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追踪18年
2009-11-17杨天汤历
杨 天 汤 历
“十年浩劫中,祖父所存的字画诗稿被烧毁不少,而这部他苦心编纂的家谱却保存了下来”。
炎炎夏日没能阻挡住76岁的苏永祁寻根问祖的脚步。
7月,他第三次前往吉林大学图书馆,就是要亲眼看看那里收藏的苏氏家族乾隆年间编纂的老家谱。“之前去了两次都没看成,这次终于如愿了。”
苏永祁此行特意带上了老伴和孙辈。“让他们看看家谱,了解一下我们家族的历史。”
110岁的祖父留下一句话
直到花甲之年,苏永祁才知道自己的家族有家谱存世。
1991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夜,从西安回上海探亲的他,陪着110岁高龄的祖父苏局仙(现当代著名书法家,长期从事文史教育,众多墨迹被纪念馆、博物馆珍藏一编注),在自家书房中漫步锻炼。“家谱还在哦!”祖父突然对苏永祁说了句让他颇感莫名的话。当时,他并没太在意,几天后,祖父仙逝。
作为长孙,苏永祁幼年时,祖父经常向他讲述他们这支苏氏后裔从四川眉山至江苏宜兴、常熟,后辗转到上海,在周浦定居下来的家族迁徙史,但从未提过家谱一事。
忙完祖父的身后事,苏永祁忽然想起祖父生前的话。那是他第一次从祖父那里听说他们家族还有家谱。
此后,找寻家谱便成为苏永祁心头挥之不去的念想。回到西安后,他翻查了祖父生前留下的有关资料,并写信请住上海的父亲和弟妹们在老宅中寻找家谱,但一无所获。“估计是祖父认为现世留存家谱已不合时宜,所以藏而不露。”苏永祁分析。
转机发生在1992年。一日,苏永祁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说住在上海川沙花木的族叔那里可能尚存家谱。他随即赶往川沙,果然在族叔家里看到了本家的家谱——《黑桥苏氏家谱》。这部家谱的编纂人正是他的祖父苏局仙。一个多月后,弟弟又打电话告诉他,父亲在祖父书斋角落里找到了用旧牛皮纸包裹好的另一部家谱。
“十年浩劫中,祖父所存的字画诗稿被烧毁不少,而这部他苦心编纂的家谱却保存了下来。”苏永祁感慨。
本刊记者到苏家采访时,苏永祁捧出了这套他珍藏多年的家谱。家谱分上下两册,黄白相间的封面上,用黑色毛笔写着“黑桥苏氏家谱”几个正楷大字。翻开来看,纸张有些泛黄,家谱内容全部用小楷竖排誊写,字迹清晰。
在苏局仙所作的序言中,简述了家谱编纂始于民国二十年,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1-1937年)。这部家谱的总目录包括:序、凡例、世系图、家传、宅第、坟图、祭田、宗祠、祭规、遗著、杂纂、附《三苏传》。
就在这部家谱中,苏永祁还发现了一个秘密:“祖父编谱时,除了自己写序外,还收录了他当年搜集到的原老谱的一篇序文。”苏永祁解释说,这部“老谱”就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苏家七世祖纂修后失传的《琴川苏氏支谱》。
从此,苏永祁又开始在浩繁的档案资料中搜寻这部失传老谱的蛛丝马迹。1993年,他从国家档案局资料库中查到一条线索:吉林大学图书馆可能藏有《琴川苏氏支谱》。于是,1993年和1994年,他连续两次前往吉大图书馆,希望能看到这部家谱,因此谱为孤本,图书馆不愿轻易示人,苏永祁经多方交涉,方于不久前得偿所愿。
本氏家谱为何会流散到千里之外的吉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推测让苏永祁觉得有些道理:吉林大学原校长匡亚明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上世纪50年代,他曾专门派人到江南一带收购古籍,其中就包括不少家谱。
追溯到苏东坡的子嗣
苏永祁是个较真的人。对于本家族的历史,特别是老家谱中的记载,他总想弄个明白。
老家谱的两篇序言,让苏永祁对于自己这一支苏姓的来历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序言中记载的始迁祖是明万历年间的苏仰泉,他因战乱从琴州(常熟古称)几经周折,渡过黄浦江,定居今天的浦东,并在此开枝散叶。再往上,则可追溯到北宋苏东坡的第三子苏过。
