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将批“和平分裂”引震动
2009-11-23
解放军少将罗援21日公开批评台湾当局“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是“和平分裂”,这一发言立即在岛内引起轰动,媒体连用“突兀”、“令人玩味”加以评论,称罗援是“大陆党政军界人士中第一个批评马英九的现役少将”。自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的接近有目共睹,不少担心两岸爆发战争的人松了口气。但一些批评人士认为,同“和平与战争”问题相比,台当局在“统一还是分裂”问题上的答案始终让人看不清眉目,“台湾没有方向感”。对于来自大陆军方学者的批评,有岛内民众认为这对马英九不公平,但实际上,“三不”政策在岛内也经常两边不讨好,统派称它是“台独”、“独派”称它是“亲中”。岛内著名政论家南方朔2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三不”主张对于两岸的前景和走向没有一个说法,马英九必须拿出领导力,就两岸关系提出自己的主张,不可以再和稀泥。
“三不”是“和平分裂”?
据台湾《联合报》22日报道,“共军少将”罗援在一场演讲中,公开称马英九的“三不”政策是“和平分裂”,而这一政策“不但获得台湾民众八成以上支持,对岸也默认两岸目前以维持现状最佳”。
《联合报》的报道称,罗援21日上午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专门谈及台湾问题。罗援表示,陈水扁在位时,两岸多次濒临冲突边缘,大陆却迟迟未动武,主要原因是大陆的军事储备尚未完全到位,其次大陆也要做到“仁至义尽”。马英九当选后,继续与大陆保持距离,以“牺牲统一”为代价,以“细微分裂”为目的,提出“不统、不独、不武”,两岸间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特别是大陆虽然释放很多善意,但台湾支持统一的人没有上升,支持“独立”的也没有下降,主张“永久维持现状”的民众占两成到两成五,“这个永久维持现状就是和平分裂”。
“和平分裂”用来形容台当局的主张并不新鲜,但它更多的时候是指向马英九的前任陈水扁。2004年5月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后,《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责陈水扁图谋实现“和平分裂”。指责马英九搞“和平分裂”的声音比较罕见,因此罗援的讲话立即引起岛内的关注。
《联合报》解读说,罗援的父亲曾任大陆对台机构的高级官员,因此“家世背景突出”的罗援一直被视为“解放军研究对台问题专家、中共涉台部门军方咨询顾问”。立场偏向蓝营的《联合报》评论说,在中共中央一再重申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台策略,以及“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刚刚就政治、外交、军事首度展开“二轨”对话的背景下,罗援突然“提出解放军解决台湾问题的强硬主张”,这种说法“十分突兀”。在另一篇文章中,《联合报》称,罗援的讲话反映了大陆的对台思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对于台湾媒体的解读,清华大学学者许世铨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看不出罗将军的讲话代表了谁,作为事科学院的学者,罗将军发表的是个人看法,岛内媒体没有必要瞎演绎。
一位中国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的讲话就能引起岛内媒体的大篇幅报道,恰恰说明了台湾对“统一和分裂”问题的敏感。最近,奥巴马访华引起世界媒体一片“中美关系的核心发生实质改变”的议论声,与此同时,岛内有关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议论迅速增多,台当局也更多地对此进行表态。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行政院长”吴敦义20日为两岸签和平协议提了三个要件:“一是两岸累积更多互信,给台湾更大的国际活动空间;二是大陆至少要有撤飞弹的善意;三是大陆正视、尊重两岸分治的现实,两岸才可开始协商和平协议。”
“三不”主张左右都挨批
《环球时报》记者22日在台北随机采访了几名台湾普通民众,他们认为,罗援的说法“有失偏颇”,对马英九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一名民众告诉记者,这一年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马英九是做了努力的。他还说,一些台湾人今天对统一还有疑虑,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英九当然要从民意出发,要不别说连任,就连这一任都可能做不下去,“真到那时,别说统一,就连两岸和平发展趋势能否保持都说不准了”。
