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家岭(外二篇)
2009-11-18刘俊娥
刘俊娥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林木葱葱郁郁、群山掩映的杨家岭,令人难以置信,这和谐宁静的山岭,曾历经纷飞战火的洗礼。但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从1937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就驻在这里,他们带领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艰苦创业,在低矮阴暗的窑洞里谱写了惊天动地的篇章。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在祖国陕北遥远的黄土高原上,有—个革命的圣地:延安。在延安,有一个小村庄叫杨家岭。记得在语文课里有那么一段:……杨家岭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山坳坳里冒出来,毛主席推开门。走出了窑洞……
在金色的秋天,穿行万水千山,移过阡陌交通。我终于从孩提难以名状的幻想里长出了可以飞翔的翅膀,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杨家岭。踏着坚实的黄土地,跟随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流中,抚触着似曾相识的窑洞门窗,我确信我真的来到了杨家岭,真真切切实现了童年的—个梦想。
此时的杨家岭,虽然并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那样一个豪放的信天游和美丽的朝霞同时飘荡着的清晨的杨家岭,但也正值午间,阳光明媚,清风爽快,举目四望,周围的群山翠绿欲滴,岭上的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树木掩映下排列着的窑洞沉默洁净,纷至沓来的游人大都不像在别的风景区一样谈笑风生,人们凝视着杨家岭的一草一木,久久沉浸在悠远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之中。
走进杨家岭,走进党中央的故乡,好像走进党的怀抱,似乎有一种人怀母亲般浓浓的亲切感,一种柔融了亲情般的深稠情愫,一种纯朴而又深情的爱意浮动在我们周围。说实话,从现代高楼大厦走出来的我,凝视着山岭上那些低矮的围墙、袖珍的小院、简陋平凡的窑洞,那些曾经包容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巨人的奇特的“小屋”,我不禁感慨万端……虽然,每一座伟人旧居和会议旧址的房屋、窑洞,每一口窑洞的门栏、窗棂,都有些斑驳,但在柔和的阳光下,这里的一切始终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环,一种高尚纯洁的精神,这种无限纯洁高贵的精神,不经意地浸透我的整个视野,浸透我的身心,也浸透了我干涸的神魂。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默念着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静静地走过一段又一段崎岖曲折的小径,走进一个又一个洞口,慢慢浏览陈列的图片、资料,希望从这些发黄的图片中追忆伟人的飒爽英姿,从文字记录中品读战争年代的硝烟、艰难与壮烈。是的,咀嚼着那一页灿烂而又辉煌的历史。瞻仰着伟人的旧照,我知道,浅薄的我无法走进伟人博大精深的思想,也无法走进伟人们崇高广远的境界,但我却用思维的双手捧住了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用心灵的硬盘保存了岁月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他们忠贞不屈、大义凛然、堂堂正正、浩然正气。展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气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这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党在这里历经的悠悠岁月,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心潮一次又一次涌荡,泪花一次又一次闪动,我无法言说,我弱小的心湖,如何去承载这厚重的历史?
缓缓移步,聆听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明白了杨家岭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当年在这里,党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解放区军民吃饭穿衣的基本问题,带动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让解放区的天更加朗润,让解放区的军民更加团结;正是在这里,我们党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声势浩大、真抓实干的整风运动,党的风气和威信得到了进一步的纯正和提高。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世界政治史、军事史、革命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毛泽东思想真正确立起来,党因为沿着毛泽东思想这条求真务实的思想道路不断奋进,不断地开拓创新,中国才有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也就是在这里,在那座叫做“飞机楼”的中央大礼堂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从而掀起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新风,涌现了诸如艾青、贺敬之、丁玲、何其芳、周立波、冯牧、赵树理等一大批被称之为延安鲁艺“红色艺术家”的文学家、艺术家,打造了《兄妹开荒》、《拥军花鼓》、《东方红》、《生产大合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沐浴在午后杨家岭暖暖的阳光里,我似乎又听到了毛泽东那一腔浓浓的湖南话: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有了这样的大爱,这样的人民之爱,延安时期的文艺才会结出累累的硕果,才会绽放出绚丽无比的华彩。同时,延安也让世人晓得: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带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还能指引和缔造出一条光辉灿烂的先进文化之路。
在杨家岭,我们静静地聆听,静静地观看。静静地思索……我们重温历史,感慨当年革命的真切与丰实,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的思想和精神真正受到一次强大的冲击、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们被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所感染,他们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给予我们较大的精神启发。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看得起劲,又要返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往外走,在频频回首之中,那一孔孔宁静的窑洞仿佛是伟人们慈祥的眼神,在目送返程的旅人,我不由自主向前挥动手臂:杨家岭,万语千言又如何能表达我涌动的思绪?我的心里啊,激情的浪潮如何能平静……我匆匆地走,正如我匆匆地来,我挥一挥手,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杨家岭,你将铭刻于我的心间!
