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刍议
2009-11-19张桂智孙安平
张桂智 孙安平
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施以适宜的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这是当代教育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为个性化教育呢?笔者认为:个性化教育是以现代人本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学原理为依据,旨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需要,使其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现代社会要求人是现代个性化人,现代个性化人需要现代个性化的教育。还个性教育一个恰当的位置,探索“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使整个教育过程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历史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就我国教育的实际而言,“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所要确立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创新人才。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有思想”,因为“有思想”是“有理想”的现实化,有思想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有思想”也是创新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个性化教育模式在目标上的基本理念。具体说,一方面尊重并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任。前者就差异(差异)而言,后者重趋同(共性)立论。这样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会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关心他人,善于合作的人;他们既不是超人也不是庸人,有远见抱负但不自命不凡,有真才实学而不独来独往。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是尊重个性与人格。这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条件。个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性,就很难要求其通过自己的内在思考和实践活动求得发展。更谈不上创新。同时,人格的独立和尊重是一个人个性是否健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实现条件。所以说,无个性就无创新,无创新就无人才。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之所以要把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作为首要目标原因就在于此。开展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善于求疑,敢于创新。
二是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智慧曼舞飞扬。陶行知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解放儿童的主张,即“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小孩子动手会摧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戴上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到事实;解放儿童的嘴巴,有问题准许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话敢直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给儿童个体学习、活动的自由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七个尽量”: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内容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开掘;规律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掌握;收获尽量由学生自己去运用;学法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创造;能力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发展。
三是开设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灵动的个性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不断发展。活动课程与传统教育模式、学科教育模式相比,以其鲜明的综合性、主体性、过程性、全员性等特点,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应该成为我们开设综合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最后,个性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不同。个性化教育是目标,而个别化教育是方法。进行个性化教育并不等于个别教育或一对一的教育,只要教育者心中装着理念和目标,完全可以将个性化教育融入集体教育之中。当然,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21世纪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把“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改革。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上来,应当探索一种让教师主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整个教育过程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生动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