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拔年轻干部要走出四个误区

2009-11-17陈建军

活力 2009年17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学历干部

陈建军

在我国选拔干部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要遵循严格的选拔程序,选拔年轻干部,同样要按照“德、能、勤、績、廉”的考核原则进行。应该肯定,近年来,多数党委、组织部门对此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成效也比较明显。但还有一些单位在认识和运作上存在着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和走极端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优秀年轻干部群体的生成。当前,在选拨年轻干部中尤其要注意走出以下四个误区。

一是在选拨标准上要走出“重年龄轻德才”的误区,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搞论资排辈,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这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的重要体现。但有的地方组织部门对“年轻化”的认识比较片面,选拨干部过分看重年龄条件,搞“以龄取人”,忽视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选用标准和领导班子梯次年龄结构的要求。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后人,江山代有人才出,雏凤清于老凤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中指出,“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今年3月30日召开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更是预示着新一轮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大幕已经拉开。可以说,倡导干部年轻化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年轻化绝不是单纯的低龄化。年轻化应包括干部心理、生理、心态、朝气、斗志等。但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现在渐次出现的“80后”年轻干部却遭到了舆论的大面积质疑,这是为什么?其实,更多的人质疑的是“80后”干部当选的流程。也就是说,他们质疑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够做到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可能提供详尽资料以提请公众监督年轻干部的任命,还会有年轻干部面临周森锋式尴尬。

一般人从7岁开始入学,小学5年(现为6年制),初高中6年,大学4年,这样一级不留,大学毕业至少也是二十一二岁了。在基层,干部升迁的无形的、有形的、隐性的、显性的台阶层次太多太多了。现在35~45的中年人,在35岁左右能达到正科级者少之又少。而现在的他们正是工作的骨干,工作经验日益丰富,人生阅历渐次增加,正是所谓的“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但是现在就是相对公平的公选也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且还要科级、副科级多少年以上才可以参加。一部分中年干部因年龄偏大或任职年限不够,虽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实绩突出也被排除在年龄这个“格”之外。

就以周森锋来说,他从学生而一步就到了副处级的襄樊建委副主任,接着规划局副局长,不到5年时间,不到30岁就任宜城市市长,那些在襄樊市域内工作多年的40来岁的科长、乡长、乡党委书记、县级政府里的局长们面对小周市长时,内心能无感慨乎?工作的积极性能不受打击否?工作劲头还能一如既往般强吗?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推而广之,全国各地大批的35~45岁的中年人能不发“冯唐易老”之叹、兴“卫青不败由天定,李广难封怨数奇”之思呀。所以说,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只有正确处理好德才与年龄、大胆选拨年轻干部与班子梯次年龄结构的关系,既认识到文凭很重要,年龄是个宝的重要性,也要合理使用好其他年龄段的干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二是在素质评估上要走出“重学历轻能力”的误区,坚持把实际工作能力突出出来。在选拨年轻干部时,适当考虑学历因素是完全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化”并非简单的“高学历化”。有的单位对干部素质评估时,片面地把高学历当成高能力,以文凭定格选拨人才。

“博士里面有庸才,大专里面也有人才”。如果现在我们制定人才规划、人才战略也按学历、职称来进行,将难以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真正的人才,路肯定会越走越窄。当前的不少人事部门选拨人才时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机械的片面的人才观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肯定会埋没许多能力足够但学历不够的人才。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私营企业已经从看重学历转变为更看重能力,而笔者发现,80%以上的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在招聘人才时,不仅大专生能做的事情非要研究生来做,而且还特别提出“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这种唯学历的做法,严重阻止了优秀人才进入到政府机关。

我国应该如何构建新的人才标准?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绩效管理”,强调业绩是人才评判的重要标准,进入21世纪又提出要创造一个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设计了新的绩效与能力素质标准;一贯重学历重资历的日本,在人事改革中明确提出“能力主义”,并取消了学历统计。

