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
2009-11-20刘耀熔
刘耀熔
[摘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基础的两大主干课程,对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急需打破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今天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变化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描色彩 基础教学 思想观念 个性与创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历来是美术基础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原理、规律以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修养并为全面的艺术学习创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型考试模式的影响,考生大都是经过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对于美术基础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个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教师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单一、老化,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往往把技术作为教授的重点、中心,授课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应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在进一步严重化。
同时,只注重技能的结果,而对当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绍,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及各种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当下艺术动态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学生在对他们高考阶段所看过、模仿过的高考美术基础入门教材和范画念念不忘,学生被塑造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随时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来的风格样式,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艺术现象和教学对象,如何创新基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呢?长期以来,注重技术而轻视方法和規律的教学方式已经误导了许多学生。所以,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教育。
一、21世纪的艺术直面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批判和介入的原则之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问题也在变,这就必然给当代的艺术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大量的艺术实践,来作为教学的支撑,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打破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努力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标准应该是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找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标准的东西;艺术是强调差异的,所以基础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教技术,教某种模式,这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对日后的艺术产生影响。
二、学院所教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学应该积极导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技术技巧本身是艺术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离不开技术技巧,但是,只有技术技巧也决不是艺术。今天的艺术对绘画的各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术同样要适应于艺术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就对我们以往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而传统的基础教学往往简单肤浅地将技术的层面理解为艺术的“基础”。事实上,基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围绕培养学生独立的视觉方式和艺术观念而进行。比如,基础训练中的习作课程,不能简单地把习作理解为只是解决艺术入门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在习作中导入创作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并逐渐寻找到今后艺术追求的发展方向。单纯被动地模仿静物或者模特这样一个视觉参照,将使学生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感受,是缺乏能力的表现。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教学中所谓的“标准”和“戒律”,习作应该是探索的、发现的、实验的过程,它同样可以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与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的指导实践也应该更多的是提示性、引导性和参考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满足学生对艺术实践的具体愿望,不能流水线式一刀切,用自己的模型套住学生。但是,如果发现学生作品有不真实的矫情、做作,不符合其性情的流露等根本性错误,或者危害到艺术品格和今后的艺术发展时,要有理有据的及时给予梳理引导。
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沾沾自喜,对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视而不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度、开放的视野、教育的责任心,他应该懂得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来启迪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教条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戏和手艺。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艺术讨论会上,愤怒地对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谈论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谈论艺术。”博依斯回答说:“上帝和世界就是艺术啊!”在美术学院里,博依斯的教学是通过互动对话来进行的,他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谈论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他把教学当作他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谈话变成艺术,把教学变成艺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基弗、依门多夫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当代美术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技术性与思想观念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比如,重视对文化艺术史的学习和现状的关注,因为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忠实纪录了人类视觉文化的变迁,这也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判断的记忆。对文化艺术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导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风格样式和过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观念,把握人类文化的行为脉络。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判断力的形成,并建立学生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审美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在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艺,有些老师却能够同时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种媒介、各种手段(例如绘画、装置、行为、图片、表演等)工作的学生?因为前者是有头衔没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实上,基础教学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础教学又应该是快乐的、全面深入且有收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基础教学的认识并做出新调整,是摆在我们高校基础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