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裕禄:为兰考呕心沥血

2009-11-18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兰考盐碱沙丘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那时,兰考遭遇了十分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灾民纷纷离开兰考,外出求生。面对严重的灾荒,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为了治理兰考的“三害”,焦裕禄先后抽调了120多名干部、老农和技术人员,组成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963年7月的一天,正在乡里检查工作的焦裕禄,发现有一个地方长着几株棉花苗。他眼前一亮,马上跳下自行车,捏了棉花苗边上的一小撮土就往嘴里放,慢条斯理地品尝起来。随行的同事疑惑地问:“焦书记,你干吗吃土呢?”看着同事不解的神情,焦裕禄笑着说:“为什么别的地方不长棉花,这里长呢?我的舌头是个化验器,能随时化验出土里包含的盐、碱、硝的情况。”

因为经常用嘴品尝土壤,焦裕禄总结出了一套理论:“用舌头一舔,咸的是盐,凉的是硝,又辣又苦的是马尿碱。”

焦裕禄患有肝病,长年累月的劳累奔波,使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同事们劝他不要亲自下乡进行调查,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县149个生产队,他拖着患有重病的身体,骑着自行车跑了120个。全县有多少个风口、沙丘和大小河流,他都查得一清二楚。有时肝病发作,痛得直不起腰,他就用钢笔顶着疼痛的部位,继续坚持工作。办公室的那张旧藤椅,被他顶出了一个洞。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哪里的风雨最大,哪里的风沙最大,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焦裕禄奋战的身影!

焦裕禄一天也没停止自己的工作,直到被县委强行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他为兰考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念念不忘的还是兰考那些没有治理好的沙丘。

点评: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身上体现了崇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向困难低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精神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依然熠熠发光。焦裕禄为人民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猜你喜欢

兰考盐碱沙丘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又访兰考
沙丘
会弹琴的沙丘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沙丘
兰考交卷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