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

2009-11-16戚发轫

科学启蒙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载人

人物档案:戚发轫,1933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市人,中共党员。我国知名空间技术专家,卫星工程技术学科的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学院院士。近40年来共主持6种卫星的研制,组织了11颗卫星的发射,为发展我国空间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戚发轫1933年出生在辽宁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只知道自己是满洲国人,是二等公民,受到的是“皇化”教育、奴化教育。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了大连。戚发轫要上中学了,第一堂课,老师给他们讲:我们的祖国叫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沈阳被炸,丹东被炸,他担心大连被炸。老师告诉他,大连不会。因为大连驻的是苏联军队,“老大哥”有飞机。高考那年,戚发轫报的三个志愿都是航空,他要为祖国造飞机。戚发轫考上了清华大学航空系。

戚发轫毕业后参了军,部队上要送他出国深造,可人家说他是军人不行。脱了军装成了老百姓,人家还是不答应。出不了国就跟专家学,可没几天专家也撤走了。这段经历让戚发轫深深地感到了落后的耻辱。这刺激和耻辱更加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信念。

1958年,戚发轫开始从事地对地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参与了“东风一号”“东风二号”和“长征—号”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提出并设计了“长征—号”火箭三级与二级分离方案。

1968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把他和另外17人(后被人称“航天18勇士”)调往新成立的研制卫星的研究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并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主持制定了完整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案,并进行十多项试验,保证了第一颗卫星发射一次成功,还制定了总装、测试、力学和空间环境试验发射的工作规范。

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也少不了戚发轫的身影,他负责结构系统方案设计,解决了许多电子元件质量问题,提出解决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问题,为以后长寿命卫星研制打下了基础。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这些无一不凝聚着戚发轫的汗水与心血。但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1991年戚发轫主持了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论证,1992年任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多、难度最大,也是最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科学门类和工程领域都很多,工程实施也非常复杂。

万事开头难,各路专家对造什么样的飞船的意见分歧很大。戚发轫通过无数次的计算、论证、验证,提出了飞船的总体构型应为“三舱一段”,即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一个附加段构成。后来,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起点较高,和苏联、美国的飞船相比,我们的“神舟”号特点鲜明,技术性能较高,大大缩短了与国外载人航天技术的距离。

“神舟”飞船构形复杂,系统复杂,一艘飞船所用元器件10万多只,电缆网节点8万个左右,计算机软件语句几十万。每个焊点、每根导线、每一行语句都不能出错。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成功,戚发轫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制定各式方案、解决各种难题、改正所有错误,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

(责任编校:阳晓婷)

猜你喜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载人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CAST)
中 国 空 间 技 术 研 究 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e Tchnology ( CAST )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