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只给学生一个侧面
2009-11-26王道坤
王道坤
看了《老师永远不教的50堂课》,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这是写给学生的真诚告诫。面对这些坦诚的文字,作为一名整天面对众多天真面孔的教师,我对学校的传统教育理念产生了疑问:教育,到底该不该满足于只给学生呈现事物美好、善良的一面?
在我的记忆中,从上学到今天自己走上讲台,校园里的教育活动总是在给孩子们呈现美好的事物,讲述美好的心灵,宣传美好的行为,让孩子沐浴在美和善的环境中。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使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甚至是漠视了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大千世界,有鲜花,也有毒草,鲜花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毒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教训;芸芸众生,有善良的人,也有心怀叵测的人,善良的人给我们以心灵的安慰,心怀叵测的人却常常破坏我们平静的生活。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是单一的,只让学生记住了鲜花的美丽与馨香,没有让他们对毒草建立起辨别能力;只让学生知道了真善美的和谐与温暖,却没有对假恶丑培养出辨别能力和防御意识。所以,走上社会,很多学生不能主动设防,轻易就听信他人的甜言蜜语,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甚至被拉下水,害了自己,害了他人,也给社会造成危害。
我们太娇惯孩子了,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似乎有些过度了。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老师批评时必须语气和蔼甚至满含笑意,否则,就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心灵”;
对公然刁难老师的学生,老师要深刻检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如果稍微控制不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就可能引得官司缠身;
批改作业时最好不要用叉号,因为有人说,作业本上的叉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参与监考的女教师不允许化妆,因为有人说,略施淡妆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
……
想想看,还是《老师永远不教的50堂课》说的话更实在:
“你得接受现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现实世界和学校不同,在这儿,没人那么在乎你的自尊,你得先有所成就,才有资格自我感觉良好”;
“不管你老爸怎么说,你并不是真的公主”;
“‘屈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接受它”;
“你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学校里可能已经废除了优胜劣汰,但生活中可没有”;
……
多么实在的告诫啊!可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里把这些道理告诉孩子们呢?给孩子们一点挫折教育,真能把他们打垮吗?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无法忍受,走上社会后真能成为一个正视困难、挺直腰杆、顽强不屈的人?
长时间以来,哲理、励志类书刊异常火爆,尤其深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他们不但在课余时间争相传阅,甚至还夹在课本里,在课堂上偷偷地阅读。或长或短的文章,总是用温暖的故事和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打动人,一些教师也特别愿意用这类杂志上的文章来教育学生。但见惯了生活百态、遭受过生活磨难的人,常常对那些多半是编造出来的故事嗤之以鼻。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才发现:原来生活是这样的,和文章中所写完美无缺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则干脆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失败怪罪到这些虚构出来的作品上。面对年轻人天真的想法,常常有人揶揄他们: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这话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当教育只给学生展示一个侧面的现实时,会让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当这些期待在现实面前幻灭时,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
天上的月亮很漂亮,不但能反射清白的光芒,众多的环形山还组成了很多美好的图案,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极大的心灵慰籍。可月亮的背面是什么?在天文学家的眼里,月亮的那一面很冷、很暗,与我们的美好想象有着天壤之别。这可能让人感到无奈和遗憾,但这也是事实的一部分。就像学校教育,如果我们总是给学生展示美好的一面,学生的心灵可能会变得更纯洁、更美好,但问题是,他们不可能永远待在学校里,一旦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没有经过纯化的环境中,他们会知道事情的全貌,一些人会感到失落、伤感甚至面对客观世界时感到茫然无措。我们该怎样去关注他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难道我们不应该提前让孩子们全面了解这个社会吗?
“道德指南针”并不实际存在,生活和文学作品是两码事,孩子们应该学会面对虚伪。人类不只有一面,人类社会也不是一个透明体,满口假话、行为不美、心地不善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人性中凶狠、残忍的一面制造出许多恶意的事端甚至是骇人的案件,这些丑恶的事件一旦进入孩子们的视野,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强烈冲击。如果对事实没有足够的认知,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的心灵甚至可能会被彻底摧垮。未来世界不是专为孩子量身定做的,不可能纤尘不染,人际间的猜忌、争斗、欺诈、伪善,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灾害,这些常常会伴随着我们,更何况还有恐怖分子,还有战争狂人,还有总量可以毁灭地球几百次的核弹……不早早给学生一点认识,遇到难题时,他们必然会茫然无措,甚至会因绝望而丧失生存下去的勇气和意念。经过多少年的教育构筑起来的人格大厦,可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教育不应只给学生一个侧面。“你不完美,也不必变得完美”,不要惧怕解剖社会,不要惧怕揭露黑暗,孩子幼小的心灵既需要美丽和善良来充实,也需要通过反面教材建立起鉴别体系。在教育学生学真、向善、爱美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多彩世界的全貌,学会辨识假、恶、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学会奋起,能用达观的态度看待社会。这才是全面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客观的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