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绘画阶段性教学方法探讨

2009-11-2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少儿绘画

金 悦

[摘要]本文对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1)逐步引导,鼓励儿童想象;(2)强调比较,给学生一个兴奋点;(3)把握学生的求趣心理,调动学习热情;(4)把握学生的求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把握学生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6)速写作为临摹画和长期写生画之间过渡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少儿 绘画 阶段性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少年儿童的美育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及各方面的关注。很多家长期望通过美育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面对社会赋予的使命和教改不断深化的需要,作为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教学规律。以下就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使美术教学方法更加适应教学。

一、逐步引导,鼓励儿童想象

很多前来学画的少年儿童和家长对学习绘画的动力只是出于一种原始的热情和兴趣,对以后在学习绘画中所要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心里准备。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较喜欢随意性的绘画。早些时候,大部分女孩喜欢画仙女,男孩子喜欢画骑马打仗的英雄、古装的豪杰;近年来,各种卡通人物画又盛行起来。儿童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最富有想象和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少儿绘画是把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构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际造型能力。

由于教学对象的逐年变化,使我们的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性,学生的年龄、绘画基础、智力基础、家庭情况等都会在某种程度对儿童进行作画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了解掌握儿童绘画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强调以多数为准,安排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就要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绘画发展过程中形象的表达形式,所以,大略地将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涂鸦期(1.5岁~3岁);(2)象征期和表现符号期(3岁~5岁);(3)图式期(5岁~9岁);(4)视觉写实期(9岁~15岁)。

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将涂鸦分为四个阶段,即:未分化的涂鸦;控制涂鸦;图形涂鸦;命名涂鸦。

而我们的教学主要从象征期开始,象征期儿童画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喜欢用一些象征性符号(图形、方形、三角形)表现对象,他们所画的人物、房子、动物和树木等,都不是真实的对象,而是所画对象的“符号”,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象征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绘画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即从简单逐步向复杂、丰富的方向发展,如画人,最初儿童画出的人一般称为“蝌蚪人”,儿童在所画的人头上直接画出四肢。再进一步,则画出方形躯干,在躯干上画下肢。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画出的人物形象越来越生动、复杂。

这一时期,少儿的特点是好动活泼,模仿力强,同时又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安排好学习时间,使儿童在学与玩中尝到乐趣。四、五岁的儿童对简单的形体(如苹果、萝卜、房子、太阳等)及活泼的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孩子处于涂鸦期阶段,对于他们大人有时也看不懂,但他们自己却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这一阶段最好的方法是诱导小孩去画他们乐于画的东西,而不是强迫他们要画像什么东西,这一阶段他们画的色彩也是没有目的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美术技能技巧所特有的次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逐步安排学习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活动水平逐步有低到高发展。为此,教师必须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必须研究哪些形象和运用什么样的画法容易被幼儿所掌握,幼儿喜欢表现哪些形象,各年龄班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负担的程序化的课程设计,将一系列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互相有关联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具体到每一堂美术课中,教师要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衔接、技能技巧的先后连贯。

幼儿美术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辅导时应爱护和大胆鼓励儿童想象,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发掘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辅导幼儿绘画中可从二方面引导幼儿进行。

1.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树木有所不同,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意识到各季树木的变化,在画画时就可以画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幼儿就记忆深刻。

2.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儿稚拙天真的表现所在。例如,课堂上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一点一点,大多数成人可能会认为只是一个“点”,而儿童的回答却丰富多彩:雨点、动物身上的花纹等,可见儿童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他们可以淡化甚至无视客观对象的存在,而凭借主观想象来完成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同年龄的幼儿,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种种不同,各自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美术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要考虑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充分发展每个幼儿的潜力,使所有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二、强调比较,给学生一个兴奋点

在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不仅要教会孩子画画,还要教会孩子知道怎样去画,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一节美术课,即便是最优秀的美术教师、最全面的辅导,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应该调动每一位画画的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受心理生理发展的影响,儿童画创作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多处于象征后期阶段(图式期),脑发育已达到成人的百分之九十,手腕骨已基本长全,手指间软骨也在增长,肘部、肩部的骨骼逐渐变硬,已具备学习比较准确、精锐,想象力丰富,美感意识增强。其绘画虽仍以主观表现对事物的形象和外界刺激的感受为主,但写实倾向已开始萌生,开始羡慕形象比较真实的再现型作品。有时为自己画不像而烦恼,又找不出不像的原因,作品中图式符号逐渐减少或有较大进展,但仍处于平面空间表现阶段。其认识水平与绘画水平开始出现差距,创作欲望进一步加强,“以自我为中心”,不追求准确的形,也不具备画准确形的条件,他们不能有意识地注意构图、色彩安排,往往是随心所欲边想边画。他们往往对被画物体的局部细节感兴趣,如衣服的花边、纽扣、花瓶上的花纹图案、物体上贴的标签文字等等,对物体的形状、比例,物与物之间的形状有何区别全然不顾。针对学生的这一普遍现象和心理特征,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经常提示学生注意比较物体本身的比例关系和物体之间的形体比例关系外,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每一个教学单元要设定若干个主题。如在静物写生教学中设如下一些主题:(1)物体大与小之间的比较;(2)不同形状物体之间的比较;(3)物体的远与近的比较;(4)长的物体和短的物体之间的比较;(5)宽的物体与窄的物体之间的比较等。在色彩教学中设定:(1)强