台“总统府国策顾问”许文彬也认为,罗援的讲话与今天两岸和平发展的气氛不相融洽,今天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两岸和平发展,至于统一,那一定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马英九今天的政策当然要以主流民意为依归。
马英九的“三不”主张同时遭到“台独”阵营的攻击。台《自由时报》22日的评论称,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是一种“苟且心态”,是想“以拖待统”。该评论说,马英九执行“拖”字诀,真正想“拖”住的是“台独”的脚步,“一切只是配合中国政府布局的缓兵之计,慢慢让台湾安乐死,为统一大业稳固基础”。
事实上,早在马英九提出“三不”主张后,围绕它展开的争议就从来没有中止过。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石之瑜认为,马英九的“三不”政策中,“不统就是反共防统”,“不武就是对美军购”,“不独就是不改‘国号”,其本质“就是政治勒索”。
但台湾的另一种声音认为,马英九的这一主张“至少在目前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利大于弊”。台湾联合大学讲师刘性仁认为,台湾人民正陷于一种对大陆“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的心理,马政府的“三不”主张确实可有效缓解台湾民众的不安。
台湾《旺报》的社论称,“三不”的优势在于,它符合台湾主流社会民意,可以左右逢源。但操作得不好,很可能变成左支右绌,被“统派”骂成“台独”,被“独派”骂成“亲中”。而且“三不”不是“国家”发展真正的愿景,只能说是一种“台湾前途未定论”。未来一旦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三不”就无法应付新局势。
台湾迟早要选择政治方向
马英九“三不”主张遭到的批评或许是它无法应付新局势的表现之一。
亲“台独”的《自由时报》22日报道称,奥巴马访问中国大陆,联合声明对台湾态度明显不如以前,台湾面临危机。“面对中国的步步进逼,两岸政治谈判已是马政府难以回避的问题,中国势必要求台湾接受一中原则、承诺终极统一,‘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终将成为一种自我催眠的幻想。”
美国《世界日报》的社论说,中美关系大改变,两岸关系大改变,台湾民意大改变,都将日益催促两岸政治关系的大改变。很有可能到了2011年,马英九面对必须尽快与大陆进行政治谈判的形势,如果不落实,可能会影响到2012年的大选,甚至对马英九的连任产生不利影响。
但目前岛内出现的倾向让一些大陆学者感到担心。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大陆不搞“急统”,马英九提出的“三不”政策目前双方都能接受,两岸先经济后政治,但是这种状态只是过渡性的、暂时性的,如果长期只搞经济,避谈政治,就成了事实上的“和平分裂”,是大陆不能允许的。
李家泉还说,过去的经验显示,国民党一旦得到好处,日子好过一点,条件改善一点,就讨价还价,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一些国民党的重量级学者已经提出“独台”主张。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在最近召开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不仅绿营的学者反对“一中”,蓝营的学者也说,如果只有“一中”两岸就不必谈,和平协议只是处理“现状”,最后目标不是统一。报道称,台湾这么多非绿营学者如此“直白”的讲法,令与会的大陆学者非常吃惊。
台湾政论家南方朔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民主的特色是领导人都只懂看民意、押大边,只敢讲跟别人差不多的话,天天都看着民意的盘子在转,政治人物都跟演艺明星一样,只重视短期的人气。因此,马英九上任才一年多,却转眼由“革命形势大好”变成“革命形势大坏”,自有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对于很多基本问题都不敢提出主张,一味和稀泥,所谓“不统、不独、不武”,只是想把现状变成永远,对于两岸的前景和走向没有一个说法,让整个台湾都丧失方向感。
对于台湾的缺乏方向、一再蹉跎,南方朔十分痛心,他认为马英九必须拿出领导力,就两岸关系提出自己的主张,不可以再和稀泥、拖拖拉拉,因为现在时间在大陆的一边,而非在台湾的一边,台湾已浪费了整整20年,再这样多拖几年,“说真的,台湾就差不多了”。▲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孟甲● 李俊峰 ●本报记者 王跃西
针对台湾“三不”政策 触及岛内敏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