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情景的创设

2009-11-24文建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充盈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去创设情感氛围,再现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共鸣,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悟作者或细腻、或激越、或深沉的情丝。

[关键词]课堂;情感

一、披情入文,以情导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末先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意”。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 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情感的抒发和调度应适时适度,入情入境。 教师要善于“披情入文”,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真情地演绎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吸收。

例如,在导入《虞美人》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江水图、废都金陵图、春花秋月图等,教师同时悲情地演绎: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随着老师缓慢低沉的叙述,教室里的气氛肃然,同学们表情戚然,可以看出他们已完全被老师的悲情演绎扣动了心弦,投入到了作品的情境里。 这样的悲情导入是极易将学生带入一个凄凉悲伤的氛围之中,而学生对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意蕴自然容易把握。

二、循文入情,情境再现

文章乃有性灵情趣之物,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如在古典诗歌《雨霖铃》的教学中可先播放一段声情景并茂的Flash课件,进行语感熏陶,初步感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闭目凝神,透过词中“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重组诗人与情人离别的场面,再现情意绵绵的送别画面,品味景中所含之情,再将自己想象到的情景描述出来:“骤雨初歇”后的清新秋夜,驻足离别的长亭,满目凝聚别意的杨柳,听着凄切的蝉声,离情异常浓烈。 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置身于长亭之中,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感知美,由“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为融融的离情所感染。

“神与物游,心与理合”,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情感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神合一,心领神会。

三、视觉触摸,实景悟情

人的内心情感往往要借助于外界的物质媒介来表现。 教师可以下载一些图片、音乐或相关的影视片断。 利用语言符号和声像符号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播放《荷塘月色》散文MTV,如诗一般的月色,如冰泉幽咽的乐韵,如痴如醉的朗诵,将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映现眼前:朦胧的月色下面,婆娑的荷叶、娇艳欲滴的荷花、清香缕缕与溶溶月色交相辉映。 再现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优雅朦胧、清幽醉人的意蕴美。 让学生如临其境、如沐春风,完全陶醉于真真切切的荷塘月色之中,同时更感悟到作者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实景构建,能使学生真切地进行视觉触摸,实景悟情。 这是一种丰富情感熏陶的艺术形式,使课堂情感氛围达到最佳境界。

四、角色体验,真情演绎

教学中让学生以角色介入,真情演绎,能让学生形塑之于外、情动之于内,“境能移情”,学生进入了角色,就会把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相沟通,就会把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活相比照,从而能够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时间、场合等不同,课文题材、体裁等差异,学生角色变换的训练方法和途径也有着不同。

在教授《一滴眼泪一滴水》时,笔者作如下尝试:不对全文作任何讲解,只是预先布置了一道作业: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为此文编一段戏。可以尊重原作,也可以适当改编。结果学生们对可谓乐此不疲,每个小组分工合作:编导、台词准备、道具制作、角色分配、排练,非常投入。上课时的表演,更是异彩分层,惟妙惟肖,气氛热烈,情感真挚感人。

这种投身于角色之中的体验,对课文情感的体悟是最为真切和贴近的。不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培养学生的情商。

五、情感升华,文道统一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如《品质》一文中的格斯拉注重鞋子的质量,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表现出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与小品《鞋钉》进行对比阅读,通过二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作品所塑造的两不谋而合的个人物形象的对比,以此带彼,引导学生关注底层社会状况,了解不同阶层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的不同的人格追求,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这种做法,不但更好地把握文章,更能将文与道统一,便情感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挖掘新意,引进时代气息

语文教材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时空的局限,学生理解困难。 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 我采用的方法是“挖掘”和“引进”。 所谓挖掘,就是从“旧文”中挖出新意,从“古气”中挖出现代情感。所谓引进,就是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或将现实生活中富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人和事引入课堂,变封闭的教材为开放的教材。

比如我在教《五人墓碑记》这篇文言文前,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中的孟祥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从古至今都有无数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人物,不仅战争年代有,和平年代也有,在和平年代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看完影片后学生感动的泪留满面,学习课文的时候也特别的认真,学习效果也好。 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焕发时代精神,来营造课堂气氛,从情感上感染和熏陶学生。

七、心灵碰撞,情感互动

情感的创设不仅来自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来自师生间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富有人文情怀。 它需要严谨,但它更需要轻松和微笑,更需要赞赏和激励,更需要师生间情感的互动与和谐。 要展示语文课堂独特的情感魅力,教师就应该用激励的、启迪性的话语,用理解的、富有号召力的目光,用各种丰富的体态语言,与学生的目光相交流,与学生的心灵相碰撞,使师生情感得到互动,从面更好地捕捉作者笔下的情感。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鉴赏美文,如品香茗,情趣盎然。 如能创设情感的大课堂,能着重其情感,循文入情,再现情境;披情入文,以情导情;角色体验,真情演绎;心灵碰撞,情感互动,就能深切感受课文的情韵美,将有“文不醉人人自醉”的美妙感觉。 学生为作者的文情所动,又为情感大课堂而涌现激情。

作者简介:文建萍,富阳市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