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说课
2009-11-24王菊香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提出了一个“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从这两方面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四年级学生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具体说说《搭石》的教学。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21课,文中用质朴的语言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秋凉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人们协调走搭石、互相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等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体现了人们善良、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学习这篇课文,这种美好感情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而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正是学生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根据语文的学科性质和三维目标,结合课文与中年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来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互相礼让、老幼互敬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生活,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要发现美、表现美。其中前者是本课教学重点,后者是教学难点。
下面我说说我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
导语是相当重要的,好的导入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所以,根据这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同学里面你最想夸夸谁?为什么要夸他?孩子们听了肯定就各抒己见,一个同学说:“我要夸夸我的同桌,他的作业很认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另一个同学又说,我夸夸劳动委员,他很爱劳动,每次大扫除,他干得最积极,最认真等等。从孩子们的这些回答中,我进行小结:同学们说的认真和爱劳动等都属于心灵方面的美,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的作者刘章爷爷也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和表达美的。通过这样紧扣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导入,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说说什么是搭石?接着让学生读读有关句子,边读边想象人们是怎样摆搭石的,摆搭石时会怎么想呢?然后在黑板上用蓝色笔画出一条小溪,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石头图片,请学生出来挑选石头“摆搭石”,最后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通过边读边想象,动手摆一摆的过程,学生就更好地从课文里的“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距”等词语体会到人们那种用心、细心、助人为乐的心灵美。这里就给学生指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也就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来感受生活中的心灵美,这样做有助于后面的自主学习。
这篇课文脉络非常清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所以接着,我就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让学生略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还写了几个这样的场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接下来,我根据学习“摆搭石”时的方法,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美或者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2、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那些场面。3、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4、把你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自主学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会做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读书的时候,读到一些优美的、深受感动的语句,或划一划,或摘录,或读到感触自己心灵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更加深刻,能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这些单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而且,这样做就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经过了独立、深入的思考,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思想,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激发智慧的火花,使小组交流不只是流于形式。而且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学生的自读课文、写感受和交流感受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再分两种方式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一是演一演,请两组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面来演一演,演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二是说一说,请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场面,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怎样感受到的。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再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水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学生就更深入感受作者家乡这道风景中的音乐美、图画美,和人们平凡的行为中透射出来的无私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等。这样通过读、写、说、演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受到了思想的教育,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
最后,教师小结,指出作者是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然后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学会表现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进行了人性美的熏陶,关键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美,表达美。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于生活,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小片段来拓展延伸,正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因此,在课外拓展环节,我先回到导入时说到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事情也能体现课文的这些美,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美的兴趣,然后有目的让学生回忆自己家里吃晚饭的过程,想想每天吃晚饭那么平凡的事情中你能发现哪些美,然后把吃晚饭的场面写出来。通过这样借助教材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学生可能会在吃晚饭那么平凡的事情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父母间夫妻的恩爱,自己对父母的孝顺,一家人的和睦美等,并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把这些生活的美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最后的课外延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开放的板书设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本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写着——奉献、助人、协调、谦让、敬老等。这个板书设计是紧扣了发展与创新的新理念来设计的,风景画恰好体现了作者家乡的自然风景美,石头上的字正是体现了搭石所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最后还给予学生开放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综观这节课的教学,担当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做好了他们表达感受的倾听者,我没有过多的花架子,注重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实实在在中学语文。
作者简介:王菊香 (1978—),女,广东清远人,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本科学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