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2009-11-16袁隆平

科学启蒙 2009年9期
关键词:杂交稻袁隆平大面积

人物档案: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籍贯江西省德安县,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

现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知难而进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五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目睹了严酷的现实,袁隆平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他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但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发现了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并在其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袁隆平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预言其籽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成功推广

又经过八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做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千克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的战略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又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两个战略发展阶段,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责任编校:李婷婷)

猜你喜欢

杂交稻袁隆平大面积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