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解历史试题中的史政分析题
2009-11-17宋雯静
宋雯静
[例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主要考查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线索、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建国后的这些变革有得有失,本题的立意在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清阶段、步骤。因此在学习中既要搞清“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历史问题,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认识,更要注意对同类历史问题的归纳整理,以把握历史规律。对于本题的最后一问,仍然是回归到政治学科中的经济常识内容。
[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规模。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启示]本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点,解答本题需要加强理论思维训练,要能够运用理论解释具体的历史问题,要注意政治学科知识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高考中,特别是涉及中国现代史的题目,立意重点在吸取经验教训上,特别是经济方面,不论是中国史(“全面整顿”题、“知识分子”题等)还是世界史(“美国西进运动”题、“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通过上述例题的简单解析,我们应该注意,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的命题立意基本上是“以史为鉴”,基本遵循一种“历史现象(一个或几个同类历史现象)——分析(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得出结论(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命题模式。
因此,回答时应该做到:
第一,加强对同类历史知识的归纳整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注意结合政治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既要分析具体的历史,又要通过对主题知识的整体认识得出结论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