旧谱中,在记录苏家常熟祖居地时称“X瓜井”。第一个字是‘左甘右瓜的怪字,让苏永祁很困惑,查康熙字典都没能查到。1992年,他走进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在馆藏的明代手抄本《常熟县志》中找到一段记载:“甜瓜井,在县西南,石栏作甜瓜形,故名。”这让他恍然大悟——那个‘左甘右瓜的怪字就是“甜”的异形字。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苏永祁特意向常熟相关部门和人士发信求解。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龄森派员查证后回信:“虞山镇山塘泾岸,即甜瓜井(又名莲花井)所在地,系苏让后裔聚居的地方。”
在找寻和研究旧家谱的过程中,苏永祁萌生了新修一部家谱的念头。
他请父亲出面号召,又邀居住川沙的族叔作序,动员家族力量,汇集各方信息。1992年,他们用整整一年时间编成了新《东湖山庄惟勤堂苏氏族谱》。该谱上自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的始迁祖仰泉公,下至1992年底所有家族成员,前后十五世,时跨400余年。
新编家谱比较简易,但涵盖了序言、世系图、家传、旧谱遗著、编后记等一般家谱的主要内容。为显示男女平等,新谱还从第十三世起将家族中女性的名字也一一列入。新谱编成后给家族中每个家庭分存一份。
“主要是希望能够让家族的历史延续下去。”这是苏永祁编修新家谱的初衷。
从家谱到族谱
在查访本家家谱的同时,苏永祁也很关注其他的苏姓家谱。
1991年,苏永祁了解到国家档案局正在编《中国家谱目录》,就专程去北京了解情况。在那里,他将各地上报的家谱目录中有关苏姓的全部抄录下来。
当他听说长春有人在主持编修苏氏家谱,又特意赶去,找到了主编颜中其,告诉他本家家谱的情况,并将抄录的目录提供给他们作参考。颜中其惊喜地发现,目录中有关于福建一支苏氏家谱收藏地的记载,这正是他们久寻难得的。
十几年间,苏永祁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图书馆、资料室,甚至私家藏书楼。尤其是中国收藏家谱最多的上海图书馆的常客。
1992年,苏永祁与无锡的苏茂伦、常州的苏慎等研究苏氏族史的热心人取得了联系,亲自登门,一睹他们收藏的多种苏氏族谱。随后,他在香港《大公报》上撰文《江南相继发现苏氏(东坡)族谱》。
苏永祁还常去乡间寻访苏姓老家谱,一旦发现就复制下来,“如果不好好抢救,可能下次再找就散失了。”上海图书馆负责家谱收集工作的胡德对这位老先生赞不绝口。“他经常把搜集到的老家谱资料无偿提供给我们,补足了我们的不少空缺。”
1993年,在港澳台及海外苏姓后裔的大力倡导下,世界苏姓宗亲会成立,第一次会议在菲律宾召开。苏永祁带着自己新修的家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被聘为顾问。在宗亲会委托下,由颜中其等人编纂的《新编苏氏大族谱》中,收录了八部家谱,其中唯一一部现代家谱就是苏永祁编纂的。他们还邀请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这部苏姓大族谱题写了书名。
苏永祁向苏氏宗亲会的理事会建议,希望海外和港澳台的苏氏宗亲能到大陆来寻根问祖,他还拟定了从河南郑州的“三苏坟”到陕西武功的“苏武墓”的详细祭祖路线。2005年7月,来自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29名苏姓人士,组成了世界苏姓宗亲总会寻根访问团,苏永祁成了他们的导游。
上世纪90年代,苏永祁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明等人在苏武的故乡武功,创办了武功苏氏联谊会和武功苏武研究会,并在当地兴建了以“苏武”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后来,他又和许多志同道合的苏姓人士在上海成立了苏姓联谊会,定期组织聚会,还办了联谊会简讯,用以传播苏氏家族的历史文化,交流各方信息。
“就像同学同乡一样,同宗同姓的人在一起,也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归宿感。我们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只要引导得好,就能对社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苏永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