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象学方法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2009-11-2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儿童

尹 晓

[摘要] 20世纪初胡塞尔领导的现象学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尤其是现象学的重要内容—现象学方法(现象学还原,中止判断,本质直观,意向性分析,回归生活世界,交互主体等)对我国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按照现象学方法的内在逻辑,探讨这一系列方法的启示作用,以期从新的角度思考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作文教学 儿童 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说现象学是一切近代哲学最为隐秘的憧憬。“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和特殊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方法与自然的方法即实体主义的方法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方法正是超越外在实体,而对绝对被给与的内在性领域的把握。其本身蕴含的现象学还原,中止判断,本质直观,意向性分析,回归生活世界,交互主体等方法成为我们审视最为体现儿童本身的作文教学的依据。

现在就让我们来观望现象学方法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恢复作文教学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随着康德从“认识能否可能”到“认识如何可能”的思维态度的转变,主体性问题突出。胡塞尔接受了康德转变。从此,胡塞尔开始了他的通向先验主体性的探索。

笛卡尔“中止判断”的方法给了胡塞尔“认识批判”的开端。“悬置”一切论断,只留下自明性的人本身。胡塞尔对其评价是“开始了一种哲学研究的全新方式”,这种哲学研究的全新方式就是要在“主体性”中寻找客观科学的最终依据。从这开始,胡塞尔找到了通向先验现象学的开端。通过“中止判断”在对“自我”进行先验还原,胡塞尔的现象学最后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了意识内的“先验自我”,回到了纯粹的意识领域。所以,现象学方法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使得我们闻到了现象学所散发的人道主义气息。在现象学面前,我们找到了形象丰满的,生动活泼的“人”。所以站在现象学立场,我们呼吁:归还小学作文教学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作文是儿童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进行主体自由交流的活动,是儿童用童心在生活世界中给与万物意义,发现意义的活动,是最体现儿童主体性的教学实践领域。在这个实践领域,儿童拥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他们用一双好奇的眼、一颗好奇的心,在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到处充满好奇和意义的世界中他们的思想少受束缚,他们的肺腑之言却比成人急于表达。儿童心中的情感会以物喜、以物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性格、教学只有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去询问、发现、欣赏,才能使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关照这种生命主体性,让儿童成为自由表达的主人,要走出教师的作文教学“套路”与“模式”,取消教师的话语垄断权,“中止判断”一切固有话语和信仰,让儿童只剩下一颗自由且充满探求的心灵。

怎样去探求与发现?怎样表达?现象学告诉我们:只要本质直观。本质直观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由本质直观,胡塞尔找到了真正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胡塞尔认为,知觉和想象都是直观。虽然想象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但是想象更重要,正是通过想象的不断变更,一般性的东西才能被直观把握。因此现象学的直观理论也为儿童的主体性凸显提供了理论依据,即直接的知觉体验和充分的想象。体验我们暂且不论,放在下一节论述。这里只关注直观中的想象。新课程标准中在写作方面增加了想象的内容:“写想像中的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这样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让儿童恢复自然感性,不断生长属于童年的精神气质。”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保护儿童的这份天真的童趣,因为在儿童的眼中,花鸟虫鱼会说话,世间万物都是同自己一样的生命,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儿童充分想象,鼓励儿童写想象作文,让儿童放飞想象的翅膀,为每个儿童留下天真烂漫的童年。

接下来我们看体验,现象学的体验就是对生活世界的体验,正如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将自己研究直接命名成为:生活体验研究。他说:“现象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得对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本质或意义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后期研究的主题。在胡塞尔“意向性分析”之后,这个具有构造功能的意向活动将现象学再次真正拉入主体领域。每个意向体验的“视域”变连接成了生活世界。正是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我们探寻着一切现象的意义。

二、回归儿童生活世界,关注儿童生活体验

胡塞尔将“生活世界”描述为直接体验的世界,范梅南说:“现象学并不能提供给我们解释或控制世界的有效理论,而是提供给我们可能的洞察力,以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直接。”这种洞察力就是对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的意义的关注,使得“我们理智的从非逻辑中找到逻辑,从想当然中找到理所当然。”这就是要我们关注直接的生活体验本身,通过对体验的反思洞察,寻找体验的意义。

这样,我们受现象学生活体验的启发,关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体验。首先,小学作文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的多姿多彩生活成为作文的来源。儿童写作的过程,是从外界汲取素材的过程,这种汲取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发现世界与自我的意义连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那么最能让儿童进入“物我交融”的心理状态的体验就是游戏。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一旦这身于他们身心和谐的真实环境中,他们体内的一些出人意料但又清楚无误的活动就似乎在复苏了。这样,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创设课堂情境,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儿童不受任何束缚的体验游戏过程,关注由此产生的心理、情绪体验,注意观察体验反应,进行想象。这样的课堂,找到了儿童的兴趣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儿童参与的欲望,积累了素材,拥有了儿童的情感支持,作文不再无话可说,生编硬造了。其次,就像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总结的那样,儿童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来自于自身直接体验,也可以是来自于别人的体验的间接体验。范梅南将文学中的生活体验描写作为资料来源,儿童的生活体验也可有文学故事获得。范梅南说:故事带给我们可能的人类经验;故事能使我们经历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经历的生活情境、感觉、情感及事件;故事可以借创造一个肯能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阅历;故事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使我们身临其境;等等。而故事对于儿童来说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也发现儿童在读故事时会笑,会叫,儿童也发生了“现象学式的点头”。同样,范梅南的现象体验还可以来自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儿童的写作资源也可以来自教师领导下的参观、访问等活动。最后,现象学生活体验描述法给了我们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一切洞察到的突发涌现的事件活动等统统转化为儿童写作的资源。

那么在现象学的视野中,教师到底是什么一种地位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胡塞尔“交互主体”概念。交互主体性改变传统认识论:主体-客体的关系变为主体-主体的关系,从“单数主体”到“复数主体”,从“先验自我论”到“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因此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说:“我们成为与别的主体的开放领域相统一的、有着生动作用的主体。”这样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必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交互主体性”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认识论主体彼此平等,这对探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示作用。儿童不再是按照教师作文教学套路和模式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而是变为和教师平等交往的主体。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和儿童一起去体验、一起去表达、一起去探讨、一起去评价、一起去积累、一起去亲历感受、一起去反思。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经历、共同享受的过程。师生共同创造写作的鲜活素材,共同享受自由表达,抒发心声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4.

[2]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4]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4.

[5]吴勇.“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小学”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J].封面人物,2007.

[6]范梅南,宋廣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89.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