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的本质与关系
2009-11-19宋天和
宋天和
〔摘 要〕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具有路径依赖的支撑体系,这其中就包含着技术竞争情报的支撑。本文在解析了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的本质,并通过环境背景和多项案例,论证了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技术创新;本质;关系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9-0202-04
On Essence and Relationship of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ong Tianhe
(Information Center,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Party School,Hae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As the competitive subject of the market and the subjec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enterprises must possess the support system of path dependence which includes the support of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essence of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many cases.
〔Key words〕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essence;relationship
国内学者在技术创新的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如对技术创新追赶陷阱、技术创新植入高质量经济增长、基于阶段的技术创新测度框架、技术创新产品选择空间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前列和首创,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成功演进的技术竞争过程将不仅利用知识构建的优势,而且会成为整个产品、服务和开发体系中创造公司知识的核心业务流程一部。这也包括评估外部和内部知识发展的程度和方向。
1 概念解析
1.1 技术竞争情报的概念
所谓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CTI),是指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与技术威胁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得、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企业通过CTI进行系统、及时和准确的搜集和分析,就可以预警和理解竞争环境中的科技变迁和发展趋势,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从而在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中拔得头筹,或者对将给自身带来威胁的技术变革做出早期预警。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保持技术领先就需要及进一步掌握竞争对手或其它组织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这就需要技术竞争情报的支持。CTI是企业在法律和商业道德范围内从事的主要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战略实施服务,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根本目的的技术信息行为,研究重点为能够给企业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信息。通过CTI工作,可以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稳固并发展企业的CCE。由此可以看出,CTI工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监控和预警;二是技术发展的预测前瞻。即通过CTI工作,企业可以对与其CT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系统、及时和准确的搜集和分析,以预警现有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状况,掌握其竞争能力。预测潜在竞争对手可能存在的市场威胁,及时调整竞争策略,或者对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的技术变革做出早期预警。同样,通过对于科技变迁和发展趋势把握,企业可能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率先掌握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壮大其CTI从而加强CCE,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企业界,应用CTI取得成功的案例不断涌现。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雪佛龙公司、AIR化工产品公司在CTI实践应用方面都堪称经典。在学术界,CTI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商学院的Prescott教授合作,对企业应用CTI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加拿大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正在进行中的面向中小企业的CTI网络门户建设和咨询服务;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HugoTschirky教授指导的博士生Eckhard Lichtenthaler进行了大中型跨国公司CTI开展状况的调查和CTI组织流程设计研究;Tschirky教授的另一位门生Pascal Savioz 则以瑞士Straumann研究所为基地,进行CTI应用的深入调研,形成了Technology Intelligence一书中中小企业开发CTI工作的理论基础。
1.2 技术创新的概念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这一概念自20世纪初提出至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外,一大批经济学家十分关注技术创新,并投身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之中。经过分解研究、系统开发、体系再造和综合、回归几个阶段,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学的一支独立学科,基本上已构筑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并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中。人们不再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专家、学者把研究技术创新作为自己一份严肃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从宏观上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深入到产业、行业,甚至企业或对某一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带有明显的实用性质。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还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引发了一场体制革命和管理革命。当今,技术创新研究方兴未艾,仍然是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课题,不仅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而且政府部门、各级领导都对技术创新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研究证实:技术创新是科技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更是把技术创新视为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经济的根本措施。在我国,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了产业界的巨大反响,促进并引导企业较大规模的开发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我国20多年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在理论上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技术创新政策导向理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理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与转移机制理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度理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家行为理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关系理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等理论,都得到较大发展并日臻完善。
