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回族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09-11-24马晓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现状教育

[摘要]回族是河南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仅次于宁夏、甘肃,居第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回族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相比,特别与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河南回族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回族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回族;教育;现状

回族教育也是河南省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河南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分布于全省158个县(市、区),在河南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006年底回族人口约118万人,仅次于宁夏、甘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6.47%[1]。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回族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回族中学59所,回族小学349所,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1所。但是,与其他省区民族教育和全国教育水平相比,无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一、河南回族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回族教育是河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回族的先民定居河南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发展。

1、河南回族教育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河南回族的教育十分落后,回族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在清真寺开设的经堂教育和以回族普通教育为主兼有宗教教育的回族近现代中小学教育。

经堂教育曾经是河南回族教育的唯一形式,在明末清初趋于繁荣。据记载,经堂教育的几位大师冯少川“设幛于汴,约三年。”[2]张少山传有继吾把师,为郑州人氏,马明龙传许景祥(朱仙镇人氏),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河南郑州、开封、洛阳、荥阳、襄城、陈州等地设幛讲学,先后四十余年,“弟子不啻三千”[3]。明清以来,河南的经堂教育以开封最为兴盛。

清末民初,在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回族中的有识之士倡导兴办回族新式教育。私立养正小学是河南省最早的回族学校,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开封回族郭荩臣、魏子青、杜秀升等人创办。[4]郑州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清真北大寺创办明经初等小学堂,招收学生25人。[5]随后,河南省各地相继办起了新式回民学堂。这些学校大部分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差,同时还受到伊斯兰教不同程度的干预和影响。

2、河南回族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将回族中小学校迁出清真寺,把过去的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立,如开封市回民中学的前身开封养正学校、郑州回民中学的前身郑州圣达中学等都由政府接管,并拨专款新建回族校舍。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回族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回族教育,在回族居住区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回族中小学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校舍得到了扩建,教学设备迅速增加,在校学生数量有很大增长。1957年,全省有回族中学4所,回族小学75所。1983年全省有回族中学28所,回族小学137所。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回族中学59所,回族小学349所。据河南省民委统计,2006年郑州有4所回族中学,在校学生4497人,回族小学18所,在校学生6997人。开封有4所回族中学,18所回族小学,2006年在校学生9342人。洛阳有3所回族中学,16所回族小学,2006年在校学生6585人。河南省的回族学生中还有一些分散在普通学校上学。

为了改变河南省少数民族干部后继乏人的局面,1983年河南省民委在开封市回族中学校内增设二年制“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委托开封市回族中学代办,这是河南省唯一的民族专业学校,学校学生中回族学生占90%以上。[6]2002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已经独立办学的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合作办学成立了郑州轻工业学院民族职业学院,这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统一录取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着重培养适应少数民族现代化需要的信息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经、外语、营销等方面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河南回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回族教育不断发展。虽然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效益偏低的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河南回族教育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教育观念淡薄,学习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观念的原因,大多数回族家长对子女上学要求不高、管理不严,回族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家庭缺少劳动力、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选择了与父母或亲戚朋友一起做生意。在河南18个地市中,除焦作和驻马店外,其它地市回族中学学生的辍学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周口市9所回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与总入学率均为99.6% ,而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率却高达2.1%,远远高于总辍学率0.74%。回族学生流失严重导致升学率逐年下降,这不利于回族文化水平及民族素质的提高。

2、教育发展地域不平衡,缺乏民族特色

回族因受居住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教育发展地域不平衡,城镇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落后地区。郑州市回族中学教育水平就高于经济落后的开封市回族中学,少数民族教育在文化传承上具有二元结构。首先,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要适应本民族文化环境和发展需要,体现本民族特色。其次,还要兼顾以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国家的发展和需要,接受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主流文化。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7]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对待回族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后者甚至以后者取代前者的倾向,在河南尤其明显。因而,河南回族教育在一些地方常常被忽视,回族学校无回族特色。

