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

2009-11-24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通史新闻事业少数民族

马 宁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回顾、研究了我过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百年来兴起发展的历程,深入研究和总结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为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和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它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风采。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民族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了“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为此,民族地区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如何把握宣传角度、尺度,充分发挥舆论的正确引导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回顾、研究了我过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百年来兴起发展的历程,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和规律都做出精彩的提炼,并用珍贵翔实的资料、简练概括的语言,描绘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生动画卷。除绪论、附录以外,本书分为12章71节,另收录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板报的经验和发展策略的会议纪要,为当今少数民族新闻从业人员提供示范,这是白润生教授和他的“同行者们”在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上的新突破、理论上的新概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鲜活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深入研究和总结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为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和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

“以往中国新闻史的理论构架,包括历史分期、叙述内容的范围与重点,表达理念与逻辑。框架与体例等。”[1] 例如,白润生教授过去的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就是如此。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显然不同,他有一个崭新的理论构架,白教授创造性的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概括为“蹒跚学步、峥嵘岁月、火红年代、满园春色”四个阶段,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历史特点。为何叫“蹒跚学步”这个概括既道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起步的艰难,也指出近代少数民族新闻活动是在学习和模仿汉族先进知识分子办报的经验方针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样清晰明了、层次鲜明的概括方式,使层次复杂、内容零散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片段整合起来,从而将一个全景式的记录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研究中,白教授迎难度而上,克服“资料难以搜集,可供借鉴的成果较少,攻关难度大”等困难,将零散的资料尽可能的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比如将丁宝臣、丁子良、刘孟扬、张兆麟和张兆龄五位报人称作“回族五大报人”,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回族新闻事业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以往很少被提及的俄罗斯族报刊,从《斯洛沃报》到《保卫祖国》,书中都一一提及,内容详尽而生动。

针对新闻学研究的现状,本书提出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少数民族新闻学的根本方法的观点。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中,作者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编著的。我们不难发现书中每个观点都有翔实的史料作为依托。 例如“究竟《婴报》是不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这个至今在学界仍有争议的话题,作者依旧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把问题提出来,实事摆出来,便于学者们讨论深入。白教授始终认为掌握史实,搜集翔实可靠的资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绝不能以某个权威,某个领袖的个别论述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对于报史,报事,报人的评价,都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物完人,金无足赤。那些好则全好,坏则全坏的观点千万不能用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中去。他指出,“文革”动乱十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夹缝中生存,受到极大的摧残和破坏,但同时少数民族电视事业却正是在这种困境中诞生的。正是本着对材料的正确分析和理解,抛开文革期间“新闻事业全黑”论调,才能对这一阶段少数民族电视事业的诞生和成长做出科学的论断。白教授还认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一般来说,新闻报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也不例外,要按党的新闻政策办事,同时还要联系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实际情况,从而将学科推向高峰。

另外,本书还用了一章的篇幅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对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教育机构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展现了少数民族新闻教育工作的各个阶段发展历程。这不仅便于各地培养少数民族新闻工作人才的机构相互借鉴,也有助于更多热爱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

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少数民族文化风采

众所周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建设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对此明确的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则是这一任务中至关重要的课题之一。

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文化大融合、大综合的结晶。中国拥有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他们地处偏远,却魅力十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文化正演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白教授的这本著作在08年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对民族文化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对一些面临流失的珍贵历史资料起到了拯救性的作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多元文化格局的新闻传播史全貌。

前面已经提到,白教授讲著作内容创作性的划分为“蹒跚学步、峥嵘岁月、火红年代、满园春色”四个部分,其中不但收集了白族、京族、土家族的新闻传播资料,就连鲜为人知的海外回族——东干族及其对东干族文字普及有重要意义的《东方火星报》也有记录。全书记录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随着民族地区印刷术改进、文字兴起而成长的足迹;展现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后,民族文字报刊和党的民族文字报刊的发展面貌;还描绘了既充满少数民族生活气息,又将新闻性和艺术性合理结合的现代少数民族新闻事业。我们拿起这部著作,看到的不是单一的史料叠加,而是被注入了火热情怀、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豪迈民族气派的历史面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理论的研究,扶持少数民族文化资料的抢救、整理和挖掘,是我们国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白教授的这本《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承载了珍贵的历史画卷,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部分准确而翔实的史料性文本。

正如胡锦涛书记在耶鲁大学讲话中说的那样:“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都是这座殿堂的瑰宝。”我们要追求和谐的文化氛围,离不开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珍视。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环境,这是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所在。

白润生教授的这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极具时代意义,突出了实际效用。著作在记录民族新闻传播全貌的同时,明确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这种效用,指出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方向,又面临怎样的任务、如何把握少数民族新闻的传播规律。同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填补了历史新闻学的空白,梳理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资料,承载珍贵的文化内涵,对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大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马宁,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通史新闻事业少数民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新疆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911年-1978年)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论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