凤凰之舞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西北,山下的凤凰村是党中央进驻延安的第一站址,直走进去,场院里有一尊毛泽东主席高大的巨幅雕像,后面是几幢具有北方特色的四合院,我们分别走进挂有“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等牌子的小院,穿过小院往屋内走,可以看到,这里虽然比窑洞好一点,屋内陈设之简单。是令人想象不到的,这里曾经居住过历史的巨人,但每间屋子内,除了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套简单粗糙的桌椅外,再找不到其它的物品,惟独在毛泽东主席所谓的“办公室”内,有一个皮座椅,听说是在战场上缴获了敌人的车子,从车子后坐上撤下来的坐垫。下面用自制的木棒安上的脚,低头一看,果真是木器足,我们都感叹不已。
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知道,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带着血雨腥风的历练、带着革命的火种,翻越万水千山、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他们首先驻扎在凤凰山麓的凤凰村一位开明绅士的家中。在凤凰山时期。党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发
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方向……,直到穷凶极恶的日军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央机关才被迫搬离至延安城郊外的杨家岭。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凰便是火。”在从凤凰山下来的路上,我不禁想起郭沫若先生的长诗《凤凰涅磐》,吟咏着“象征着中国的生”的诗句,她起源于一个神奇的故事,东方古国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凤凰在烈焰中涅磐并不是一种死前悲泣的痛苦,而是代表意志坚定及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勇敢无畏、有着无尚精神的凤凰为了得到精神的永生,不惜将身躯投于火海。
殊途同归啊,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演绎了一段“凤凰更生”的真实历史:1938年初冬。日军飞机凶残地轰炸了延安,轰炸了党中央所在的凤凰山。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没有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屈服,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与责任,坚持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在水深火热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运动,多少革命前辈鞠躬尽痒、死而后已,多少仁人志士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这不正是一种凤凰精神的再现吗—不畏牺牲、积极奉献、敢于斗争、坚持到底!
凤凰山,不仅孕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也谛造了一段真实的革命历程,演绎了一曲磅礴大气的“凤凰之舞”,让中国共产党以“凤凰般”潇洒舞步,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窗,挥舞出延安精神的壮丽与豪迈。
枣园思绪
早晨八九点钟,我们来到枣园,园内景色秀丽。环境清幽,置身其中,虽然气候略有凉意,但我们的心却是热乎乎的。
走进枣园,迎接我们的是一场西北豪放歌舞的盛宴,管理处在枣园门口的小舞台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场文艺演出。头戴白羊肚毛巾、扎着红腰带的延安汉子一曲曲粗犷的陕北民歌,那一首首高亢嘹亮、民风纯朴的信天游,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悠扬动听,让人感觉天高地阔、胸畅心舒,心儿仿佛随着放歌,一下子飞出了枣园、飞到了黄土高原高远的太空。
“咚咚,咚咚咚……”噢,大气豪迈的安塞腰鼓又闪亮登场;“咚咚,咚咚咚……”安塞腰鼓节奏明快。鼓声沉实密集;“嘿嘿,嘿嘿嘿……”号子悠然自得。抑扬畅快,让所有的观众顿觉振奋,让来人不知不觉湮没在如潮的鼓声中。那些击鼓欢舞的延安汉子飞快地挥动着腰间那根长长的红带子,熟练地在身前身后击鼓、舞动,红扑扑的脸上喜气扬扬,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又欣喜若狂,恨不得参与进去,击鼓舞动,发泄出内心早就涌动的情感之潮。恰在此时,演员们从台后抱出了一大堆彩扇和红腰带,抛向台下的观众。同伴们乘势而上,抢了扇子和红腰带,跑向舞台,和演员们一起使劲跳起来。虽然动作有些生硬,样子也有点滑稽,但跟着演员们边跳边学,很快就熟练了。舞得像模像样……大家笑着、唱着、跳着,鼓声、歌声、欢呼声混成一片热闹的海洋,枣园的文艺联欢达到了高潮。
一会儿,主宾互动的文艺演出在欢歌笑语中结束后,大家四处散开去。带着观看精彩演出的欢心,兴致勃勃地在枣园里参观、游览。不料,浸步在枣园,又沉浸在另一种氛围中。枣园树木成荫,花草齐整,林间的小路用大青石板铺垫着,墙壁粉刷得洁白,当年伟人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在林间时隐时现,为宁寂而又秀丽的枣园增添了一分愉悦,让游人畅快徜徉在其中,有一种闲适而舒散的心境。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敬仰之情,敬仰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精神。
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们参观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的领导人的旧居……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期间。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引导全国军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枣园,毛泽东会见了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在枣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枣园,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恩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在这里,军民纺线比赛时,周恩来和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周恩来亲自为边区人民放映电影……直到1947年3月,阎锡山率领了50多万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妄图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他们侵占了延安城,党中央和八路军被迫向陕北转移……
历史的脚步已匆促而去,党中央带着八路军走了,去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惟有枣园依然驻守在这里,仿佛是守候着一个并没有结束的大梦。留下的枣园,依旧山青水秀的模样,把党中央在此带领边区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历史镂刻在园子的花草树木、屋舍砖瓦之间。让今天的旅人留连忘返……枣园,你亲切的名字,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