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人”的团队,骄人的辉煌

2009-11-17

时代人物 2009年4期
关键词:机器人研究

达 耳

2008年5月3日,在北大建校110周年前夕,王启宁作为学生代表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了科研进展和创新人才成长方面的心得体会,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一名大学生能有如此殊荣,原因何在?带着这一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王启宁。

从变形金刚到类人机器人

王启宁童年的梦想是与“变形金刚”在一起的,带着童年的梦想,王启宁步入机器人研究的海洋,他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遨游在机器人的王国。在启航学术的同时滋养淡泊的心志,在挥洒汗水的同时绽放青春的光彩,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展现生命的活力,在赢得辉煌的同时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作为北京大学sharPKUngfu机器人队队长,他多次带队参加国内外多项机器人比赛,获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5项,并被推举为2008年机器人世界杯赛标准平台组地区主席,2008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平台组总负责人。于2005年创建了北京大学机器人协会并担任会长,积极开展机器人科普活动,该协会填补了北大学术类社团的空白,并为机器人技术在校内外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从2005年起,王启宁在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开展了创新。他利用自己在电子、通信方面的基础,创新性地开发了适合机器人使用的基于CAN总线的内部通信系统和基于ARM9-Linux的核心控制系统。2006年7月,王启宁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第四届电气与电子工程地区论坛,并宣读论文介绍所研发的智能自主机器人核心控制器。他还针对半被动双足机器人的腿结构开展攻关,成功研制了基于主、被动运动方式的三关节弹性机械腿,并在韩国浦山举行的Int.Symp.on Humanized Systems做大会宣读。

中国机器人大赛是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项顶级赛事,是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两大机器人竞赛组织在国内唯一授权举办的国际性机器人赛事。在此次比赛中,王启宁带着他的机器人团队,奋力拼搏,经过日夜的调试,终于以总成绩第一的名次,让我国的机器人令世界刮目相看。

艰辛的探索,坚定的信念

谈起自己钟爱的机器人,王启宁顿时兴奋起来,他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了自己最近正在着力研究的类人机器人的科研项目,他兴奋地告诉我们:“它已经能够行走了!”让机器人真正像人一样自如行走,而非僵硬的摆动。这是一项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的研究,从王启宁的兴奋中我们不难想像,这项研究的背后经历了多少的艰辛。

机器人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国内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能查到的国外资料也极其有限。可以说,王启宁和他的团队是在艰难的摸索中积累着一点一滴的经验,继而一步一步去研究和创新。正是凭借着对研究事业的这份持久“狂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王启宁和他的团队都总能始终如一地全情投入,为最终取得骄人成绩提供了保证。王启宁笑言:“我经常是躺在地上睡,特别是在那些准备比赛的日子里,我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几天,每天都需要不断的调试”但也正是因为有那样一段“睁开眼看到的是机器人,闭上眼梦见的还是机器人”的时光,才促成了王启宁和他的团队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佳绩。现在回想起来,王启宁还是一脸幸福。“那是最累的时光,但也是最美好的时光。”

当问起王启宁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对科学研究得以坚持5年?王启宁说:“首先,兴趣,要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培养自己对任何领域无限的兴趣,由于机器人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要摄取各个学科的营养;其次是热情,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专注于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第三就是责任,要善于思考,不辱使命。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世界科技信息秉承着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注重交流,时刻与国际接轨。”他还结合亲身经历特别提到,正是在与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交流中。自己才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机器人研究这个领域的了解,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专注于他自己的个人机器人研究的同时,王启宁也始终关注国家的科研事业。他坦言:“中国当前的科技创新能力还相对较低,但我并不悲观,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科技腾飞必经的历史阶段。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对这种现状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过于急功近利,真正要做的正是踏踏实实做好现阶段的研究工作,为未来中国科技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这里,王启宁的目光明亮而坚定。让科技和经济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精诚合作,感恩社会

采访中,王启宁的谦逊、随和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总是将自己的一项项荣誉和成就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归功于学校。而几乎不提及自己的成绩。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说到生活与工作,他很感激他的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当中,更不可能和团队一起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科研之外,王启宁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作为高年级师兄,他总是耐心帮助实验室的低年级师弟、师妹解决困难和顺利开展学术研究。另外,从2005年开始,王启宁还和他的两位同学一起,用自己的奖学金资助了一位贫困女童,帮助她完成学业。提到这件事,王启宁说:“当时看到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读书条件非常差,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甚至都没有机会读书,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我和同学就决定资助一位贫困女童。之所以要用自己的奖学金来完成资助,是因为我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这个女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她经常给王启宁写信告诉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而王启宁打算要资助她读完高中。

对于今后的发展,王启宁希望继续留校任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继续中国类人机器人的研究。对于北大,王启宁更是流露出深深的爱与感激。“是学校给予了我们科研的条件和参赛的机会,没有学校,一切荣誉和光环都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热爱北大,一定要时刻以一个北大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北大添光添彩:而即将离开北大的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北大,时刻想着要为北大做些什么,还能为北大做些什么。”从王启宁的话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优秀北大学子的渊博学识和广阔心胸。让我们祝福王启宁,在这条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像知识可以激励一群人,而科技可以改变一代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王启宁认为,在短期内机器人是能够在这一点上起到作用的。他认为如果利用一些机器人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陪老人适当的聊聊天,那么就给人类社会带来最大的帮助。还有一些研究是面向残疾人的,王启宁说:“可以利用机器人的一部分肢体,连接在需要的身体部位,这样他的灵活性及伸展性比假肢要优质的多。”这说明人类做机器人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为人类自身服务。这也是王启宁致力于机器人科研工作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下,这位北京大学的机器人科研专家,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人”一定可以再造辉煌。

猜你喜欢

机器人研究
你好,机器人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