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几个着力点
2009-11-19张华元
张华元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争做创新先锋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这一现象屡见不鲜:语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以讲读为中心,讲深、讲透不留死角。学生总是认认真真地记、辛辛苦苦地练。其结果如何呢?教师只讲知识,讲现成结论,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成为一名创新先锋。生活中不墨守成规,工作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安全感”,调动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主动性。
为营造轻松和谐的创新氛围,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民主、平等的引导者。正如马斯洛夫所言:“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一种宽容大度的教学风范,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安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创新意识的生发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创新思维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这就是说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先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引发创新的冲动,产生创新的可能性。
课堂上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教师、同学的见解。鼓励他们在异议处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疑即问,不懂就问,并给予陈述自己见解的机会。当然对于学生如何质疑才有价值,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课题质疑,抓住重点句质疑,抓住关键词质疑,也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等角度质疑。譬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当揭示课文题目后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质疑有如下种种:愚公愚在哪里?愚公真的很愚吗?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引导学生带着以上诸多疑问去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讨论并得出相应的解答,达到了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这样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四、在标新立异中培养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求异思维,充分肯定、宽容学生标新立异的解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问学生:在当今时代你怎样看待愚公?在学习《雨中登泰山》时启发学生:在晴天登泰山与雨中登泰山有何不同?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想象:如果于勒认出作者一家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诸如此类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他们在课堂上围绕着这些问题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各抒己见,尽管有的见解有“新奇怪异”之嫌,但课堂上那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却是蔚为壮观,不禁令人感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长效机制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为此,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对创新思维的评价应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如何去实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尚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乃至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探索,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个人对此就无所作为。教师不妨为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成长记录袋,捕捉学生日常的创新点,记录下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与发展轨迹,把评价重点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并用创新思维指导创新实践。这是一种重过程,重能力的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实施这种评价方案一定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创新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肯定学生的创新成果。这种评价应具有弹性和较大的宽容度,以鼓励为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培养起学生对创新的兴趣、自信心及自觉性。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型人才教育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