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走过这些年“大哥大”瘦身成功记
2009-11-21罗哲
罗 哲
从第一部“大哥大”超过一斤的体重,到今天大多数手机不足100克的重量,手机的成功瘦身记绝对让万千天天喊着要减肥的MM们羡慕不已。
上世纪80年代末
“大哥大”得夹在胳肢窝下
第一代的手机其实不叫手机,叫“大哥大”,这个称呼还恰当,因为那个年代能买得起手机的人都是“大哥大”:公开报价25000元,黑市价更高到50000元,入网还得再交6000元,在那个年代能花这么多钱的能不是“大哥大”么?
不过,“大哥大”虽然值钱,但并不好用,充电一次只能通话30分钟,老是得嚷嚷:“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还有,“大哥大”体重超过1斤,也就是500克,所阻你就别想把它搁在裤兜里了,甚至小点的包也容它不下,那咋办呢?用胳肢窝夹着呗。也是因为个子大,干是还有人把“大哥大”称为“砖头”或“大水壶”的。
上世纪90年代中
瘦身从GSM开始
真正让手机下狠心瘦身的是GSM,相对于“大哥大”时代的模拟技术,采用数字技术的GSM足以让手机变得更好用:信号更稳定,坐在飞驰的汽车上讲电话也不用担心掉线;手机可以做得更瘦身,当时一款爱立信的小手机,体重才220克,很多男同志们喜欢把它揣在裤兜里。从GSM开始,手机这个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也开始本地化了,要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首先就是要加入中文软件,不但要显示中文,还要能输入中文;还有中国人喜欢翻盖手机,除了直板机外,还得有多款式的翻盖手机供大家选择……
2000年
手机从这时开始“跨界”
有句广州话叫“有钱就身痒痒”,意思是说人有了资本,就会不安分,手机也一样。手机诞生之初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在大街上边走边讲话,以前技术不靠谱,讲话声音听不清楚,现在技术靠谱了,声音听清楚了,手机就有了闲情逸致去干别的事情了。那时流行“跨界”,手机也跨跨界吧。比如在手机背面装个摄像头,让大家边走边拍照;再比如加点内置的游戏,让大伙等车无聊的时候玩玩游戏;又比如在翻盖手机上加多个屏幕,双屏幕多出位呀……
2005年
瘦身馆开到了山寨中
正如爱美是每一个女同胞的天性一样,没有阶级之分,没有贵贱之分,手机瘦身馆可以开在国际化大都市,也可以开在偏僻的山寨中。当然,正所谓“山高皇帝远”,相关监督部门对山寨瘦身馆的监管力度远没有城市那么严格,那么瘦身的效果肯定也就要打点折扣了。但山寨手机瘦身馆胜在便宜,而且你想瘦哪就瘦哪,完全合乎用户对性价比的追求。于是,多年前已经“挂掉”的“大哥大”复活成为瘦身版的“小哥大”,也有瘦身与防狼兼备的防狼瘦身手机,甚至顾客还可以拿“诺记”、“索记”等国际大明星的Poster(海报)过来,由山寨瘦身馆照葫芦画瓢。一时间,山寨手机瘦身馆风头无限。
2006年
手机瘦身之余还得讲内涵
跟所有爱美的女同胞踏上瘦身路一样,手机瘦身一路走来也不乏自我反省:到底要瘦身到什么程度才叫完美呢?是一味地瘦下去,瘦得皮包骨,瘦得只剩框架,瘦得屏幕缩小、功能尽失?NO!于是,手机开始寻求瘦身的平衡点,在尽量保持瘦小身材的同时丰富内涵。这时候智能手机就成为手机瘦身的典范一一身材苗条、功能多多,外形很时尚、内心更Smart(聪明)。智能手机真的可以做到一机多能,打电话发短信那是小Case,看电影、听音乐那也是一般本领,能无限安装新软件、扩充新功能。从智能手机开始,手机就朝着“万用机”的方向去了。
2008年
3G时代终于到了
2008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这一天,广州第一位3G用户诞生了。十年磨一剑,中国3G着实值得我们期待,这3G可是个宝,它让我们能边打电话边看视频,上网速度也比以往提高了N倍。因此3G一出现,立马成为高端商务人士、潮流先锋、时尚达人的追逐对象。
话说回广州的第一位3G用户,原来是一位80后MM与BF(男朋友)说好了,在愚人节那天双双去营业厅办3G,她在广州办,他在深圳办,办好了从此可以天天看视频讲电话。各位看官一定替她BF难过——从此到哪都要被视频监视了,无自由失自由……不过,人家这叫情趣嘛。
作为广州第一个3G用户,这位80后MM对手上这部3G手机还是相当喜欢的,超大屏幕,还是智能手机,唯一缺点就是加入3G功能后虚胖了点,不够瘦身,看来3G手机还得继续努力减肥。
今时今日:万用手机挂胸前
如果有人问你手机有什么用处,你可能会这样回答: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拍照、拍短片……事实上,手机还是炒股机、PDA、收音机、导航仪、防狼器、手雷……总之一句话,手机是万能的。对于新潮的MM来说,手机还是个时尚的饰物,镶满宝石闪耀夺目,挂在胸前时尚醒目,是出入BaU场(舞会)必不可少的潮流饰品。
(胡凯摘自金羊网)
人生的资本
●崔红玲
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他应该算是最有才华和魄力的一住,他也因此频频交上好运——在我们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第一个得到升迁,第一个拿到万元的月薪。
但可叹的是,5年后,他却是我们圈子里混得最不济的一位。那天,三杯酒下肚,酒量不错的他便有了些微醉,硬要和一个混得不错的朋友干杯,之后,举着见底的空杯感慨:你小子,当初我还真没想到你会混成现在这样子,看来,真是命运弄人啊,时光走了5年,我们两人的状况便调了个个儿。
朋友愣了一下,既而很低调地笑了,说:“如果真要说是命,那只能说我不认命。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哪个不知道?不过,我从不畏惧苦难,也从不在遭遇背运的时候一蹶不振。谁的一生能一帆风顺啊?另外,不是因我自身原因而造成的问题,我决不往自个儿头上扣,能帮着解决就帮着解决,实在无能为力了,就打起精神,选条路继续往前走……”
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过去曾听说过的一个求职故事。说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三个年轻人杀入了最后一关。面对三个信心十足的年轻人,作为终板主考官的总经理让他们各自说一下自己最大的求职资本。第一个年轻人说,我的管理才能非同一般,曾让一家人心涣散的公司有着极强的凝聚力。第二个年轻人说,我的综合能力极强,为决定离开的那家公司创下了不菲的业绩。第三个年轻人想了片刻说道,我一年内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做不到三个月……说到这里,其他两个年轻人忍不住笑了。总经理插话道,你换工作的频率也太快了吧?年轻人委屈地说,没办法啊,每次都是三个月还没做到,公司就倒闭了。说到这里,另外两个年轻人又笑了,总经理也有些想芝。这时,年轻人继续说,这就是我的资本,我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一个企业走向倒闭!最终,第三个年轻人笑到了最后。
不要那么轻易就否定自己,不要因一时的失意就选择郁闷,打起精神,要知道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我们人生的资本!
(苗缪山摘自大洋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