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2009-11-24邓向红
[摘要]古诗,简短却有物,意赅却有情。通常我们在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即透过字里行间去想象其意境,与诗人共喜乐、同悲愁,从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悟作者遣词用字之精妙,感受祖国语言之魅力。
[关键词]古诗;语言
一、 层层营造入境悟情氛围
片段一:
师:阳春三月,长江边的黄鹤楼上,李白为孟浩然饯行。此时,李白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生:(分别说出烟雾迷蒙、碧空万里、滚滚江水……)
师:多美的春天啊,请你读读诗的第一、二行。
指2名学生读
师(高兴地):你能读出这么美的春天。
师(激发学生想象,继续引导学生):在这烟花三月里,李白为他的老师,他的好朋友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请你读!
(指名读,生一脸的高兴,声音响亮)
师(马上问该生):好朋友分别是伤感的事啊,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春天这么美,充满希望。我觉得这是高兴的事情。
师(紧接着表扬道):你读出了愉快之情!让我们带着愉快之情一起读第一二行!
(全班齐读)
师:大诗人孟浩然在春光明媚的三月,就要乘船去同样春光烂漫的扬州,去花团锦簇的扬州,去繁华而又太平的扬州,又该怎么读?请你读!
(生读,语调上扬)
师(点评):你读出了向往之情
(再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你的祝福……
师(语气一转):你的好朋友孟浩然此次下扬州又是因为考进士落榜了出去散心的,身为好朋友,你又会怎样做呢?
生1:要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来鼓励自己的好友不要灰心。
生2:我希望好朋友能在扬州开创出一番新事业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全场响起掌声)
(师板书:明朗乐观):你真是孟浩然的知己啊! 如何读出乐观之情?请你读……
教师层层递进,一次次生动地描述,与学生一起再现了古诗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从而营造出入境悟情的氛围,使
学生得到真切的形象感染,为体会诗情起到了一个较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画面想象进入诗境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丰富的想象是其重要的特点。因此诗的强烈感情总是借助想象来创造诗的形象,开拓诗的意境的。
片段二:
(配乐)师:白帆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翘首凝望,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滚滚的长江水啊,你可知道李白我……(说话训练,生答略)
师:“眼见帆渐远,心随江水流”。让我们带着那份乐观、向往,读出祝福与留恋吧再读读全诗吧。(配乐全班读)
古诗词教学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
三、以读带讲悟诗情
朗读能使学生通过听觉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使诗中的语言形象变得鲜活起来,促使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成功的朗读造成课堂浓厚的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片段三(让孩子填补诗歌空白,充实诗歌内容)
师:从渭城到安西要经历三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三千多公里啊,满是荒漠,满是戈壁,元二要承受一路的艰辛与寂寞。身为好友,你会说些什么?(生答略)
师(小结):是呀,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千言万语,都浸在了这一杯又一杯的酒中。(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接着):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陪你——
生1(接:喝酒,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2接吟诗…
师:让我们再痛痛快快地喝一杯吧,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老朋友?西出阳关就没有了——
生1:父母之爱
生2:再没有手足之情、天伦之乐……(师接:此路多艰险,你可要多多珍重,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读代讲但又不是一味让学生读,而是巧妙地进行引读,于不经意中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产生了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加强了语言感受力。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听众,会自主地读,也会读得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在刚才的教学中,在老师的语言渲染下,一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最后年龄较小的男同学马御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吟诵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脸依依不舍的表情。无需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无需老师循序善诱地引导。对古诗的感悟,对诗人情感的体验,就这样不露痕迹的到位了。
老师又及时点评道:这是一杯盛满深情的酒啊!
接着,教师再次引读:酿满别情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这喝尽的是——(生接)酒,不尽的是——那难舍难分的情啊!(板书)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还是到了,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诵读声在教室又一次响起。
——“诗歌本是有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厌其烦、层层深入地“教读”,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共鸣,学生通过“读”获得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作者简介:邓向红,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