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2009-11-24王晶
王 晶
[摘要]汉语流行语深刻反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也得到各学界的广泛关注。汉语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却没有相关的明确论述。本文从汉语流行语的发展、研究现状等展开分析,对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汉语流行语;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自然会令语言绽放五彩斑斓的光彩。汉语流行语正是汉语中的一园“奇葩”,作为一种独树一帜的“亚语言现象”:青年人视之为时尚坐标,蜂拥追捧;另一种态度则是担忧甚至反感、抵触。有人质疑流行语注定是“昙花一现”,因而不足为怪,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尚未悉数见于教材或字典中的汉语流行语正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和领域被我们使用并认可。因而应该引起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充分重视。
一、汉语流行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作为社会的产物,所有的流行语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多元多维接触,汉语语汇扩张的深度、广度及速度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汉语流行语作为反映社会文化现象的前沿语汇,更是引起了语言学、社会学、传媒学、心理学等的广泛关注。
其实各个国家对本国流行语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如英语中对俚语流行语的发布、入典、使用于二语教学中的测试,已形成较系统的研究体系。关于汉语流行语的相关研究,较早的流行语论文始于1982年,此后,对流行语发布、流行语研究、语料库建设等研究都不断发展。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投注了相当的重视。这既体现出语言学面向语言实际的学科本质,也说明了对汉语流行语实际交际功用的肯定。客观来看,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伴随奥运掀起的更趋升温的“汉语热”,更多外国友人关注中国,他们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以尽快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如果我们确实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就不能不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因其不具备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而被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忽视。而其将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视角下的研究也有利于拓宽此前国内语言学界的研究视野。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使他们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首先,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文化变化,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交际实际。流行语作为一种与我国社会发展相伴产生的“亚语言现象”,其中一些正演变为惯用语被应用于日常口语,甚至进入HSK考试中的听力部分及阅读理解第一部分,成为汉语学习者学习、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其次,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流行语教学尚无先例,相关教学体系也有待教学实践的探索。但毋庸置疑,汉语流行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忽略或回避这一语言现象必然不利于汉语学习者全面认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新发展。
在汉语流行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常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为标准选择汉语流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并以“恰当运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为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具体来说: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应选择当下被大多数社会群体使用甚至已进入基本语汇,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灵活的题中之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不应过长。同时应指出的是,对于汉语流行语中那些使用率不高或趣味低下、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缺乏持久的部分,应尽量避免其传播,必须做出讲解时应告诉学生仅作了解即可,并尽量给出可作同义代换的相关汉语基本语汇。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但并非杂乱无章,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这样既有利于讲授,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甚至当地流行的方言;对将参加HSK测试的汉语学习者,可以相关测试要求的口语大纲或教材涉及具体话题为点展开教学;教学中,既可作单一分类,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除了校园外,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沉浸式”的方言接触,我们不妨积极对待,如开设介绍方言的小板块,同时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这样增加了汉语学习趣味性,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毕竟就交际而言,方言不是时代的敌人。
3、教学的渐进性。由于汉语流行语的常变常新、层出不穷,很容易给汉语学习者以驳杂、繁琐的感觉,因而在具体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学渗透进具体教材的学习中,也可借助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媒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有关文化的书籍,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使汉语流行语的学习变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4、教学的整体性。为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功用。
流行语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之分,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另外,汉语流行语愈加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很多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国家,这必然造成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不同。所以教学中应结合流行语体现的文化意义,并可做些中国文化的对比分析,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词义,从而了解中国文化,改变文化偏见。
五千年的悠久中华文化使汉语时刻散发深邃和厚重的魅力,而源自日新月异的中国现代社会的汉语流行语则是彰显汉语蓬勃生机与活力的代言人。面对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流行语教学,并带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从而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及影响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2]谭思敏.正确认识学习英语俚语[J].科技资讯.2008,(9).
[3]金其斌.国内近20年来英汉语新词语研究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2).
作者简介:王晶(1988—),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08104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