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鸟类的有解之缘
2009-11-20
我的家乡盘锦市,有一片世界第一大的芦苇荡,那里活跃着263种鸟类,每当春秋两季,大批迁徙的鸟类都要从这里经过,并有相当一部分留下来在湿地里生息繁衍。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生存条件。
出于对摄影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一次次走进家乡的那片湿地,开始了我的鸟类摄影创作。在拍摄鸟禽过程中,我几乎倾尽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不论是芦苇渐绿的初春,还是枝叶繁茂的盛夏,不论是芦花绽放的深秋,还是冰封雪飘的严冬,我都会在湿地里穿梭跋涉。当我看到成群结队的野鸟在空中盘旋飞舞的时候,当我抓拍到某种珍稀鸟类的时候,当盛夏酷热难耐且遇蚊虫叮咬,却拍摄到一幅自己满意照片的时候,那种心境真是无限地高远,无限地舒畅。
几年的拍鸟实践,让我体味到了拍摄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我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拍摄中,我的感受很深。
拍摄鸟类的难度非常大。鸟类是野生动物中最难拍摄的物种之一,因为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可以任意地飞动。鸟类善于飞翔,不利捕捉。不论是拍摄林鸟还是水鸟,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借助于掩体。我在湿地拍摄时,大多是在车里拍摄,随走随拍,因为鸟类对车的警觉性不是很大,一下车鸟就飞走了。要是走进湿地中,就要利用好帐篷和隐蔽网之类,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植被做掩护。
鸟类体型较小,不易抓取。拍鸟,近是硬道理,好多鸟类小得可怜,有的不到10cm因此拍个特写就十分不易在10米以外非长焦不可。一般情况下,拍摄体型较小的鸟类或百米以外的大型鸟类时,镜头要在500mm—800mm为宜。因此,拍鸟对于镜头的要求比较苛刻。
还有,鸟类生性好动,觅食地点不固定,更不易寻找。要在鸟类经常出没的地方守候,只要你的掩体长时间不动,鸟类就放松了“警惕”,就有可能拍到理想的图片。因此总总,拍鸟需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更需要勤奋。
置身于家乡这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中,真是令我亢奋,令我陶醉,令我心驰神往。
——段文科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盘锦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鸟网创办人、总版主
拍摄小型的鸟类最能练习基本功,能充分表现摄影人的拍摄技巧,一般来讲,拍摄大型涉禽时,只要保持好一定的距离,拍摄起来不是很难,但要拍好小型的鸟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拍小鸟,一是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正常的隐蔽之外,最关键的要素是根据天气和环境状况,提酌设定好光圈、速度和感光度,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要掌握鸟类的习性和特点,这样有利于拍摄,比如拍翠鸟,主要寻找翠鸟经常出没的地方,一般是在有流水的涵洞旁边,或有小鱼游动的水面上,伺机拍摄。
三是要快速对焦,因为小鸟非常好动,且飞行速度也特别快,拍摄时镜头必须始终跟随,为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手动对焦的模式最为理想,尤其拍林鸟非常必要。
四是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和成功率,最好使用连拍模式,抓住机会,尽量多抽小留遗憾,至于拍鸟器材的选择,我的体会足,相机最好是数码单反,要选择连拍速度较快的,图片格式最好采用RAW,相比JPEG格式更细腻,镜头要根据拍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还是用“炮”好一些。
还有一种拍鸟的方式,就是拍摄鸟类育雏的图片,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爱的伟大和至高无上。世间一切生灵都有它爱与被爱的一面,鸟类也不例外。几年来,每当夏季来临之时,我都要深入湿地之中,拍摄一些鸟类孵化的场面,感触颇深。
感触之一,拍鸟要从爱心开始。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也是鸟类摄影人的拍摄资源,因此,拍鸟首先要爱鸟。当我走进鸟类世界的时候,我的第一感知就是要爱护它们,决不能为了一个镜头,一个场面而干扰鸟类的正常生活,要针对不同的鸟类,保持好一定的安全距离,使其处于自然的状态之下。
感触之二,鸟类的亲昵令我动容,让我不断滋生爱的萌动。一次,在拍摄鸥嘴噪鸥育雏的时候,我看到亲鸟一次又一次地捕鱼喂养,小雏已经再也吃不下了,大鸟还是不厌其烦地捕食。由于是露天巢穴,另一只亲鸟用自己的翅膀为幼鸟遮挡阳光,还不时地用嘴亲昵它的孩子们,我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感触之三,拍摄育雏的画面培养了我的爱心,使我增强了对家庭、对同事、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自从事鸟类摄影以来,我一边拍摄,一边开始研究鸟类,在4年多的时间里,我趋车行程22万公里,拍摄图片26万余张,共拍摄鸟类210种。我在全国100多家网站和报刊上发表图片,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为唤起全体鸟类摄影人的拍摄热情和爱鸟意识,我自费创办了一个专题发布鸟类图片的“鸟网”(www.birdnet.cn),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鸟类摄影人和观鸟人士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