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2009-11-26田高良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上市公司

李 鹏 田高良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胆引进了许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应用的新概念。新会计准则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使其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在体系的完备性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也更加注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实质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会计信息生成的技术过程看。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会计人员首先将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输入到会计系统,然后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判断这些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最终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如果会计人员完全遵循这一过程,那么,会计信息有可能就是对经济活动实质的反映,当然反映的有效程度如何,取决于反映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准则的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思想

1、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资产负债和综合收益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确定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资产负债观是指在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入:资产负债观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果反过来,交易事项发生后,首先规范收入、费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据以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要素,则属于收入费用观。

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带来了会计准则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着眼于资产、负债要素,要求详细考察每笔交易和事项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确保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根本上明确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资产减值处理。所得税会计准则“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规定都是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处理中的具体表现。第二。淡化收入费用观,取消了会计准则质量要求中的配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实际上是收入费用观提出的一项要求,因为根据“利润=收入-费用”的要求,收入和费用必须按一定方式配比,所以在收入费用观指导下的收益计算关键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收入费用观刺激了人们对财务业绩的追求,甚至有人挖空心思在“配比”方式和金额上做文章。以实现对利润的人为影响。第三,强调综合收益观。根据资产负债观的理论,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可以表现为净资产的增加额。而净资产增加额一般不仅仅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还包括利得和损失的影响、直接计人资本公积的项目等。因此。资产负债观的确立,突出了业绩评价的综合收益观的理念,是准则在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中取消利润分配表而增设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理论基础。第四。要求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关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率,对利润操纵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2、新会计准则体系强调原则导向。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是近年来出现的与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理论。按规则导向制定的准则试图为每一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供“唯一”操作性极强的规则。按原则导向制定的准则只对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提供详细的规则。规则导向制定的准则缺乏会计政策选择性,存在大量例外事项和“明界”(Bright line)。界线附近性质相同的事项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原则导向的准则能较好地根据经济业务的本质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

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了原则导向的使用。例如。针对借款费用问题,强调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允许存货占用资金的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有条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表明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主要是提供原则标准。实务操作中只能依靠职业判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自己认为最适当的方式。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时,要求企业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因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个规定同样给会计人员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3、新会计准则体系均衡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新准则协调了受托责任观和有用观的关系,相应地导致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原则的合理均衡:(1)提高相关性。新准则明确了相关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强调企业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通过引入公允价值、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赋予会计人员对更合理方法的选择权等多种方式。提高决策相关性。(2)确保可靠性。新准则对相关性的追求是以确保可靠性为前提的,包括:确立资产负债观,严格按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在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时。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取消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等。此外,会计方法的选择保持必要的稳健。也有利于落实可靠性。这些做法体现了准则在追求相关性的同时。并没有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而是尽可能谋求二者的适度均衡。

4、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了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以“报告”为核心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个特征。我国会计国际趋同后也体现了突出财务报告的理念,在规范会计确认、计理等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对财务报告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例如,基本准则的第十章、企业会计第30号等五个具体准则、应用相当篇幅专门针对财务报告问题做出规范。突出财务报告的理念实质上体现的准则要求充分披露会计确认、计量结果的思想,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全面披露的要求,也就是所有决策相关的信息都应该适当地披露出来;其二,重点披露的要求。由于信息的披露是有成本的,准则并不要求把企业纷纭复杂的经济信息全部披露出来,而是披露使用者关心的、需要的信息。除上述专门针对财务报告的有关规定。突出会计确认、计量结果的思想还提出了一些要求:(1)原来表外披露的项目,主要是准则将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2)其他重要事项在表外充分披露,主要是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应充分披露承诺、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交易等重要项目。

5、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准则将原来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扩展为38项,并对原准则

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得原有的偏重于工商企业的会计准则扩展到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有机统一体系。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6、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表达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一个重要思想。准则体系的建立和施行可以从多个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如对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公司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结构、产品赊销政策进行优化。第二,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如对资产减值的规定可推动企业重视赊销、发放贷款、对外投资等多种业务的风险。第三,可以促使企业放眼未来,尽可能减少短期行为。第四,准则的实施要求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企业规范发展。第五,准则实施能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融资的成本。第六,新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和综合收益观,制约超前分配收益,促使企业着眼于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7、新会计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新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实现了基本趋同。这种趋同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大大加强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有助于海外投资者消除原先由于会计准则不一致而产生的担心和顾虑。从而增强其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这种趋同减少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国企业信息报告成本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推进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及突出变化

1、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胆引进了许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应用的新概念。对我国原准则中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同的计量方法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使之尽可能地符合国际惯例。

(1)金融工具新概念。我国过去在会计上从未将金融工具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并为之建立一套计量方法。这次我们引入的金融工具概念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致。它包括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从最简单的现金到复杂的嵌入衍生金融工具,范围也包括之前投资会计准则中所涵盖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某些长期股权投资。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样的分类。如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类。还对每一类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2)投资性房地产新概念。这也是一个新概念,过去我们并没有这个分类。以前的处理方法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或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在存货或固定资产中核算(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核算)并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现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单独归类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并对其计量作了选择性的规定。

(3)股份支付。过去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未对股份支付业务做出过明确的规范,对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散见于各种相关文件的规定中。鉴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这次大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也是新近才公布的准则),首次规范了企业以自身股份为基础进行支付的业务。并将其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两类,其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大体类似。

(4)修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在原来的准则中,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的资产,是用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当初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的交换创造虚假收益,但这种计量方法和国际惯例不同。这次在公布新准则时,对此做出了重大的修正。即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时候,以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对应准则,但本准则与和《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有关条款的原则基本一致。

(5)修正债务重组收益的计量。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在这次公布的新准则中也作了重大的修下,引进了公允价值,使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即将原先因俩权人让步而导致俩务人豁免或减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2、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要求。

(1)金融工具的计量。在前文提到的四类金融工具中。对第一类金融工具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第三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的变动要计入权益,直至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至损益。

(2)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这次新公布的企业合并会计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第一类基本上用权益结合法处理,第二类基本上用购买法处理,即在购买日,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均按公允价值确认。

(3)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备选方案,对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旦选用这种模式。就不再折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性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

(5)债务重组的计量。对债务重组的计量作了重大修订,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而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以往作为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或股份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享有的股权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6)股份支付的计量。股权激励计划中,如果是以权益计算的股份支付(如授予职工的股权和期权),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所获得的服务的价值以及相关的权益的增加。

3、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情况。

(1)中国国有企业受同一控制的问题。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洒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按照购买法处理。

(2)资产减值的转回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在一定条件下转回,但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但需注意的是。这一要求并不适用于在存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存货、应收账款、银行贷款,以及某些类型的投资。

(3)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国际会计准则涉及设定提存计划与设定受益计划,而新准则没有涉及有关的设定受益计划。

三、新准则对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的影响

1、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就是股市会出现自我解释的状况,也就是说,随着股市的不断上涨,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没有任何变化。只要存在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不断上涨,而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上涨又反过来支持股市的进一步上升,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股市上涨而市盈率和市净率不升反降的极端情况。

2、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某些资产占用形式主要为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资产和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实这是对此类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开始随着新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开始大幅波动起来,而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因此,此类公司的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风险,由此又导致对金融期货产品的需求剧增。

参考文献:

1.田翠香.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建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姜丹.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8.

5.杨美丽.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

6.程培先.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上市公司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