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物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
2009-11-19李艳芳
李艳芳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直接观察生物结构,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可以获得比较熟练的技能,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各种生物器材,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或利用实验探索研究某些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生物在各年级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逐步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始,教师采用边讲课、边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观察,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反复练习,在学习操作的同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违章操作。例如,初一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眼睛不注视镜筒下降将装片压破。甚至镜头被损坏,这些教师都应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
当然,实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即使是一看就会的简单操作,如欲达到真正熟练准确的程度,也需要下一番功夫多次练习。例如,在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学生重复练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及装片制作等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又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观察能力
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在观察中,人们用感知器官将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从而进一步区分事物间的细微差异,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目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怎样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指导学生要仔细观察
有些生物的结构不容易被发现。例如,初一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表面,不易发现,一些学生就认为植物细胞没有细胞膜。在这时,教师就应该强调易被忽视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
2指导学生对连续变化现象进行观察
例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要求学生了解随分裂时期的不同,染色体行为会发生连续不同的变化情况。
3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
许多实验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仔细观察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分不清主次。例如,学生在观察有丝分裂时,把实验中有无细胞壁及核膜结构变化当作主要现象。有些学生操作方法和顺序不清而在观察中造成误解。针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分清主次,明确操作方法和顺序,逐个观察等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还有待于大脑的加工整理,才能完整和提高,因此注意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判断、综合,使学生把从实验中获得理性认识,用理论来解释现象。
比如。做“根对矿物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用根的染色液亚甲基蓝溶液进行第一次交换吸附,接着一定要对根进行漂洗,直到洗掉根上的浮色为止,然后将等份的的根分别浸泡到盛有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最后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然后再问学生:为何要用蒸馏水漂洗,而不能用自来水?为什么要将等份的根浸泡到等份的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中?为什么要用蒸馏水作比较?为什么氯化钙溶液呈蓝色,而蒸馏水呈无色?这实验能得出什么?”一系列问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根对矿物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本质。
四、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学知识能否掌握和消化。主要看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因此,生物学科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生物学科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生物材料,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运用图表和数据等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初二生物四个实验的教学中,教师编写了自学讲义,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了解实验步骤。上课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自学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几年来的实践使教师体会到,在生物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广泛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那么生物在开发人的智能中的作用就必然大大超越本学科的范围,而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