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眼
2009-11-17杨明
杨 明
俯瞰层峦山脉的联端,溪流上方浮动着薄薄的白雾大面积的绿色原野慢慢向后掠去……五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不过是在梦里,二十岁出头,类似的内容曾一度频繁的出现于我的生活中——那个时候我痴迷在Lionhead Studios所开发的游戏《Black&white》里西月初,这些画面第三次再现我眼前——当对我正身处阳朔上空的热气球里。
热气球运动与航拍的良好结合
热气球可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飞行器,它利用了空气的热对流原理,自身并无动力装置,飘飞的方向和速度,均由风所决定,通过调整热气球的飞行高度来进入不同的风层,从而得到需要的飞行方句及飞行速度,一天当中,太阳刚刚升起的时段以及太阳下山前的一两个小时,是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的风通常比较平静,气流也很稳定。而日升日落的时刻,正是大自然光线最为瓣息万交的一段时间,这对于捕捉光影瞬间的摄影艺术来说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与其它飞行器不同,热气球的飞行速度较慢,同时相当平稳,这种环境对摄影活动而言十分有利,一方面可以在取景时更为慎重的构图,留有充足的考虑时间,同时拍
俯瞰层峦山脉的联端,溪流上方浮动着薄薄的白雾大面积的绿色原野慢慢向后掠去……五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不过是在梦里,二十岁出头,类似的内容曾一度频繁的出现于我的生活中——那个时候我痴迷在Lionhead Studios所开发的游戏《Black&white》里西月初,这些画面第三次再现我眼前——当对我正身处阳朔上空的热气球里。
热气球运动与航拍的良好结合
热气球可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飞行器,它利用了空气的热对流原理,自身并无动力装置,飘飞的方向和速度,均由风所决定,通过调整热气球的飞行高度来进入不同的风层,从而得到需要的飞行方句及飞行速度,一天当中,太阳刚刚升起的时段以及太阳下山前的一两个小时,是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的风通常比较平静,气流也很稳定。而日升日落的时刻,正是大自然光线最为瓣息万交的一段时间,这对于捕捉光影瞬间的摄影艺术来说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与其它飞行器不同,热气球的飞行速度较慢,同时相当平稳,这种环境对摄影活动而言十分有利,一方面可以在取景时更为慎重的构图,留有充足的考虑时间,同时拍摄时也能够放心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期望以小光圈获得足够景深的前提下,即便快门速度较慢,也不会因为热气球的不断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此外,如果是多只热气球组队飞行的话,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色彩鲜明,图案各异的热气球球体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热气球航拍摄影技巧
航拍的视角与常日里穿行于风景区的平视、仰视视角截然不同,这份俯瞰全景的感觉通过广角焦距的传达,能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长焦焦距在此类题材拍摄时并不是特别适用,还会因为空气透视性不高的因素影响到成像清晰度。拍摄时应注意的是找准水平线,若数码相机内建电子水平仪功能,则刚好可以派上用场。天空与山脉在画面中的比例分配,也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
整个热气球航拍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扰便是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无法完成台焦,这主要是由于晨早的雾气降低了画面对比度所造成的。然而恰恰是这层雾气,营造出梦幻般的感觉,很值得将之定格记录。虽然目力所及,但实际上航拍摄影的拍摄对象都与我们相距甚远,所以在自动对焦系统暂时不能够保证快速合焦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手动对焦模式,将焦距调至无限远即可。
想要充分呈现雾霭的感觉,在曝光方式上也需加以特别关注。若以普通的区域测光模式拍摄,很可能最后得到的照片画面整体明亮但雾气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这时候可以减低曝光补偿,以压暗环境因素的方式来凸显高影调的雾霭,或是直接采用点测光模式。
以彩色模式拍摄出黑白效果的照片,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尝试。在逆光光位,高光的光线肌理呈现出明亮的质感,而处于暗位的山峦则损失了色彩信息与一定的细节,以点测光模式针对画面中的高光部分曝光,即能获得如水墨画般的单色调影像,很有一番别样风情。
热气球航拍时的穿着装备
因为之前听说要在清晨时分升至数百米的高空中拍摄,我们都很担心升空后的环境温度会不会很低,穿了很多厚重的衣服。事实上,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恐怖,加之头顶上巨大的燃烧器会时常点火辐射高温,小环境还略有些暖意。驾驶员介绍说,乘坐热气球对于衣服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需注意避免穿着易燃、易起静电的尼龙,化纤等材质服装。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准备一副露指手套或许倒是有必要的。
为了减少因燃烧器持续加大对头部造成的不适感,建议在乘坐热气球时佩戴一顶帽子用以隔绝温度。棒球帽类似的带有帽檐的款式,更可以避免热气球加火升起瞬间由球囊内滑落尘土对眼睛的伤害。
气球类型
国际航空联合会(FAI)下属的气球理事会(CIA)根据填充气体的不同,把气球分成四类
AA型:
填充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气囊不密闭,没有加热装置。
AX型:
填充空气,气囊不密闭,通过装置对空气加热使之变轻获得升力,这一类型即为我们常说的热气球。
AM型:
既填充“轻气”又具有加热装置的气球,由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热气球飞行先驱罗泽(Rozier)发明,故被称为罗泽气球,适合长距离飞行。
AS型:
填充“轻气”,气囊密闭,由于高度可通过充气量控制,多用于科学研究。
热气球起源
18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集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进行了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并飘飞了1.5英里。
同年9月19日,蒙戈菲尔兄弟在巴黎凡尔赛宫前为法国国王,王后,宫庭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蒙戈菲尔兄弟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首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25分钟。比起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