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教育叙事的实践性研究(上)

2009-11-25

中小学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

尹 军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叙事研究对教育变革和教9f成长的突出意义。在对多所学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现状、教师对校本研究方式的选择分析、教育叙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分析等方面对教育叙事进行了实践性研究与分析。学校应指导教师科学使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应是即时的,教育叙事研究适用于所有教师群体,在校本教研中结合教育叙事研究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关键词]中关村一小;教育叙事研究;校本教研;教师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35-03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与已往注重科学主义取向的量化研究相比,现在的教育科研更注重人本主义取向的质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倡导。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追求的是“以叙事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叙事研究对教育变革、对教师成长所具有的突出意义,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并介绍叙事研究。

现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案例、教育博客等,初步掌握了一些叙事研究的写作方法。但是在认识上与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无事可叙、有感无语、个性缺失、感性为主、缺乏主动性、交流互动少等。同时在开展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个体之间、学校开展水平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自2008年9月~2009年1月,开展了题为“有效运用教育叙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性研究”。我们希望在了解教师叙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在如何利用叙事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教育叙事与提升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北京中关村一小、双榆树中心小学、明天幼稚集团一园、四季青中心学区等9所小学及幼儿园中开展,教师既是被研究者也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了近100篇叙事文章,选取了有典型性的近20篇文章进行分析。

2.研究内容

(1)了解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存在的困惑与问题。(2)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指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策略。(3)探讨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提高一线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策略。

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8份,并运用SPSS.13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个案研究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育叙事现状研究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分析了教师对教育叙事研究的了解状况、操作方式、写作频率、交流方式、写作困惑等。

1.教师对教育叙事的了解不够

在“你了解什么是教育叙事吗”的调查中,66.3%的教师称,自己对教育叙事有简单的了解;20.4%的教师只是听说过,并没有什么了解;13.3%的教师从没有听说过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没有1名教师选择对教育叙事研究有深入的了解。这说明,学校从没有就教育叙事对教师进行过培训,教师对教育叙事的了解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2.教师对教育叙事研究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在“撰写叙事类文章时,你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的调查中,48.1%的教师表示,自己需要的是“事件后的分析,理论原理的支持”,这显示出教师对自身理论基本功欠缺有队识,教师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指导;22.6%的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信心,16.0%的教师需要得到写作方法的指导;13.3%的教师表示,在选取典型素材上需要帮助。

3.教师在教育叙事写作技术上普遍存在困惑

在“你认为在写叙事类文章时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的调查中,分别有38.4%和30.2%的教师担心会叙述得不生动或叙述后不能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3.8%的教师担心意义不大。选择“没有事情可写”的教师只有7.6%。可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积累了很多的案例和感受,只是缺乏写作方法上的具体指导。

4.教师对教育叙事写作频率看法不一

在“你认为教学反思、随笔的写作频率怎样为宜”的调查中,66.3%的教师认为,应该随时记录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教育事件;12%的教师认为,每月一篇的写作频率比较适合。我们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了分析:超过40.0%的26岁~40岁的中青年教师认为,每月1~2篇的写作频率较为合适。

(二)教师对校本研究方式的选择分析

1.教师对校本教研方式的选择

我们参考北京海淀区教科所2007年发布的《海淀区“十五”教育科研工作分析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了解到海淀区中小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最常用的方式、教师最喜欢的方式和最有效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叙事可以在校本教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调查显示:中小学开展科研工作最常用的方式,排在前两位的是观课评议和专题研讨,其中观课评议在80.0%左右,专题研讨在70.O%以上。专题研讨是中学教师最喜欢的科研方式,占53.3%。小学教师最喜欢的方式是观课评议,占34.9%;其次是专题研讨,占30.2%。中、小学同时把专题研讨作为最有效的科研方式,比例分别是42.7%和62.2%。

无论是学校常用的、还是教师最喜欢的,抑或是学校认为最有效的科研方式,专题研讨、观课评议都是比例最高的选项,而这两种方式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教育叙事研究是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式之一。

2.教师比较愿意与他人交流

在回答“你愿意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大家交流吗”等问题时,14.3%的教师选择“很愿意”,34.7%的教师选择“愿意”,43.9%的教师选择“无所谓”,只有7.1%的教师选择“不愿意”。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同伴交流、教研互动基本持肯定态度,比较愿意将自己的工作感受与大家分享。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为大家提供充分交流互动的机会。

3.教师对交流内容和实效有明确需求

在“影响大家交流的原因”的调查中,44.3%的教师选择的是交

流的内容及过程,38.7%选择的是对交流的话题是否感兴趣,8.5%的教师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过话,8.5%的教师因有专家在场怕说错话。这提示我们,在组织校本教研、专题论坛时,应注意选取教师需要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引起教师参与的热情。

