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优秀的“内资”记者

2009-11-17刘惠东

活力 2009年7期
关键词:内资电视栏目龙江

刘惠东

俗话说:“记者见官大一级”。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包括我们“内资”记者。我们《龙江人口》是由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每周在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固定播出。毋庸讳言,就影响力来说,《龙江人口》无法与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相提并论,《龙江人口》记者的地位也无法与整个记者行业中的同人相比肩,同时我们也没有正式的记者证件,在实际采访中,我们是很难享受到正规新闻单位记者的待遇。

但是我们的《龙江人口》肩负着全省人口计生宣传的重任,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了自成一体的拍摄、制作模式,发展了遍布全省的通讯员网络,从而在全省育龄群众中赢得了较高的认同度。我们《龙江人口》的记者在城市虽然不吃香,在农村,基层的同志还是比较尊重和欢迎我们的。

《龙江人口》虽然是“内资”性质,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龙江人口》在我省人口计生宣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内资”记者要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论是报纸、杂志或是电视台,记者行业都是一个饭碗,一种职业。作为一个饭碗,他和当厨师、做工、务农没有什么不同,作为一种职业。它因为其特殊性,格外需要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传播渠道、市场占有、社会重视度及社会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来说,“内资”无法同其他媒体相比,甚至我们“内资”记者的各方面条件都难以和正规记者相比。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成败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强弱紧密相关。作为人口计生类电视栏目的记者,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要站在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高度去看待工作,把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反映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彰显人口计划生育先进事迹,倡导新型生育观念,鞭挞落后生育观念作为我们神圣的使命和必尽的责任。

二、“内资”记者要耐得住寂寞和摆得正位置

我们深知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是很吃得开的,到地方去采访,迎来送往,红包宴请,一样都不会少。但是,我们“内资”记者就寒碜很多。由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而且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就越难抓。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最基层,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我们的采访对象多数也都是很平凡的基层同志。下面都是清水,没有油水可捞。但是,我们下去是去工作的,而不是去享受特权的,只要我们摆正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明确目标,耐得住寂寞,我们就一定会赢得下面同志的尊重,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三 、“内资”记者要眼里有人和以人为本

任何事情都是人在做。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是需要人来做。广大的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活生生的人,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切都是以他们为依靠对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内资”记者要做到眼里有人和以人为本,只要我们的眼睛时刻不离开人,同时用心灵去发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去见证一段段真实精彩的人生,波澜壮阔的现实画卷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观众对电视栏目和记者的认同度也会因此提高,我们也会因此获得应有的尊重。

四、“内资”记者要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由于职业赋予记者的“话语权”,社会上普遍比较看重记者。为了和记者处理好关系,拉拢讨好记者是常事。许多单位和部门很重视记者的接待工作,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是常有的。红包、礼物也少不了。收受了别人的东西,自然是该批评的就不曝光,不该表扬的又会“煞有介事”地吹嘘一场。这样一来,不仅丢掉了新闻纪律、新闻道德,甚至丢掉了做人的根本。我们“内资”记者应该记住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先做人后做事。恪守新闻道德,严守新闻纪律,不做“红包记者”和“乞丐记者”,塑造良好的记者形象。

五、“内资”记者必须熟悉政策和业务

《龙江人口》是人口计生委主办的,它宣传报道的内容必须是与我国、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密切相关,作为这样一名行业“内资”记者,首先,必须熟悉本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业务及本行业当前工作的重点。我们是人口计生系统的“内资”记者,就必须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重要文件和地方性法规了如指掌。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内容是能够报道的。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人口统计。它包括:出生率、自然生长率等诸多内容。掌握了相应的统计学知识后,在采访活动中,我们就能对采访对象提供的众多数据,进行快速的筛选和分析,迅速准确地判断是否具有新闻性,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内容是可以报道的。再次,因为是行业“内资”记者,所以我们必须熟悉省人口计生委当前工作的重点和要点,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我们当前应该大力宣传和报道的。

不知道政策、不熟悉业务、不了解工作重点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采访的新闻稿件没有指导性和鼓动性,甚至会贻笑大方。

总之,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不忘责任,摆正位置,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做事先做人,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采访对象的尊重,出色完成我们的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编辑/梁永安)

猜你喜欢

内资电视栏目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图读龙江经济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首档安全生产电视栏目开播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电视栏目策划的理念与路径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电视栏目后期制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