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新生生命教育
2009-11-20惠丽雅
惠丽雅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大学新生的发展特点,阐述了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大学新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经验,强调从以人为本的教育出发,探讨了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学新生 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而后在全球逐渐推广,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1)引导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的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3) 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陶冶健全人格。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大学新生。大学新生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如何实现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问题,是每一个大学新生都要面临的人生课题。
对大学新生开展生命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另一方面,也是把握住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机,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自觉探索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幸福观,提升自我生命价值、促进个体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对于大学新生的生命教育,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对苏州市100多名大学新生和60多名从事学生管理的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新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方式进行了探讨。下面试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以其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知识,来对大学新生生命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知识的教育
生命知识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起点,包括生命常识和性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生命教育首先就是要教育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即生命常识的教育;同时生命知识的教育还包括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即如何正确认识人自身,如何看待“性”以及因“性”而产生的困惑。
(1)生命常识教育
对于大学新生的生命常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通过认识生命的自然性,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父母孕育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对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更深的了解和爱。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可以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再者,人的生命存在是有限的,人的存在具有偶然性,生命的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也有不可预测性;人的存在,还在于他是一个“社会人”,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怀,也能对别人付出爱情和友谊,通过对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能珍惜自己和他人身体,辩证地看待生命成长中的生老病死。
(2)性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性教育,主要在于从讲授科学正确的性知识着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影视和网络等媒介中接触到的性刺激源,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自我调适,鼓励两性间真诚友好的交往,即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明确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问题上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2.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生命教育在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有对生命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生命,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以增加生命的深度与强度。
(1)生命意义的教育
新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我们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我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等问题,是每个大学新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来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而认识、发现、创造生命的意义。
(2)生命价值的教育
生命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生命价值来源于生命的独特性和超越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生命价值观教育正是教育学生懂得在生活实践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体生命及个体生命价值,帮助他们认识、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3.生命自主性教育
從中学进入大学,学生思想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其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显著增强,但同时,大学新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甚至是就业压力,因此,在大学一年级,生命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教育。
对大学新生进行生命自主性教育,应抓住两个重要的方面。
(1)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自己。大学新生正处于适应变化的时期,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差距,其根本上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探索自我认知自我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有一个多方位的了解,进而接受自己、悦纳自己,明确自己的责任、位置和目标,对自己有深层次的、真正意义上的认同,进而做“最好的自己”。
(2)培养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生命中,有很多的选择,做出选择并不难,但是对于崇尚自我、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大学新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且为选择的结果负担责任。因此,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多元化的价值观,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二、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实践途径
1.以高校“两课”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大学新生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的人生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多元化的途径,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生命情感,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
3.学会“关爱”的教育,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感。在学校范围内,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也要彼此理解。作为管理学生的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思想动态,不但在学习上,也要在生活和心理上去真心关心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彼此了解,增加他们沟通的机会。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生命的闪光点,丰富自身的生命,也能在互助中,找到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田宏碧,陈家麟.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当议.扬州大学学报,2001,(4).
[2]张云飞.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青年探索,2003,(4).
[3]王立科.生命美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青年研究。2003,(9).
[4]冯建军.教育即生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