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需要适应中美走近

2009-11-23

环球时报 2009-11-23
关键词:中国崛起中美关系中美

在八达岭长城37年来接待的5位美国总统中,奥巴马登城距离最长。这个中美走近的象征迎来的并不全是掌声与赞誉,一种不安的情绪开始出现在一些国家媒体的报道中。对中美走近,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不太适应。

比如在印度,有人在充满疑虑地猜测着美国会不会拉中国参与南亚事务;比如在日本,有人担心会因此而处于一种“夹心”的地位;还有一些欧洲人,有一种“从副驾驶座位退到后排座位”的感觉;更不用说有些美国人了,他们的心态,是“一个不安的超级大国在回望一个正在崛起的对手时表现出的焦虑”……

为什么中美走得稍微热乎了一点儿,就引起这么多复杂反应呢?看一看这两个国家的块头,就不难理解。中美关系“命中注定”是全球性的,它既要受全球化的影响,又影响着全球化的进程。

从理论上讲,没有人会质疑中美走近是全球格局变化的必然,这两个大国恐怕也不再会有别的什么相处方式来选择了。对峙、冲突乃至于引发战争,都不符合中美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金融危机、气候问题、恐怖主义、消除贫困、能源危机……也没有哪一个能离得开中美的协调与合作。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21世纪的未来,就取决于中美今后能否建构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

但是,既然中美走近是一件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事情,那么它也就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利益。有人不安,有人高兴,有人焦虑,有人多一些顾虑,也都是很正常的。

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当危机来临,国际社会都希望中美能站出来,联手应对。一旦危机有所缓和,对中美走近的疑虑情绪就会上升。大家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对中美走近的态度,难免也会因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实质上看,一些人对中美关系的不理解,也反映了对中国崛起的不理解。在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对中国体制的偏见,还受到以往历史上大国崛起引起的冲突和战争的束缚,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崛起的排斥感。

要打消这些疑虑与偏见,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体会到中美走近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更多因中美合作而创造出的和平发展的红利。

中美走近,加强合作,并不意味着中美可以主导世界。中国从来没有打算与美国搞什么G2,中国更不会因为要和美国发展关系,拿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来做交易。中美的走近绝非是中欧、中俄、中日或中印的疏远。

今天的世界,给中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合作共赢。未来中美双方通过合作给世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已经是大势所趋。 ▲

猜你喜欢

中国崛起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中国崛起”内在逻辑与领袖抉择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