2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本质
2.1 技术竞争情报的本质是知识发现
在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出现之前,马克思便对剩余价值产生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以及协作、分工和工厂手工业、机器和大工业的演进路径等角度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阐述。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中蕴涵了大量关于技术创新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的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马克思指出:“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1]。总之,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要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技术创新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循着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思想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思想,路径依赖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机制。不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其技术创新主体都内在的存有一种特定的创新机制,这就是路径依赖性机制。所谓路径依赖,是指行为主体有遵循以往自身处理同样问题所用方式的倾向。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将路径依赖解释为“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洛德•库布斯和理查德•赫耳认为,路径依赖性思想是理解创新的核心。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是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这就是路径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历史路径。这种路径体现了最小作用原理。前面已经指出,路径依赖性是内在于技术创新主体的一种特有过程。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来说,其路径依赖性潜在地表现了3个不同的域内。第一个域:技术作为硬件。包括特殊的技术产品,如产品、机器、设备、软件等。它们依赖于先前的选择,但却构成了今后技术开发的可能性因素。第二个域:企业的知识基础。它由企业所熟悉的技术、共享信息、实践与思想习性,以及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知识有以下特征:难言性、专用性、异质性、生成性、积累性和路径依赖性。企业的知识基础表现出企业的特异性。第三个域:惯例的集合。它包括企业处理通常业务中所形成的展现企业知识基础的大量约定做法。上述3个域,都是路径依赖性的表现。并且它们三者又互相制约,互相依赖。知识基础构成惯例;惯例反复强化知识基础、强化先前积累的技术硬件,并使知识展开以创新技术;技术又反过来加强知识基础。知识是竞争的一个基础。知识带来了一个你追我赶,是一种“正反馈”。科技知识动力不同于创新者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追求。也不同于市场对创新主体的供给有否需求的知识。科技发展新成就是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新认识,它的实质是关于必然王国秘密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成为人们获取更多、更大自由的动力。技术创新依赖技术竞争情报而发现知识,这是一个多方位、多渠道的永恒依赖过程,不但要从固定文献集合中查找知识,而且还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操作,通过思考、分析、联想,从项目内容、工艺特征、研究领域、产品特点、相关专业等不同角度,以及选择不同的文献资源,包括网络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专利文献数据库等制定检索策略。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竞争情报的本质是知识发现。
2.2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吸收
技术是关于方法或方式的知识。依据创新方法的不同,一般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依靠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无论何种技术创新都不能缺少对知识的吸收。技术创新理论认为,不管是相关还是不相关,丰富的知识基础都会加强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旧知识对新生知识容纳能力的问题,认为不相关的经验或是“用老办法做事”的经验,也许会成为创新或模仿的沉重负担,因为企业会增加一种丢弃旧经验的成本。与传统理论中产业集聚导致创新的观点不同,有学者研究表明,生产的地理集中度越高却越会导致创新活动的分散而不是集聚。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处于成熟期及衰退期所带来的拥挤效应所致。这种拥挤效应并非传统经济学中的拥挤,如租金升高、通勤时间延长和污染增加等生产拥挤效应,而是指关于新思想的锁定。如1970年底特律汽车集聚经济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东北部计算机产业,由于这种知识拥挤,导致个人计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出现而远离起初计算机的集聚地。这说明,在某种条件下,新思想需要吸收新知识才能得到施展。从技术转换的机会成本来讲,技术转换会暂时减少其专业性,技术跳跃越大,专业性损失就越大,所造成的生产率降低可能会阻止企业登上更高技术阶梯,现在专业性越强的企业可能越不愿意吸收新知识和技术创新,但这样的企业就得不到长期增长。企业所需技术不仅来源于企业自身研发探索,还可以来源于竞争者研究的外溢甚至是从产业外的竞争情报中获得益处。这意味着企业应该随时进行研发,不仅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而且是为了减少企业现有技术竞争情报存量与外界存量的差距,这种技术竞争情报的差距越小,技术竞争情报的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大。技术机会只说明利用技术竞争情报产生创新的可能性,研发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商业活动。但是,当学习更依赖自己的研发水平时,增加的技术机会或外溢会引发更多的研发努力。外界的技术竞争情报性质对于技术的创新影响很大,无论是基础技术竞争情报还是专业技术竞争情报,是产业内还是产业外技术竞争情报,对于企业的边际效率都是不同的,关键是看企业需要的技术竞争情报是否与外界相耦合。当耦合程度较低时,企业自己的研发就变得特别重要,一些基础研究或不相关产业外技术竞争情报与企业需要的耦合程度往往相对较低,但有时技术创新也源自于产业外技术竞争情报或灵感。在这里,企业的吸收能力成为一个内生变量。这个内生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传统观点中创新的决定因素,在某些条件下外溢会鼓励研发而不是减少研发活动。这与之前很多学者的观点都明显不同。产生这一区别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增强了加入了技术机会这一假设,这一假设也符合“成功孕育成功”假说,即技术创新的成功会对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后若干年内的技术创新成功有正向影响。这说明,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吸收到创造性应用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吸收。