光与弱光照射下的物体颜色的比较;(2)冷色与暖色的比较;(3)对比色的比较;(4)同类色比较等课题。通过不同主题的训练,使学生在每次绘画学习中,都建立起一个兴奋点,所有的思路都围绕着这个兴奋点。

低年级的创作教学,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绘画环境,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选择儿童喜欢的题材,创作命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头脑中的形象,鼓励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三、把握学生的求趣心理,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美好有趣的事物。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展示教材内容本身的美好。通过生动语言,巧妙的启发,对美的范作做精辟的分析或形象的讲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提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要使孩子们在美术课中“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要使他们真正表现出“童子之心”,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东西。

四、把握学生的求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等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恰当地把竞争引入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进入未来的心理素质,也符合学生的求胜心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力。教师在教会他们用基本概括、表现复杂作,要以表扬为主,告诉他们哪些地方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画得不足,怎样改好,还应该再画些什么就更好,用建议性的谈话,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画。对没画好的学生也不要进行生硬的批评,注意保护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儿童始终处在创作的欢乐之中。

五、把握学生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求异,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从美的观点说,千篇一律称不上美,教师应认识学生的每一篇习作是他的一种再创造或完全的创造。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促进学生勇于尝试、探索。

六、速写作为临摹画和长期写生画之间过渡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正规学画之前,多属任意涂画,随心所欲。当正规地学习有关绘画基础知识及技巧的时候,往往对点、线、面、几何形透视等各种规律无所适从。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图式期向写实过渡的最初阶段,生理和心理因素发展日趋成熟,初步的逻辑思维已经形成,观察能力增强,视觉感受力逐渐精确,理性占上风,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物象,能进行初步的审美评价。写实倾向开始萌生,对空间概念略有领会,对以前稚拙天真的表现手法开始不满。这时期的学生在绘画时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眼高手低,绘画困难。希望自己画得更加逼真,开始重视知识、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对比例、结构、透视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中年级的教学在儿童绘画发展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又有一定难度,中年级学生此时的理解能力要高于他们的实际绘画能力,因此,形的问题成了主要问题,他们经常是想得好画不出,再用象征期的表现手法,他们又不愿意。他们不再留恋低幼儿期的童趣、天真作品,对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画发生浓厚兴趣。这是小学生绘画的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必须对转型期儿童的审美绘画观念给予澄清和明确,不应该模棱两可,更不应该一味强调“稚拙”、“童趣”,把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在此期间,美术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审美观为主导,以写实、再现、规范的形式作为表现方法,大胆传授关于比例、透视等方面知识,培养其准确的造型能力。我认为,应考虑略带儿童味的速写写生较适合这个年龄组的孩子练习。

首先,对学生进行人物速写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人物速写相关的知识,如人物全身比例和如何找比例的方法。年龄稍大些的学生很快便能掌握,年龄较小的学生虽然画起来感觉稍微吃力一些,但画得都非常生动、有情趣。最初所画的模特儿,多是他们周围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同学等,这样画起来方便,也较容易把握被画认的形象特征,引起绘画的兴趣。进而,再练习静物速写、景物速写、动物速写,逐渐打开学生的绘画视野,慢慢地进入较长时期的写生练习,速写起到一个从临摹画到写生画的过渡作用,并为今后在绘画学习的道路上画好速写打下基础。

其次,教给学生适合年龄特征的造型方法和知识,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尝试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调动学生加深作品的寓意。如教学生色调练习中,要让他们了解色彩冷暖关系,并用之于画静物、画人物等当中,学生在练习中加强色感,对色调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混合練习,跳跃教学。常规教学历来都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美术教学中,有一些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根据学生的绘画基础和教学目的,可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1)同一人的切面挂像和圆面挂像同时绘画,目的是让学生将两者更好的对比观察,加深理解。(2)创作画不仅仅停留在儿童时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绘画技能技巧的提高,创作画依旧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容,并以不同题目的命题出现,贯穿学生几年学画的全过程。(3)以实物替代石膏几何体进行练习。(4)圆雕石膏像全方位练习。

高年级学生已进入写实初期,逻辑思维逐渐形成,视觉感受力逐渐精确,开始追求三度空间的写实表现手法,能根据主体需要进行逐步的选择取舍。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一是造型能力仍然不行,二是空间关系还不能处理很好,教师可根据具体问题加强个别辅导,但不要轻易代笔、包办代替。此阶段的创作教学要强调表达一定主题的思想性,注意选择有生活体验的题材,加强构思环节的指导,加强欣赏活动的指导,在审美创美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引发多条思路,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大胆设想。从写生入手,引发学生在生活中画速写、画构图、搞创作,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画就理解和掌握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去思考,去借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把画画与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那么,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地轻易度过转期,而不会为后来进一步学习素描等绘画基础练习而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色彩和形体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涂色时大胆地使用颜色,放手挑选自己喜爱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则引导和帮助他们协调和丰富色彩关系。另外适当给学生欣赏现代派艺术大师作品的色彩和用色规律,吸收民间装饰艺术间洁明快的东方情调。

总之,艺术教育虽有着自身的规律性,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没有一套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关键是我们每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在正向思维的基础上,揉进逆向思维的思路,结合美术教学内容,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应学生学习、适应美术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3]潘簌.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

[4]教师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1.

猜你喜欢

少儿绘画
学为中心:少儿古诗读物编选理念的拓展
少儿武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