(三)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分析教师的教育叙事案例后,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

1.叙事中的内心唤醒

在已往的教师随笔类文章中,我们很少见到作者对真实情感的表露和对自我的深入剖析。只有不断反思、勇于对自我的内心进行追问、体验到内心力量的增长、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教育故事。当这种真诚的内心对话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意识,教师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提升内力、获得专业成长的生活方式,就会感受到内在的职业幸福感。

2.叙事中的关键事件

教师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最直接的可利用的教育研究资源,尤其是那些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美国学者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发展时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关键事件中隐含着教师对自我职业形象和职业认同的选择。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对亲身经历的关键事件作出反思、观察、评价,以使教师对自己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等作出判断,并对原有的教育信念与专业知识等进行修改、调整或更新,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案例片断1]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师生重点探究了“诸葛亮为什么能‘借到箭”这一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特点的问题。可是,就在结课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响亮的声音突然从座位中间传了出来:“老师,我看过《三国演义》,里面提到有好几次交战,都有在箭头上裹东西点燃后射出的战法。当时的船都是木制的,曹操那么聪明,怎么会没有想到敌人可能用火箭呢?这样一来,诸葛亮的计划不就彻底完了吗?”不说不要紧,一说就如同水珠儿溅进了滚烫的油锅——炸了!附和的学生还真不少:“我早在这么想了。不是说曹操是一个军事家、兵法家吗?他打仗很在行的,怎么会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几个学生不停地嘀咕着:“诸葛亮怕是刚巧碰着曹操糊涂的时候了。我要是曹操,保管让他有来无回”……教室里乱成一团。“不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回到课本里,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动动脑筋,看看究竟是曹操忽视了用火箭的战术,还是诸葛亮的计策不完美,或者另有原因。”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在我不断的提示和鼓励下,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课外知识从多角度进行了思考,精彩纷呈,超出了我的想象。(选自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王丹老师《意外巧处置课堂亦精彩》)

教师非常敏锐地选取了这节语文课中学生生成的问题及解决作为叙事研究的内容,教师的机智应对、学生的精彩生成,一定给这位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教师的很多感触。注意选取关键事件可以使所叙之事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关键事件其实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研究的眼睛。在寻找关键事件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状态一定是积极、投入的,这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的转变。

3.关注事件的解释性理解

解释性理解,就是通过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深层互动,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在对所观察的人或事的“质”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角度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所思所言所行,对行为的意义进行解释性理解。这种理解可以是叙事者自身的自我反思、感悟,也可以是处在事件之外的人对同伴的分析理解,与叙事者进行交流。无论是哪一种的解释性理解,都是对事件表面现象的进一步深入分析,都需要动用已有的教育经验、理论和智慧。这一过程即深化原有的认识、主动寻求问题解决、主动进行经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

[案例片断2]

瓶盖、石子、果核、树叶……这些成人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东西,往往都是孩子们眼中的珍宝。孩子们在认识事物时,常常会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他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教师只有把孩子的“宝贝”当成自己的“宝贝”,才能使幼儿逐渐形成对大自然、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选自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王健老师的《心心的宝贝》)

教师在发现心心装在兜里的“宝贝”是一些小树枝后,没有给予批评,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孩子捡起地上的树枝、树叶,为小动物做窝。上述引文是作者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认识。当教师们能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且能与已有的教育经验、理论相结合时,他们就走上了教育研究之路。这种建立在反思、分析基础上的行为改进,一定是有成效的。这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改进。

4.叙事中的同伴研修

教育叙事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帮助我们发现叙事中反映出的教育内涵、方法、策略。要使这种直面个体体验的教育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叙事后的交流与分享。同伴研修为教育叙事的深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教师的学习是成人化的学习,个体经验的差异往往会使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他们的经验和感悟作为一种相互学习的资源,以促进群体的专业成长。

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感受到基于学生研究的教师发展的特色文化正在形成……事实证明,敢于显示个性的教师周围弥漫着一种宽容且富有激情的校园文化,而教师的性格、风格将影响着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中关村一小是一个创造育人故事的地方。今天的活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亲自来阅读、审视我们自己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学生。这是一个鲜活的、令人幸福的文本,是教师发展的一个特色课程。

这是北京教科院张铁道副院长在参加中关村一小第八届教师论坛时进行的大会点评。在宽松、自由、包容、开放、平等的氛围中,围绕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以讲故事的方式组织的教师论坛,使教师们专心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并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形成新的认识、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教师们从不知道说什么到有的可说;从不敢说到抢着说;从随意地说到充满智慧地、创造性地说,不断挑战着自我、重新认识自我、塑造新的自我。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教研工作重构初探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当前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模式探析
以校本教研为支点,合理开展初中语文教研组建设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