由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阶段,它们对人才标准的界定已走出了“唯学历”的误区,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更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二是业绩导向。在竞争环境中,业绩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学历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明一个人的潜能。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能仅看文凭及其毕业的大学,而要看他给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有何业绩。

现在假文凭泛滥成灾,病根在于人才评判标准。随着发展,现在新的人才概念至少要包括以下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等三支队伍;第二类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其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新的人才评判标准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重建人才标准,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建立人才统计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必须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以学历职称界定人才的局限,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能力为主导的人才标准。

三是在选拨任用上要走出“重破格轻台阶”的误区,坚持遵循人才成才的客观规律。常言道:“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在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上,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些超常措施,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任用条例》中对干部的提拔任职资格也做了原则规定,该规定指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有两种倾向需要防止和克服。一是过分强调台阶,搞论资排辈。但有些同志曲解了台阶,把台阶等同于资历或经历,这些做法实际上是与选贤任能的干部政策格格不入。二是一味追求年轻化,搞拔苗助长。有的同志对看好的苗子不是“搭个轻便梯子”,而是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快马加鞭,再好的千里马,跑得太快也可能马失前蹄;拔苗助长,再好的苗子也可能枯萎。这种违背规律、过早使用未成熟人才的做法,不仅容易导致年轻干部大起大落,而且还会滋长干部选任工作的随意性,挫伤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因此在选拨年轻干部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古人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就是说,治国安邦之才必须经过基层的实践锻炼。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基础不错,有发展潜力,但未能成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锻炼。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基层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牢固的群众观点和深厚的群众感情,就不可能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因此,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通过实践去检验干部的实绩,重真才实学,重真抓实干,重实实在在的业绩。

破格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年轻化,把年轻化与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割裂开来。必须把破格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结合起来,从本部门、本单位干部队伍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规划、设计干部队伍结构模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做到既重视选拔高学历、高层次、具有现代科技和经济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又注意选拔通过刻苦自学、长期积累、确有真才实学的经验型人才;既选好善于运筹帷幄、统揽全局的“主帅”,又配备精通各项业务的“专家”;既选用雷厉风行、敢打硬拼的干部,又选拔处事严谨、周到细致的干部。

四是在培养方式上要走出“重选拨轻培养”的误区,坚持做到用训并举。选拨干部靠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德者居上,能者居上,从这个方面来说培养干部的方向和选拨干部的方向是一致的,但现在有地方组织部门、有领导干部、有社会观点认为培养就是选拨,这是错误的。

干部成长主要靠“内因”与“外因”两因素,内因是指干部自身的努力,外因是靠党组织的培养。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优异人才能够脱颖而出”,2009年1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努力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一文,文字里面有句話值得我们去关注,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小平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干部成长“外因”的重要性。

年轻干部成长的自身因素要通过学习、实践从而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认识、素质能力,但是组织培养这个外因往往会影响内因,譬如党组织对干部的发现、教育、监督,这就是培养干部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必然影响干部的成长。江泽民同志在《论党的建设》一文中指出:“这些年来有的年轻干部出问题,有他们主观上放松学习,进取心不强,忽视世界观改造等原因,也同组织要求不严、教育不够、监督不力有关。”江泽民同志揭示了外部因素队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年轻干部得到更好的成长。

在现实工作中,年轻干部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认识、素质能力不单靠自觉,更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要创造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培养年轻干部的良好作风,要对年轻干部进行适当的优良传统教育,帮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权利、名誉、地位,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个人关系。同时,“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针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习近平副主席指出:“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在锻炼的过程中,青年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组织监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组织部门一定要改变“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应该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发现年轻干部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教育批评,使年轻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坚定树立学习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实践无止境的高尚情操。对部分作风存在问题的干部不能纵容,坚决批评教育,对极少数违纪违法的年轻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纵容,否则,就算选拨了,不但坏人坏己,还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前车之鉴不胜枚举,通过外因改变内因,促进我们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学历干部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膨胀学历
郧西 结对帮扶倒逼年轻干部成长
知识无力感
年轻干部“墩苗”当勤做“加法”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