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提问看教学的自主有效
2009-11-19曹娟
曹 娟
课堂上,不是学生的表现不够精彩,而是教师没有给他们足够表现精彩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关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教师对整节课的设计和提问如磁石一样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精神饱满又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和探究中,是每位教师正在探讨和努力的目标。为此,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三点思考。
一、设计课堂提问前,该做些什么
大多数教师都习惯在讲课前先把课文读上几遍,大体了解主要内容,就迫不及待翻看参考书,看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分析,有必要的还要记到书上。接着就为了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比较开放的,能够贯穿全文的问题,再查些相关资料,还要制作课件等,为此付出许多精力。有时候觉得设计挺流畅,挺完美,但课堂上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学生的理解、思考总深入不下去,很多东西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仔细想想,是教师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还不够。对教参书、网络的依赖性太强,没能把课文主旨、思想、知识点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传达给学生。因此,设计问题前,一定要静下心来反复读文本,先让自己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交融和共鸣,理清本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怎么来学。还要抓准文眼,理清脉络,在文眼上下功夫,使问题设计得有广度,有深度,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文文眼可能是题目本身,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句子、段落,也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
比如教学《触摸春天》这一课,笔者就抓住了一个词“张望”,来引发学生思考:“张望”本意是什么?双目失明的安静怎么能“张望”呢?她“张望”到了什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思索中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到安静的眼睛虽失明,其内心却是丰富多彩的,她是用心去感受、去触摸美丽的春天。然后,由“张望”到文章的主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最终完成对安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精神的升华。
二、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该注意什么
为使课上的提问更加有艺术性,在措词上使这个问题听起来很优美,既有宽度又有深度,但往往这样的提问反而让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影响回答效果。作为有效的提问,除了能够有高度、深度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引领性,能够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深入思考。此外,还应该注意提问的时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默读静思的时间。学生只有静下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产生独特体验,进而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为接下来有效的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积蓄丰富的“谈资”。在课堂上,有些时候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思考的习惯还不够好,刚有一点体会就坐不住。所以,在课堂上既要把握节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在默读静思中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三、学生回答问题后,该怎么做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读到《智慧理答:让课堂生成精彩》这一主题时,笔者才知道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所进行的一些评价、总结或引导,是有名称的,叫做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包含的几种形式中“探问和转问”最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考方式。很多名师课堂的精彩之处,也在于他们对于学生问题回答处理的巧妙。像著名教师王菘周老师,它所采用的有效探问比例占到整个理答行为的15%~2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这也是王老师的课总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理答作为一个随机性很强的环节,是最能体现教师语文功底,最容易让课堂出彩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想得比较多的是自己的教学思路,或是担心这个问题再进一步探究会不会完不成这节课的任务,或出现一些自己没有预设到的问题等。
在教学《花的勇气》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学生谈到这个句子的时候,笔者问:“花儿在它的生长中要遇到来自大自然的冷风冷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冷风冷雨呢?”一下子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各种挫折、别人的误解、做事失败了、心情郁闷、成绩不理想、学习遇到困难等等,学生一口气说了好多。接下来让学生谈对“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个句子的理解时,学生谈得非常深刻、充实,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善于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契机,尽最大所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让他们表现精彩的机会,也让我们的授课过程能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