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
2009-11-23想想风窗
想想风窗
《平凡的世界》据说是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的“圣经”,怀着好奇心,我也试着去读这部小说。当终于合上三本小说中的最后一本,脑海里仍不断翻滚着故事中人物的梦想和激情。
故事讲的是大西北一个平凡的小山村里两代人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苦恨、拼搏和爱情。穷山沟里碎碎的事情,农民的事情,民工的事情,矿工的事情,也有领导干部的事情,路遥用一支笔,细细地勾勒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小说极具沉重的美,黄土地,信天游。有些人一生为了粮食、新窑洞和嫁娶而奋斗着,有些人追求理想和爱。生活的磨沉沉压在每一个人肩膀上,熬住走上几步的,便过得光景好些,但困苦和坎坷永不断绝。
小说中称之为“揽工汉”的群体,正是如今我们所说的“民工”,还是临时工,而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怀着一股热血的青年孙少平,想要走出双水村闯闯,于是到了城里成为“揽工汉”。我们也许会格外震撼,在这个二十多年前发生的故事里,方方面面大多都看得出来我们社会明显的进步,而唯有民工——包括矿工——的生活状况止步不前甚至每况愈下。我们没有见过他们大批地蹲在街头等活的情景,但是路上、天桥上、公交车上,他们在每一个城市里都大量存在并充斥任何一个廉价的所在,他们在每一个城市里都是边缘群体。而且不论是在哪里,身上沾满了泥灰,气味也并不芬芳,有时还扛着大包大袋的他们,都不太受欢迎。连他们的生存状况都鲜少有人关心,谁还会想到,他们中那些年轻的人,或许也有一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恋人呢?他们热恋的情感,和别人也没有两样。而那些年长的,多半有家室吧!也许有一双可爱的小儿女,有一个像孙兰花一样勤勤恳恳的农家女子,日日忙碌着等他们过年回家。看上去木讷钝愚的群体,也是由无比鲜活的个体生命组成的啊!
书柜里鲜少有这样的书。许多光鲜的西方小说,挖人性,谈孤独,或者有时走极端、大部分时候把生活和情感精磨细刻的日本文学。再有就是美丽的诗词,馥郁的散文等等,其中难免也杂一些相当应景的作品,以及现当代文人们的思潮结晶。大多数也都是好书,好书也往往与苦难相关,那些情感,也是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三月不知肉味。可是只有路遥的文字能勾起我血液里和土地亲近的情感!中国人就是从黄土地里爬起来的,不管多少代,不管多久远,都还是会和那黄土地骨肉相连啊!只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浑身都为之颤动的感触。在那个天地无光、灰蒙蒙、黄凄凄的年代,许许多多人在饿死的年代,政治混乱、不存在经济之说的年代,竟然还有这么一批年轻人怀抱着纯朴却伟大的理想!国家机器的运转他们无法插足,他们就以惊人的强韧投入到与现实生活的战斗里,想要做好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同时还以最热忱的心关怀着忧虑着国家的未来。
在读《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把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二十年前,有一批年轻人在思索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腾飞,总体来说,他们确实是成功了;二十年后,比他们思路更广见识更多的我们,也同样是在学习着、在艰苦卓绝地思索着。这是国家的进程:在满足了生活需要之后,我们有了精神的渴求,这种精神渴求不仅仅是想要读书,更想要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生命的意义我们更愿意说是追求生命的完整性。浩瀚的宇宙,永远是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东西,但即使是在已经了解的广大里,人类已经渺小得如同仓皇的原子了。但是对于原本就不存在意义的生命个体来说,总还是希望,流淌而过的时光不要那么不留痕迹,总还是渴求着一些幸福,甚至一些苦难。
其实路遥先生已经告诉我们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磨难永远躲不过,完美的幸福绝对不存在。昂首的人们逐渐柔韧地妥协!最终安定,安定在这个平凡的世界。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