之外,要想实现管理机制的和谐,还必须注意协调、处理好校一级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关系、中层党组织和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党政不分家,既配合默契、精诚合作;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还必须注意要使领导班子的正职、副职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台,找到最佳结合点,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这样才能对整个学校进行科学、民主、高效、到位的管理。

三、人际关系的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成长环境,卡耐基就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

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呢?我想,用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出这个原则和心态,那就是:“与人为善”(这还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来说,还应该再把它简化为一个字:“爱”。在本校,教师的一言一行,管理者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在从内心深处向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传递着这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的确存在着的信息,其心态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培养学生们“真、善、美”的道德情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作用。

本校有这样一位中年女教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妈妈班主任”。有一件关于这位教师的事情在校园内外广为流传:2008年冬天,黄石一带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外省有几个学生缺少棉衣,因路途遥远家里未能及时把棉衣寄来,这位女教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把这几个学生拉到家里,打开自己家的衣柜,让这几个学生自己挑选棉衣,学生们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爱能使师生关系和睦、融洽,化解各种矛盾、争执于无形之中,而某些教师却一味地迷信对学生的所谓“严厉”“教训”甚至“打压”等,或许他们的出发点很好,用心良苦,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他们陷入的一个误区,须知,打压是绝对无法让教师树立起真正的威信的。让人“怕”容易,让人“爱”则难!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光有一个好的原则和心态是不够的,我想,掌握以下几点技巧也十分必要:善于聆听;学会微笑;适当赞美;懂得幽默;善于换位思考;有时要避免争论。

只有这样,整个校园才能形成文明、祥和、向上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上所谈到的三个“和谐”,共同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处理好这三个“和谐”对实现学校内部的和谐至关重要,然而,学校与外部环境(主要指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兴衰成败。一方面,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校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和谐又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上。

职业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就必须努力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目前“金融危机”袭来,大环境不佳,本校则紧紧地瞄准了市场,在专业设置上,尽可能地设置社会上用人单位最急需、最热门、最实用的专业。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我们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尤其加强了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和谐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中专学校来说,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学生的“软肋”),但用人单位又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投资来做这方面的培训。所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那种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并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使学生进入单位后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一来就能操作,这样的学生当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因而,在目前社会整体上就业非常困难的局面下,本校的就业渠道仍然十分通畅,这种态势又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招生工作,就业、招生工作就像学校的两个轮子,带动整个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毫无疑问,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高举发展的旗帜,学校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构建和谐校园的确是一项千头万绪、理论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总的来说,我们必须紧紧地抓住“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地处理好、驾驭好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实现教育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谐、整体优化和最佳组合,这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正确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