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浅析
2009-11-20王娟娟
王娟娟
[摘要]本文以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文章从利用生物实验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感性认知水平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中学生物教学实践改革探索新的方向。
[关键词]中学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一、利用生物实验构建问题情境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教育的特征,中学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物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并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亲身经历从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构建问题情境
在中学生物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一些新颖、奇特、意想不到的现象,更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迅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认真面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找出意外中的原因或者如何实施改进,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
2.通过趣味小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构建问题情境
根据中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选取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生物实验构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鼓励求异创新,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3.通过灵活改进和变通各种实验构建问题情境
实验设计不能单一化。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对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和变通,使学生在一种充满好奇、充满乐趣的氛围里获得感知和技能,可将某些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增加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感性认知水平
1.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问题的观察,实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本身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整个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作为生物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
2.联想类比能力的培养
联想,就是由头脑中己知的表象,认识联系到有待探究的问题中去。类比就是不同的事物或变化过程,由于它们内在本质相似性,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加以认识,从而掌握规律的方法。
例如,课本呈现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原理时,首先,演示了一套用长颈漏斗、多孔性薄膜和蔗糖溶液等制成的物理渗透装置,并借助示意图分析说明渗透作用产生应具备的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然后,课本将成熟的植物细胞与上述的物理渗透装置加以比较,并明确的提出:我们可以把原生质层看做是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课本是以联想类比的方法得出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的。当学生习得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后,教师可提问: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是否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正确使用联想类比,可迁移所学知识,活化概念,举一反三,深刻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运用联想类比的手法面对新知识,学生会有亲切感,熟悉感,思维流畅性好,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世间万物均在变化之中,在变化中求发展,好与坏,成与败,有利与有害,偶然与必然,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将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对生物现象的分析,向学生渗透辨证法思想。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上相互依存和制约,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等等。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能使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因为探究性学习每个要素开展的过程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生物问题讨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解疑;通过相关生物学收集信息,学生从多种媒体和不同场所获取生物知识;通过生物学习方案设计,学生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生物实验探究,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揭示生物规律;通过调查咨询,学生理解生物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知识,而不是把别人的科学活动结果生吞活剥的接受下来,从而避免了“听和”,真正实现“做和理解”。
2.优化学生学习意志品质
学习意志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控制既定的目标。学习生物是一个艰苦、细致、耐心的脑力劳动过程,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学习者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会在生物学习实践中向困难挑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盲从轻率的学生,要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犹豫胆小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学会大胆、勇敢、果断;对缺乏自制力、任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虚心听取和接受意见,独立完成工作的品质;对做事虎头蛇尾的学生,要重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把诸多非智力因素转化成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3.教师要由知识权威转变为人格魅力的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观念,去掉“师道尊严”,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不以权威自居,不以自己为中心,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型师生关系。教师惟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把心中的困惑如实地说出来。学生对好教师的品质要求有:严肃认真、耐心而灵活、良好的素养、关怀而助人、公平和公正、理解和坦诚、善于组织、善于教学、富于幽默、知识渊博,等等。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合理期望来塑造自身的形象,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师生之间就构建了心灵相通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春杰.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科学教育,2009,(4).
[2]蒙昭军.用“另类”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广西教育,2009,(14).
[3]欧开元.搜索生物信息初探.成才之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