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有个很特别的景点

2009-11-17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09年11期
关键词:馅饼维特瘟疫

伦敦地牢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下游,坐落在伦敦著名的地标建筑伦敦塔桥的正门旁边。它类似于主题公园,以人偶的形式重现了中世纪欧洲血腥的历史,并用声音、灯光、道具、颜色等增强了地牢的真实感,让人们从侧面了解伦敦那些让人不能忘记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伦敦的一个著名景点。

伦敦地牢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同时配有专门的讲解人员穿着古装为大家解说,当然,还会邀请你身临其境地参加一些活动。在地牢里,你可以看到拷打的现场、处置巫婆、伦敦黑死病、轰动一时的杀人狂“开膛手”杰克,还有伦敦大火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胆小的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伦敦大瘟疫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伦敦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瘟疫。

1665年夏季,英国首都伦敦的天气异常炎热。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一场特大瘟疫(黑死病)在这座千年古城爆发了。由于这场瘟疫的蔓延速度非常之快,政府不得不将患病者所住的房子连人封死,在紧闭的大门外漆上红十字,并写上“上帝保佑”的字样,严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固定的时间,由专人从窗口送进食物和水。成千上万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没有进行任何医治的情况下凄惨死去的。

黑死病使伦敦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盗贼乘机蜂起,亡命之徒随意闯入病患者的家中,用利器或绳索把无力反抗的病人勒死或刺死,然后抢走钱财。原来熙熙攘攘的伦敦城,完全变成了一座寂静的死城。城内唯一能够不时打破沉寂的工作,就是运送尸体。

在这次特大瘟疫中,伦敦许多人家几乎有一半的人死去,还有很多人家甚至全部丧生。据瘟疫过后的不完全统计,伦敦全城丧生于这次大瘟疫的人达10万之多。

地牢中的伦敦大瘟疫场景反映的就是这次的大瘟疫。整个场面渲染出了人们面对大瘟疫时的痛苦与无助,令人厌恶的腐蚀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现场特意用凄惨的叫声来制造恐慌气氛,十分逼真。

理发师陶德

在伦敦,理发师陶德的故事早已成为大人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的方法,很多人不知是确有其事还是彻头彻尾的杜撰,其实真实的陶德在伦敦历史上是存在的。

18世纪末的伦敦陷入贫困、犯罪和无序的深渊,陶德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所杀的人不计其数,被害者的肉被送到当时伦敦著名的洛维特夫人的馅饼店做成馅饼卖给伦敦人,骨头被抛弃在陈旧的教堂的地下室,从地板一直堆到屋顶,散发出来的令人作呕的腐臭弥漫着整座古老的教堂,使得做礼拜的人们不得不自始至终用手帕捂住鼻子。

进入伦敦地牢理发师陶德这一场景时,你会感到非常压抑与恐怖,黑暗的场景让你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当走过洛维特夫人的馅饼店时,首先看到的是洛维特夫人,当进入陶德理发店时,会看到在前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一个用布盖着的、仿佛被切断喉咙的死者。然后解说员会让游客坐在椅子上,感觉似乎陶德就在身后正在给自己理发……在这一场景里,有血腥的剪刀,有向洛维特夫人买馅饼的场面……你敢亲身体验吗?

“开膛手”杰克

提到“开膛手”杰克,几乎无人不知。在19世纪的伦敦,“开膛手”杰克常以极其残酷的手法杀害伦敦街头的女性,因此杰克被英国评为那个时代最大的恶棍。

1888年8月至9月间,伦敦街头夜晚连续发生5起歹徒残忍杀害女性的恶性案件。当时,伦敦媒体抓住歹徒作案的共性,为其起了一个“开膛手”杰克的绰号。“开膛手”杰克气焰十分嚣张,甚至多次给警方发来恐吓信。由于当时刑侦技术有限,英国警方始终没能搞清这个杀人魔鬼的身份。

在伦敦地牢的这个场景中,“开膛手”杰克的名字伴随着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现场,被怀疑的对象有医生、屠夫,还有律师等,警官们激烈的讨论案情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着,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最后恶人还是没有抓到。

伦敦大火

1666年9月2日凌晨1点左右,伦敦市普丁巷一间面包铺失火。一阵大风将火焰很快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后又蔓延到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里。大火所到之处一切都被焚毁,人们纷纷逃往市北的山中避难,后来想尽各种办法也未能奏效。直到第4个夜晚,风停了,大火才熄灭。这场大火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古老的圣保罗大教堂、87座教区教堂、许多重要的商厦、无数的店铺以及1.3万多间民房都被毁掉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死亡人数很少。大火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为了重建伦敦,人们花了整整50年的时间。

地牢的伦敦大火这一场景以1666年来自皇家面包店的特大火灾为背景,灯光的变换让游客感觉自己就置身于大火之中,房屋燃烧的噼噼啪啪的声音不绝于耳,忍不住想要快步逃离现场。

(编燕子)

猜你喜欢

馅饼维特瘟疫
诗意街头
绘画中的瘟疫 下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绘画中的瘟疫(上)
瘟疫算个啥
“晟势”掉馅饼 你敢接吗?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长安铃木维特拉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