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益智玩具是日常生活用品
2009-11-20晏红
晏 红
春天来了,茸茸的小草像一幅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区的花园里。只见鸣鸣拿着一个锅盖在花园里尽情地玩着,他一会儿把锅盖当做车轮在地上滚呀滚,锅盖倒在地上了,他就用脚踩一踩,一会儿又用小手在锅盖上拍拍敲敲。有人好奇地问鸣鸣的妈妈:“怎么让孩子玩这个?为什么不拿玩具呢?”妈妈说,“我家孩子就喜欢玩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他还喜欢玩遥控器、相机、手机、眼镜、化妆品。如果是给他模型玩具,他很快就能发现,然后就不玩了。”对鸣鸣这种情况,妈妈、爸爸和奶奶有不同的看法。妈妈说:应该支持孩子的探索欲望,他爱玩什么就让他玩什么。爸爸说如果孩子把相机玩坏了,相当于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不能这样。奶奶说孩子小时候糟践东西,长大了会遭报应,要教育孩子爱惜物品。妈妈、爸爸和奶奶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是否应该让孩子玩日常生活用品?为什么孩子喜欢玩这些生活用品呢?
孩子喜欢玩生活用品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都像鸣鸣一样喜欢玩生活用品,尤其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药箱里的药瓶和药丸,针线盒里的线卷、扣子和针,家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生活用品都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和好奇心,成了他反复把玩的玩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用品的本身特点密切相关。
真实的生活用品能与孩子产生互动性,增强其成就感。玩具市场有不少仿真生活用品,例如遥控器、相机、手机等,但它们只是形状和大小的仿真,在功能上不可能仿真,所以聪明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区别,因为真实物品能产生互动一摁遥控器,电视机的开关或频道就发生变化;一摁相机,相机的镜头就会打开,拍出照片。这些用品对孩子的动作产生回应,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成就感。
生活用品的材质与形状丰富,能满足孩子的探索与操作欲望。专门玩具大多是塑料、木质和布质的,形状也比较规则和圆滑,而生活用品的材质非常丰富,除了塑料、木质和布质以外,还有铁、钢、瓷、陶、皮、玻璃等,形状和大小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孩子在抚摸、敲打、把玩的时候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手感,能满足孩子强烈的探索与操作欲望,促进孩子感官发展。
生活用品为孩子模仿成人提供了直接途径。一般情况下,成人不会玩孩子的玩具,也不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而日常生活用品就不一样了,成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孩子发现这些用品的本领真大,能在妈妈的手中干这干那,况且小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妈妈,于是生活用品便成了孩子手中非常有动感的玩具了。
生活用品对孩子的角色意识要求低,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很多生活用品其实已经被开发成玩具,例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玩具、医院的药箱药品和听诊器玩具等,但是这些生活用品玩具对孩子的角色意识和社会水平要求比较高,它们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想象力和角色表演意识,才能把这些玩具玩起来。所以不少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玩具感兴趣的时间很短,却对真生活用品情有独钟。
把生活用品当玩具的教育提示
生活用品是很好的益智玩具,有许多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开发潜能的功能,但是生活用品毕竟不是专门为孩子开发设计的,所以当孩子把生活用品当玩具的时候,家长要予以关注和引导。
健康与安全最重要。有些生活用品比较尖锐,有的不卫生,有的就是药品,对孩子存在安全与健康隐患,所以家长要有选择性。此外还要增强预见性,这一点国外的做法比较好。例如我国一个著名的冰箱企业想成为美国一个跨国集团的生产厂商,经过调查,该公司自身有很多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地方,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冰箱的外包装塑料袋没有透气孔,这是从孩子的安全角度考虑的。因为一般客户把冰箱买回家,往往会把外包装塑料袋扔在一边,而小孩子特别喜欢钻进塑料袋里玩,如果没有透气孔,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窒息。在外包装塑料袋上必须打两个孔,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见,美国对儿童安全细节的关注,我们也应该特别关注家用产品的各个细节对孩子的安全性。
处理好珍惜物品与把玩之间的关系。当家才知柴米贵,孩子当然不知道玩具和生活用品的价值,他只顾满足自己操作和玩耍的愿望,不管也不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日常用品的毁坏与浪费。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爱惜物品的意识,家长要处理好品德教育与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像手机、相机之类的物品,谨防孩子摔坏或者掉在水里,提醒孩子爱护。像眼镜之类的物品不能任由孩子掰折,可以找一些替代物品,如弹簧和放大镜,也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如果孩子一味地用磕、碰、摔等粗暴动作操作,家长就需要示范比较安全和文明的操作方式,如果孩子还是不配合,家长可以把这些用品收起来,暂时不让孩子玩。
支持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把玩生活用品。在健康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玩生活用品,有利于培养孩子动手动脑。因为生活用品具有方便人们操作的特点,它的结构与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孩子常常顺应物品本身的特点突发奇想地摆弄,妈妈不必急于干预。此外,还要为孩子选择自由地把玩空间,就像韩女士让孩子拿着锅盖在草地上玩,不但健康安全,还能充分满足孩子采用滚、踩、拍等多种动作探索。
把生活用品和专门玩具结合起来玩。有的妈妈不同意韩女士的说法,认为既然有现成的高科技玩具,就应该让孩子玩,而不应该玩简单的生活用品,这样孩子的起点更高。要说两者各有奇妙,相互不可取代,这是正确的,但要说高科技玩具一定能帮助孩子站在高起点,而玩日常生活用品对孩子发展作用不大,是不正确的。高科技的玩具比较安全,富有童趣,但孩子的操作和参与空间比较小,所以很多高科技玩具不能长时间吸引孩子,很快就被孩子玩腻了。而生活用品就不一样了,孩子会玩很长时间,即使孩子玩腻了,也可物归原处,恢复本来用途,可谓一物多用。这种得失,也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