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009-11-26刘爱霞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职业学校创业教育

刘爱霞

摘要:任何教育目标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达成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创期,对课程体系研究更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围绕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目标,结合中职目前的教学实际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关问题展开论述,着重分析与论述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势和课程模式体系。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体系;课程实施

近年来,我国正积极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职校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而在职业学校全面实施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同时以就业教育为目标的职业学校拥有开展创业教育的丰富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那么如何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呢?文章着重分析与论述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势和课程模式体系。

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势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就业能力。因而创业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树立个人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挖掘创业潜质上。作为创业教育基础领域的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它的创业教育课程又具有以下的自身优势:

1.课程目标的契合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在本质上是张扬个性、崇尚批判、鼓励创新的。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职校生一般都直接走向社会,他们首先要遇到谋职、就业的挑战,因此危机感强烈,具有潜在的创业意向,这是培养他们创业精神的良好契机。

2.课程设置的交叉性

创业课程一般包括创业专业课程和创业能力课程。职校课程则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创业专业课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它们在实质上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但对某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交叉性的,为职校的传统专业课程向创业专业课程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3.课程形态的共通性

创业教育课程形态包括学科课程、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其中创业活动是核心,实例引导和实践课程比例加重。而职业学校除了基础文化课学习,更强调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例如半工半读、产学结合等,这与创业教育强调创业实践活动不谋而合。

4.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

创业教育比其他教育更需要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社会实践性也更强。这是因为创业教育目标产品之一的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在周围环境中不断寻找猎物的猎人。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机会。这要求教育者主动积极地架起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各种桥梁,为学生多制造创业的机会。而职业学校一般都拥有生产实习基地,有的还有校办企业,有条件的专业还可实行产学研结合,尝试教学、生产(经营)、开发一体化的准创业实践探索,放手让学生面对市场进行创业活动,因此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

创业课程的模式体系

创业教育是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普通学校相比,我个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还是有其优势的,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创业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运行的模式和课程实施的阶段性。

1.创业课程的主要内容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块。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创业专业课程和创业能力课程。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作增删修补和改进,适当增设新课程,最大限度发挥职校课程中所蕴含的创业教育内容,使两种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争锋与相互削弱。

(1)创业文化课程。

创业教育首先是生存教育,是一种新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模式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用来为创业教育服务。在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基本社会能力的教育培养,着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操,坚强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2)创业专业课程。

创业专业课程指的是与创业活动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要创办汽修修理公司,汽修专业课程就是创业专业课程;要办建筑公司,建筑专业课程就是创业专业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应该指出的是,它们在实质上存在很大的距离。传统的专业课程是以专业技能为出发点的,因而在课程模式上是以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往往较为注重眼前,缺乏深度和广度;创业专业课程是以创业为出发点的,因而在教学中要求对专业的了解应较为全面、深入,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此外,它还更偏向于对行业的了解。

(3)创业能力课程。

①创业基础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综合性知识等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包括企业的规划、决策、生产、物资管理、评价、信息处理等;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商业运作、品牌与广告等;公共关系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际交往常识等;综合性知识包括与创业活动有关的政策、法规、税务、保险、金融、交通运输等社会常识。

②创新思维课程。创新思维课程是指创新课程设置应包括创新思维原理和方法,以及创新思维实训。尤其要注重实训课,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出点子,并展开讨论,选择最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因为现代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缺乏创新的企业往往易被淘汰出局。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③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只能在实践中学,创业实践课程在创业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创业实践课程又可分为创业模拟实践与创业实践两个阶段。创业模拟实践阶段,学校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过程的模拟运作,运用大量的实例模仿、情境和活动设计、开放式讨论、成败案例分析等体验型教学,使他们对创办企业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此指导今后实际创业活动。而创业实践阶段,则由学生联系创业者,对其创业过程进行调查和参与,内容包括创业计划、资金筹措、场所规划设计、证照办理、人员雇用和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尤其是做好策划与参谋,并对其成功或失败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为今后创业积累经验。

2.课程运行的模式和实施的阶段性

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创业教育课程运行模式应以渗透其他教育领域为主,并不主张游离于其他教育而另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使它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濡以沫,互相促进。那么采取怎样的课程运行方式才能使我们开发的创业教育课程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好地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呢?在此,我们考察一下世界上比较常见的三种课程运行模式。

(1)渗透模式。

渗透模式即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现行的学科课程框架之内。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将有关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作为一种宏观运作方式非常简便实用。它既不打乱现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秩序,又能够通过各学科中的渗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由于它是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的,因此具有非连续性、非系统性与目标指向不明的缺点。渗透模式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创业意识和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

(2)结合模式。

结合模式与渗透模式类似。它是在某一教育领域将创业教育的运作纳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框架中,结合校内外、课内外学生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其运作的基本方式是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校园与社会环境为背景,在实现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相应完成有关的创业教育任务和要求。这一运作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形成相对完整和连续的活动系列。

(3)复合模式。

这既是一种创业教育的宏观运作模式,又是一种创业教育课程运作的模式。在宏观上,它将创业教育与某一领域的教育整体运行结合起来,创业教育的有关目标被纳入某一教育领域的目标体系框架,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上,它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相关课程,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综合采用各类教育教学措施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在原来的框架中进行的局部改变,而且必须与原框架相匹配。复合模式增加了实训课比例,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将“创业实践活动”引进课程中也是多数学校的做法。复合模式除了在学科课程的渗透及与活动课程结合外,而且还有独立形态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还有具有创业实践意义的生产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渗透式的课程模式比较适合于创业教育第一阶段创业文化课的教学上。因为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某些结构化的课程在短期内取得效果。通过在各个学科内渗透,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同的认知:即了解创业可以是一种职业选择,每个人都可能创业成功等等,在四种课程组织模式中,它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应当是效果最明显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创业专业课程和创业能力课程可采用结合模式与复合模式。渗透模式中,由于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依赖性很大,因此教育质量有时无法保障。而在这两个阶段中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技能并学到一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这通常需要具有一定量的结构化课程,但是由于此刻学生只是将创业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多数学生在毕业以后可能并不一定从事创业,因此,此刻不宜进行以创业教育为主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普遍适用而又对创业具有一定指导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创业意识的加强也是这一阶段的任务之一。因此,在职校低年级可以采用结合式,在职校高年级或大学可采用复合式。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职业学校创业教育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