3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3.1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着逻辑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知识发现的成果,是制定相应检索策略的决定性因素,而检索则会随着知识发现寻求到不同的知识元,即不同的主题概念,便发生转换,当一个既成的检索策略不能产生相应的命中率,则会迫使检索人员再次进行知识发现,进而转换检索策略,以确保检索结果的有效性和读者满意度。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接受的某公司委托的文献检索要求为,“动物(胶原)蛋白质提取及拉丝工艺的项目文献资料检索,以了解国内最新动态,为研发制定正确的工艺路线。由于生物化工、生物工程回收涉及领域繁杂、发展迅速,对方仅提供了几组原则性的检索词。这就需要通过选择国内相关的全文数据库,确定检查关键字,选定检索词编制布尔逻辑向式,并应用各种检索方法,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法、加权检索法,扩检、缩检、改检,二次检索法,截词检索法,各种标志联合检索法,等等。这些检索方法在该项目的检索中,不是单一使用的,通常要根据反馈的检索结果,随时调整或转换检索方法,以便获取满足相应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资源信息。他们对检索结果的取舍,不是只看文献的摘要,还注重全文的快速浏览,达到查“全”的基点。经过努力,终于得到了用户满意的结果。半年以后,该集团有限公司再次来到福州大学图书馆,又带来了新的课题,“从猪血、鸡血提取血红素方法”,同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利用研发成果,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新建生物工程回收固体废气物厂,包括以鸡下脚料利用为主的蛋白质回收系统和研发SEM益生微生态制剂、从鸡胆中提取胆红素、从鸡肠中提取胰蛋白酶、从鸡羽毛中提取氨基酸的生物工程系统。全年处理鸡内脏、淘汰鸡、种蛋壳等废气物1万吨,回收动物粗蛋白质约2 500吨,用于猪、牛、鱼类的饲料添加剂,新增产值1 000万元。之后,该集团有限公司又成功地从鸡肠中提取胰蛋白酶,开发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化工转化技术。该技术曾获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年,该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从鸡胆中提取胆红素,预计年新增产值1 200万元[2]。对用户知识和知识动机进行分析要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力求知识内容全方位、多视角和高浓缩,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技术竞争情报,同时利用知识资源的独特优势把企业纳入服务范围,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社会上那些需要技术竞争情报量最大的用户对接,这是技术竞争情报提升技术创新的必然。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呈因果关系。
3.2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提升关系
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着相互提升的关系。正是在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思想的指导下和技术竞争情报体系的支撑下,才有神州系列宇宙飞船、中国龙芯、联想电脑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相继成功,特别是以袁隆平为首开发的超级杂交水稻,提高了我国水稻生产区的单产,进一步解决了我国水稻主产区产量过低的问题。我国的海尔集团,一直奉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的信念,本着知识发现和知识吸收的思路,从消化引进技术到技术创新,直到推行全方位的创新,取得了年年创新,年年发展的丰硕成果。目前,海尔集团除了防电墙技术即将成为国家标准之外,海尔洗衣机的“双动力”技术也已经入围国家标准的方案。海尔独创的环保双动力洗衣机,解决了洗衣机领域的15年世界级难题,拥有32项专利。如果没有知识发现和知识吸收意识,海尔集团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海尔集团在技术创新中,全面贯彻具有海尔特色的“OEC”管理模式,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知识管理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确保了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的效果。根据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和特点,海尔集团建立了三大技术创新管理系,即技术创新保证体系、开发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目标优化体系不断提升技术竞争情报的吸收能力。海尔集团还从市场出发,探索出一套动态的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管理方法。首先,项目是动态的。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项目都要围绕市场转,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凡市场急需的,就要不遗余力地将项目积极推进;凡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个也不开展,即使开展了,也要改进或停止。不以成果多少论英雄,而以市场效果论英雄。其次,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是动态的。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对项目所应用的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也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吸收最先进的和最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竞争情报,从而保证产品研发贴近市场。再次,人员是动态的。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需要和技术竞争情报的变化来调配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促进人才向科研岗位流动,并将不适应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工作的人调整下岗,以此保持科研人员的高素质,充分发挥项目参与人员的特长,使得人尽其才。目前我国吸纳外国投资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由于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竞争情报存量水平较低,因而,对于技术竞争情报的吸收能力不足,这是导致很多关于FDI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结论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无论是FDI或是对外贸易,或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都需要本国的技术竞争情报存量水平与先进技术的差距不远,否则先进技术对于我国不仅起不了积极的作用,反而会有负面效应。要提高我国的技术竞争情报存量,就必须激发个人的知识投资意识,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建立更广阔的知识共享平台,以增强公共知识的吸收面;逐渐取消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限制,以扩大隐含知识的扩散率;增强对个人知识投资的激励,以体现国家的知识及创新取向;建立以适度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增强企业对技术竞争情报的吸收能力。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有益,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呈相互提升关系。
4 结 语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基业常青》一书中比较了美国的卓越企业和优秀企业。他们的研究发现,最卓越的企业使命和企业理念都具有强烈的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导向。尽管开发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要付出大量资源,甚至丧失一些暂时的发展机会,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1.
[2]沈卫红.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文献检索服务[J].现代情报,2007,(6):186.
[3]李艳,赵新立,等.技术竞争情报分析[J].情报学报,2006,(2):242.
[4]李雪凤,允恒,谈毅.技术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思维[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20-22.
[5]Pernando Lizaso,Guido Reger.Scenario-based roadmapping-A conceptual view[EB].http:∥www.jre.es/projects/fta/papera/cesion%205%20Tales%20from%20the%20frontier/Scenario-based%20Roadmapping.pdf,2006-03-15.
[6]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6-8.
[7]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