3、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师资是兴教之本,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河南回族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回族教育急需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河南回族学校大多数位于环境相对闭塞、经济落后的乡镇,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部分回族学校的教师流失较为严重,尤其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严重短缺,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据2006年河南省民委统计,在全省18个地市中,濮阳市回族学校专兼职教师没有一人具有本科学历,全省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只有484人 。

4、教育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显

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振兴回族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回族素质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还能优化回族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目前,回族教育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薄弱,特别是根据回族特点专门培养回族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几乎没有。在河南省494所民族学校中,多数是回族中小学及幼儿园,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仅有民族职业学院(含民族中专)1所。职业技术教育短缺的结果是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很多回族青年,由于他们文化基础差,无一技之长,很难就业,一旦步入社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可能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三、发展河南回族教育的对策

1、提升回族教育认知,更新教育观念[8]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回族与其他民族一起被卷入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开放社会之中。竞争对人才素质的多样性、现代性要求,暴露出回族传统教育思想的缺陷,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成为发展回族教育的当务之急和基本前提。为了提高回族的教育水平,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引进现代教育观念,使每一位回族家长都具有时代感和强烈的民族优患意识,重视民族素质的提高。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指导下,才有可能推动回族教育发展。

2、增加回族特色课程,开展回族文化活动

河南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文化特色。按照教育人类学的观点,文化决定教育,特别是文化价值取向的作用更大。所以,文化及其文化价值预制了教育的目的、方向、内容及其教育模式。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每个民族成员普遍的心理需求,而在回族学校中大多数没有设置有回族特色的课程。为了适应回族的心理特点,可以增设回族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和有回族特色的音乐、美术、体育课以及开展各种回族文化活动。河南回族的体育活动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回族中流传着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项目武术、摔跤、石锁等,特别是开封清真东大寺的石锁多次在全国及河南省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奖。[9]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一些有回族特色的体育课,教授一些回族学生喜爱且简单易学的体育项目。同时,在回族的传统节日里,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回族文化活动。

3、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增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针对回族教育中教师数量少、素质低、教育设施落后的现状,除了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外,各级政府应该制定一些适合本地的民族教育工程,像宁夏启动的“百所示范标准化回民高中建设工程”,就对回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10]只有采取多种途径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教学水平,才能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了保证回族教育的资金投入,回族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要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乡镇政府也要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回族学校的教职工工资以及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都要纳入各级政府的经常预算。另外,还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回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4、发展具有回族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之一。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直接。回族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河南大多数回族居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回族文化素质偏低,落后的经济与不发达的文化教育,决定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回族脱贫致富的一个捷径。针对河南职业技术教育不足的现状,应有针对性大力发展适合回族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回族善于经商,具有经营皮毛、烹饪、产品加工等传统技能,可开展此类技术培训,使他们的商品和服务上档次、上水平。还可以在普通职业技术学校举办回族职业技术教育班,使他们在就业前、在岗或下岗后普遍受到技术教育,以此提高回族的职业技能,促进回族经济发展。

总之,通过对河南回族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可以看出河南回族教育相对落后,其中原因主要是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民族特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只有对症下药采取更新现代教育观念、增设回族特色课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发展回族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才能推动回族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回族素质,使河南回族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民族经济汇编,豫族综01表,2007年11月。

[2](清)赵灿:《经学系传谱》,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页。

[3](清)赵灿:《经学系传谱》“碑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4]胡云生:《开封的回民教育述略》,《中国穆斯林》1993年第1期。

[5]张玮:《河南回族教育述略》,《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6] 张玮:《河南回族教育述略》,《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7]王锡宏:《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与实践探索》,《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8]纳麒:《云南回族教育的传统与走向》,《思想战线》2001年第1期。

[9]马锦丹:《中原回族武术》,《回族文学》2007年第4期。

[10]杨华:《回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马晓军(1971—),男,甘肃宁县人,博士,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和民族社会学。

猜你喜欢

现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