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英魂

2009-11-18

含笑花 2009年5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黄埔井冈山

朱 晨

清明刚过,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渐渐隐入满山的翠绿中。五月的井冈山俊秀、挺拔。

从喧嚣浮噪的都市,走进厚重宁静的大山,心胸豁然开朗,空气中都带着清清的甜味。

从小就听着“朱毛”的故事,童年常做登上井冈的梦幻,如今行驶在云遮雾绕的盘山公路,眺望昔日炮火硝烟的黄洋界哨口,走进茅坪的八角楼、茨坪的烈士陵园,流连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一件件珍贵的遗物前:长矛、大刀、油灯、铁锅、书稿……分明听见自己的心脏激烈地跳动,血管里的热血沸腾。

站在气势非凡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吊唁大厅,面对一万五千多有名有姓的先烈和汉白玉无字碑上更多的无名先烈,瞻仰着烈士遗照上一副副年轻英气的容颜,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心灵的震撼。

原以为只有穷才革命,走投无路才造反,井冈山的革命应该是穷苦的农民所为,而遗像上的烈士分明有许多是年轻有为的大学生:黄埔一期、黄埔四期、黄埔六期、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

王尔琢、卢德铭、何挺颖、伍子豪、蔡协民、伍若兰等,都是青年中的人杰,国家的栋梁。

遗照上,身穿戎装的王尔琢是那么地英气逼人。这位来自黄埔一期的青年,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和蒋介石的高官厚禄,追随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来到了井冈山,在一次追赶叛徒队伍的途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毛泽东闻讯痛心不已,挥笔写下了千古挽联:“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农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可见这位杰出的红军将领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

同时黄埔一期的卢德铭,22岁就在毛泽东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中担任总指挥,在同年进军井冈山的途中战死沙场。

据闻,当年蒋介石器重黄埔生,尤其是黄埔一期生,愿投其麾下者至少封以少校中校,而卢德铭等热血青年却投奔了当时并没有成气候的工农武装。为什么呢?

在井冈山时期59位担任过各种重要职务的先烈中,有90%以上是20多岁的青年:何挺颖,牺牲时才24岁。张子清29岁,宛希先23岁。张子清和宛希先一武一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左右手。伍若兰26岁,邓家海29岁,刘真27岁,王佐25岁,而邓贞贤只有21岁。他们都牺牲在生命最灿烂的年华,将青春和热血化作了井冈山上的一簇簇映山红,永远永远地融入了大山,构成了大山的骨脉延绵不断。

面对他们的遗像,我一遍遍地问他们,也在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呢?”

“为了信仰。为了信仰。”我分明听见他们在说,也像自己心里在说。

是啊,人不能没有信仰。而信仰又以符合国家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崇高。以崇高信仰为支撑的信念,是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的,试想,不是如此,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贫穷、战乱,还有来自内部的委屈,来自敌人的离间,来自老百姓的不理解,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预见的。

“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的。只要能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1928年湘南起义时朱德的这番话,就是信仰和信念的真实写照。

我不敢说当年井冈山青年选择的路就是最佳,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崇高信仰、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应是任何时代的有志青年都不可或缺的。

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走出吊唁大厅,沿着纪念碑拾级而上,我的脚步格外地沉重。

冒着蒙蒙细雨,穿过碑林,登上了烈士陵园的最顶峰。抬头仰望,雄伟的纪念碑高达27米,象征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始建于1927年,碑顶上“山”形的雕塑,远看似一团跳动的火焰,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全国,枪杆子打出了红彤彤的天地。从主碑往下,我进入了雕塑园。这里苍松翠柏,19座革命先烈的雕像耸立在群山怀抱之中。我怀着无限的敬仰和虔诚,在每一座雕像前驻足,我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可我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无力的。放眼前方,高入云端的罗霄山脉穿过雨后的细雾逐渐显现,群山、翠竹、水杉环绕的井冈山一派生机,先烈们含笑注视着这一切,一切……

怀着对大山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依恋,我回到了喧哗的都市。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购物人流,我的思绪不知怎地又飞回了井冈山。没有先烈们为之献身,哪有共和国晴朗天空下人们宁静的生活,开心购物;没有先烈们用鲜血奠下的路基,哪有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铺向全国。这些道理其实过去都懂,但却从来没有像今天感受如此强烈。是我的心灵净化了,还是我的灵魂升华了?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黄埔井冈山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